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98字,读完约6分钟

摘要: 中国的经济调整是一个客观事实,但如果把短期调整视为一个长期规律,那就是“只看树木,不看森林”的极其短视的行为。 了解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我相信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答案面前,“唱衰中国”也将自我毁灭。

对中国未来经济有哪些信心?

编者按:在过去的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徘徊在7%左右。一些外国媒体报道说,他们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感到悲观。然而,中国经济的小幅放缓并不意味着它将导致经济崩溃。中国经济有能力实现既定目标和适度增长。中国。com指出,中国计划用一系列专家文稿来展示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并认为,面对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答案,中国不会自我毁灭。

对中国未来经济有哪些信心?

在对中国经济理论的一系列评论中驳斥对中国未来经济的信心

刘,,博士,综合开发研究所(深圳,中国)

自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明显的调整,年经济增长率从两位数降至7%左右。国际舆论关于中国经济回归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经济硬着陆、甚至中国经济崩溃的各种争论再次升温。诚然,中国的经济调整是一个客观事实,但如果将短期调整视为一个长期规律,这是一种只看树木,不看森林的极其短视的行为。

对中国未来经济有哪些信心?

事实上,有些人不理解或不赞成中国的经济发展,甚至简单粗暴地诅咒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中国经济遇到困难的时候,相关言论就会泛滥。然而,中国仍然走自己的路,依靠自己的力量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有其内在的逻辑和关系。一些人的不理解和不赞同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从这一内在逻辑出发,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尚未充分激发的优势,这些优势是我们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充满信心的源泉。

对中国未来经济有哪些信心?

首先,中国拥有高质量的劳动力资源。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连续文明史,培育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独特精神和传统。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改革开放和工业化进程中,中国人民的这一精神成就已经极大地转化为强大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动力。中国人可以加班,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完成程式化的任务,并积极参与国际活动

对中国未来经济有哪些信心?

产业分工与合作。深圳华为公司凭借中国精神和质量,在短短30年内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通信设备公司。中国人可以通过存钱和未雨绸缪来省钱。在中国文化中,花钱买花被认为是一种害群之马的行为,这使得中国的资本积累速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中国经济起飞的速度也将非常快。目前,虽然中国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总劳动力却在下降。然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在大幅增长。2003年,中国大学生人数超过美国,2015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50万,接近世界高科技国家以色列的总人口。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2年的研究结果,到2020年,全球25-34岁的毕业生中有29%将来自中国。麦肯锡公司甚至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有2亿大学毕业生,这将超过美国的总劳动力,占世界高等教育新增劳动力的30%。因此,我们可以估计和判断,中国劳动力的优秀品质不会无缘无故地消失,中国高素质劳动力的数量仍在大幅增长。此外,由于文化基因决定的储蓄习惯,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本的积累将继续。只要国内经济调整到位,找到路子,今后保持中高速发展还是很有希望的。

对中国未来经济有哪些信心?

其次,中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13亿中国人口已经逐步摆脱贫困。到2020年,当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时,中国社会的市场将比30年前更加无与伦比,甚至一些人口大国如印度也无法与之匹敌,因为小康社会中的中国人口将拥有更大的购买力,这可以从中国人席卷全球的购物狂潮中看出。目前,国内一些行业或企业的低迷,本质上并不是中国国内市场整体需求的低迷,而是由一些环节和某些产品领域的供需脱节和逃逸序列造成的,这导致了中国在逐渐繁荣后,供给能力和对消费升级和需求变化的反应不足。此外,中国人对新事物、新技术和新趋势充满好奇,对某些创新风险有很高的容忍度。以手机和互联网行业为例,中国人的手机消费更新非常快,中国人对互联网风险的容忍度很高,这直接导致了中国手机行业和互联网行业技术和产品的快速迭代。可以预见,在当前国内经济调整后,中国很有可能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电子商务甚至新金融领域引领全球产业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未来,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市场的成功可能决定世界市场的成功。目前,韩国、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工业资本正积极寻求与中国合作,依托中国这个具有现实需求的巨大市场,推动技术应用,实现工业化发展,培育一批新的大企业。

对中国未来经济有哪些信心?

第三,中国推进积极但不草率的市场化改革。回顾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我们没有使用休克疗法,而是摸着石头过河。这就像中国人知道功夫,而美国人知道如何拳击。让中国人停止玩功夫,立即转向拳击。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竞争的结果必然是打与输。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须是一个不断适应和不断学习的过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转型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国际游戏规则的运用也在不断深化和逐步到位。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改革开放仍在进行中,改革开放的红利仍大幅度释放空。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世界发达地区的差距,以及中国东、中、西部和城乡的均衡发展,都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当然,我们说中国已经进入了改革的关键阶段,改革的每一步都要付出代价。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更清晰地反映出中国当前的经济危机是有机的,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向下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为消除改革开放中的既得利益壁垒创造一个强制条件,进而实现改革开放的实质性推进,这必将为中国新常态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对中国未来经济有哪些信心?

最后,结合古代汉语和现代人的一句话作为结论。1200多年前,中国唐代诗人李贺有一首诗说世界上的公鸡是白色的;当代中国企业家马云说得更清楚,鸡叫时会亮,但鸡不叫时还是亮。问题是,谁会在黎明醒来!

对中国未来经济有哪些信心?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对中国未来经济有哪些信心?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9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