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29字,读完约7分钟

(中国网讯记者王新语)2018年9月8日,第二届太和文明论坛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在北京密云举行。泰和智库邀请政界和商界专家分享智慧,寻求创新合作,凝聚共同价值观,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次可持续发展分论坛由波黑前总理兹拉特科·拉古姆季亚博士主持,泰和智库高级研究员、泰和智库欧洲中心主任托尔斯滕·耶利内克博士主持。来宾们讨论了三个主要议题:“克服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性障碍”、“提升绿色技术和产业”以及“中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新作用”。

第二届太和文明论坛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在京举行

尽管各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许多经济体并没有摆脱或改变旧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与改变能源结构相比,减少工业碳排放更加困难。到目前为止,化石燃料的需求仍然高于可再生能源,碳税只涉及到一个小经济体。如何突破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障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捷克共和国前总理扬·菲舍尔先生以"克服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性障碍"为主题,首先发表了题为"可持续性与当前地缘政治:从上至下寻求"的演讲。扬·费舍尔先生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平衡,这是一个跨学科和跨部门的议题,许多利益攸关方应参与其中。但当今世界的特点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超级大国和小国之间的不平衡和不平等。捷克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前主席玛丽·查塔尔多娃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离不开所有国家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科学和技术进步。必须加强全球伙伴关系,提高政策凝聚力,在全球一级创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并注重解决融资问题。

第二届太和文明论坛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在京举行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前总理兹拉特科·拉古姆季亚博士发表了题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从共同社会到环境可持续性”的演讲。他强调,我们不仅要讨论如何做到这一点,还要讨论如何让所有利益攸关方树立正确的意识,并以更加协调的方式将其付诸实践。太和智库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绿色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侯博士的题目是“如何调整和确定环境公约磋商的基调?”报告提出,应该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为国际气候公约的谈判奠定基础。

第二届太和文明论坛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在京举行

目前,在相关国家新政策和立法的支持下,绿色技术和循环供应链市场正在逐步形成。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多次表示,他们将努力在未来实现碳平衡。与此同时,人们在智能绿色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电气化、可再生能源、环保技术、气候金融等领域不断进步。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可持续发展仍然被普遍认为是推高投资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企业忽视了市场对绿色技术和产业日益增长的需求,一些国家仍然不重视促进可持续发展。如何使利益相关者在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之间取得平衡,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秘书长温宗国先生在“推进绿色技术与产业”座谈会上首先发表了题为“绿色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的演讲。温宗国先生指出,中国的大部分环境新技术都处于试验阶段,而世界领先国家的技术已经进入成熟阶段。总体而言,中国落后国际领先水平约10年,但差距正在缩小。中国的新环境技术比较基础,产业化程度低,以设备和工程建设为主,综合服务提供商比例低。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澳门)秘书长周杰先生就“日本如何采取能源技术创新战略应对全球变暖和能源转型”这一主题发言。他认为,能源和环境问题对于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而技术创新,尤其是减排技术,是最重要的。他强调了日本能源技术创新的战略案例,如脱碳技术。瑞典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马茨·卡尔松从欧洲的角度解释了未来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他认为,欧洲迫切需要重建一个与中国相似的和谐新概念,或一个以本次泰和文明论坛为主题的社会契约——“科学文化、未来伦理和共同价值观”,以实现人类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跨越式承诺。对于“探索空航空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问题,国际航空空 iata航空空环境经理

第二届太和文明论坛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正在加大对空天然气和水土资源的控制和保护力度,可再生能源投资居世界首位,并承诺减少废物和其他形式污染物的排放,减少资源损失。毫无疑问,中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围绕“中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新角色”这一主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海滨先生首先发表了题为“了解中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新角色:挑战与机遇”的演讲。张海滨先生认为这个新角色是一个“领导者”,但同时强调领导不是领导者,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从一个发展中国家毕业而成为一个发达国家。领先主要体现在理念和行动上,做好国内绿色低碳发展。国家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就“中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新角色”这一主题发表了讲话。他认为,中国一直在遵循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不是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领导者。从气候变化的复杂性来看,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领先。生态环境部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副主任周女士的题目是:“‘一带一路’怎么可能是绿色的?”他在讲话中指出,绿色“一带一路”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可以协调推进,它们在目标、内容和机制上是相似的。绿色一带一路可以从顶层设计、源头控制、绿色管理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来实现。中国节能减排产业基金管理委员会执行主任周凯在《世界新秩序的主题——拯救地球、延续文明、探索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报告中指出,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对话达成共识,而不是争吵。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生产技术等领域的创新。一直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太和智库研究员、北师大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永升先生作了题为“中国绿色能源发展:措施与绩效”的演讲。他认为,发展绿色能源是中国能源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利用传统化石能源的重要内容。中国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促进绿色能源发展,成效显著。关于“中国如何管理全球战略资源”的问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比较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于泓源先生认为,矿产资源在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矿产资源高度依赖外国,容易受到资源贸易、价格波动、地缘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中国需要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型国家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可持续发展。

第二届太和文明论坛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在京举行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抬头,不公平和不平等进一步加剧,严重干扰了全球共识的凝聚和可持续发展的推进。2015年9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其中确定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讨论,泰和文明论坛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就实现全球2030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五点共识:一是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第二,所有利益攸关方都必须采取行动并积极参与;第三,要加强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建设;第四,必须保持政策的一致性;第五,要处理好政府角色和市场力量的关系。

来源:央视线

标题:第二届太和文明论坛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在京举行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33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