本篇文章4181字,读完约10分钟

1.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34)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天生的。人类在与自然的互动中产生、生存和发展。中华文明强调天地人应该统一,活动应该按照自然规律进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保护自然意味着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意味着造福人类。

十三。建设美丽的中国(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纲要》(14)) ——

生态繁荣导致文明繁荣,而生态衰落导致文明衰落。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文明的兴衰。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代中国都起源于森林茂密、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的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是严重的土地沙漠化,导致了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衰落。中国古代的一些地区也有惨痛的教训。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曾经充满了水和草。由于森林砍伐和砍伐,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经济衰退加剧。

十三。建设美丽的中国(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纲要》(14)) ——

历史教训表明,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光说要钱而不谈投资,不能光说发展而不谈保护,不能光说利用而不谈修复。只有遵循自然规律,人类才能有效地避免开发利用自然的弯路。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害到人类自己,这是一条不可抗拒的规律。

十三。建设美丽的中国(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纲要》(14)) ——

(135)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和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明显的不足。各种环境污染呈上升趋势,这已成为一段时间内民生和人心的痛。随着我国重大社会矛盾的变化,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已经成为这一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待着生态环境质量的加快改善。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面工作的突出位置,积极响应人民群众的思想、期望和迫切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十三。建设美丽的中国(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纲要》(14))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我们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思路、新战略,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先导性、长期性工作。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治污力度加大,制度出台频率高,监管执法力度大,环境质量改善速度前所未有,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折性和整体性变化。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过去几年高增长积累的环境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并不稳定,稍有放松就可能重复。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和承载的关键时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关键时期,也进入具备条件和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时期。如果我们现在不密切关注,将来会更困难、更昂贵、更严重。必须咬紧牙关,爬上这个斜坡,跨过这个障碍。

十三。建设美丽的中国(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纲要》(14)) ——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要像眼睛一样保护,像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无可替代,没有它就难以生存。我们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优先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现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建设山水怀古的美丽中国。

十三。建设美丽的中国(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纲要》(14)) ——

2.青山在金山银山

(13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青山绿水,又要金山银山。青山绿水胜过金山银山,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观,也是推进现代化的一项重大原则。

十三。建设美丽的中国(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纲要》(14)) ——

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指出了实现发展与保护协同的新途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而是辩证统一的。良好的生态本身蕴含着无限的经济价值,可以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不应该耗尽资源和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不应该放弃经济发展的边缘去捕鱼,而应该坚持保护在发展中,发展在保护中。

十三。建设美丽的中国(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纲要》(14)) ——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具包容性的人民福利。对于人们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是重要的,但是绿水青山是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所不能替代的。挣了钱,却空气,饮用水不达标,根本就没有幸福。环境是民生,青山是美,蓝天是幸福。发展经济是民生之本,保护生态环境也是民生之本。坚持生态惠民、惠民、为民服务,着力解决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坚决与污染作斗争,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生长点。

十三。建设美丽的中国(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纲要》(14)) ——

青山绿水不仅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也是社会财富和经济财富。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保护好绿水青山的金饭碗,利用自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美丽经济。在一些生态环境丰富、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要通过改革创新,让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变资源为资产,变资本为股份,变农民为股东,变青山绿水所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为金山银山。

十三。建设美丽的中国(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纲要》(14)) ——

3.促进绿色发展方法和生活方式的形成

(137)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也是自然的背景色。绿色发展的实质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绿色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是发展理念的一场深刻革命。

十三。建设美丽的中国(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纲要》(14)) ——

归根结底,生态环境问题是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摒弃破坏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增长模式,加快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a 空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将经济活动和人类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让自然生态有时间和空进行恢复。

十三。建设美丽的中国(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纲要》(14)) ——

(138)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模式,重点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土地与土地空的发展布局,培育和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促进生产系统与生活系统的循环联系。加快划定并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三条红线。我们绝不能做任何突破三条红线、继续使用粗放式增长模式、吃祖传食物和打碎儿童碗的事情。

十三。建设美丽的中国(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纲要》(14)) ——

加快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要牢固树立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民的节约、环保和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让蓝天碧水深入人心。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倡导简单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铺张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生活方式的绿色革命,迫使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变,美丽中国的建设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十三。建设美丽的中国(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纲要》(14)) ——

(139)建设绿色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同时也产生了不可挽回的生态创伤。杀鸡取卵、竭鱼的发展模式已经结束,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预示着未来。保护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要求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不受其影响。

十三。建设美丽的中国(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纲要》(14)) ——

中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领导者,主张加快建设尊重自然、发展绿色的生态系统,共同建设一个清洁美好的世界。我们应深入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引导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增强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与世界各国共同爱护地球家园,建设生态文明基础,走绿色发展道路,让子孙后代享受丰富的物质财富,看星星空,看青山,闻花香。

十三。建设美丽的中国(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纲要》(14)) ——

4.协调景观林、湖、草系统的管理

(140)景观、森林、土地和草地是生命的共同体。人类的命脉在于土地、水、山脉、土壤和土壤。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是一个统一的自然系统,是一个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我们应该用系统论的思维方法看待问题,从系统工程和全局的角度寻求新的治理方式。

十三。建设美丽的中国(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纲要》(14)) ——

要协调好景观、林、湖、草系统的管理,必须计算大账、长账、全账和综合账。如果我们因小失大,我们将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系统性和长期性的破坏。按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内在规律,综合考虑自然生态、山与谷、地上与地下、陆地与海洋、流域上游与下游等要素,进行整体保护、系统恢复和综合治理,提高生态系统的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

十三。建设美丽的中国(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纲要》(14)) ——

深入实施景观、森林、土地、湖泊和草地综合生态保护和恢复。生态保护和恢复不能划分为不同的部门,而必须平衡,整体实施,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开展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重大工程,提高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开展大规模土地绿化,加快水土流失、荒漠化和石漠化综合治理,扩大湖泊和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着力扩大生态环境容量,全面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构筑坚实的生态安全屏障。

十三。建设美丽的中国(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纲要》(14)) ——

5.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141)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格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大多与制度不完善、制度不严、法治不严、实施不力和处罚不力有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把制度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和法治化轨道。

十三。建设美丽的中国(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纲要》(14)) ——

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改善制度匹配,构建产权清晰、多方参与、激励约束并重、体系完备的生态文明体系。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以规划为基础,以使用控制为主要手段的土地开发保护体系;以空内部治理和空内部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在全国范围内对空内部规划体系进行统一、互联和分级管理;覆盖全面、科学、规范、严格管理的资源总量管理和综合节约体系;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反映了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性,体现了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以提高环境质量为导向,统一监管、严格执法、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更多利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充分反映资源消耗、环境破坏和生态效益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和问责制度。

十三。建设美丽的中国(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纲要》(14)) ——

该系统的生命力在于其实施。要增强中央环保督察员的权威,加强力量配置,促进进一步发展,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和部署深入人心、落到实处。我们不应该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手软。我们要努力抓住破坏生态环境的反面典型,发出严惩的强烈信号。任何需要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被追究责任的人,都必须被追捕到底,而这个系统绝不能变成一只没有牙齿的老虎。

十三。建设美丽的中国(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纲要》(14)) ——

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实取决于领导干部。在一些重大生态环境事件背后,存在着领导干部不负责任、无所作为、环保意识淡薄、部分地方执法不严、环保部门执法监督不力等问题。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责任考核。那些不顾生态环境而盲目决策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承担责任,并应对生命负责。

十三。建设美丽的中国(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纲要》(14)) ——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十三。建设美丽的中国(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纲要》(14)) ——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1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