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22字,读完约8分钟

目前,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深度调整和转型时期,中国决心实现从中国制造业到中国创造的转型。要成功实现这一转变,创新是关键。创新的完成有赖于千千数千名一线工人的高度责任感和进取精神。

伟大的工匠王军:宝钢的“蓝领科学家”将“中国心”放在机器上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热轧厂的王军是千千数千名技术工人之一。他用一系列扎实的数字说明了当代钢铁工人的价值,包括5种先进的操作方法,42项技术秘密,130项技术创新,186项国家认可或授权的专利发明,8项国际专利,每年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

伟大的工匠王军:宝钢的“蓝领科学家”将“中国心”放在机器上

为宝钢创新而生

王军在车间里一丝不苟地检查着生产设备。受访者提供了照片。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浦边路370号,是中国最现代化、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联合企业,成立38年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岁的王军(音译)有着八级钳工的梦想,他刚从宝钢技校毕业就被分配到了这家企业,并在2050年的热轧精整生产线上担任刀具装配工。在其他人看来,这种辅助岗位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很难走在前面。王军认为,即使他没有机会成为八级装配工,他也应该是最优秀的装配工。

伟大的工匠王军:宝钢的“蓝领科学家”将“中国心”放在机器上

正是这种简单的职业追求和积极的职业心态,促使王军在自己卑微的岗位上成长为一名工艺大师。

我在工厂里失去了灵魂。这是同事们对王军日常工作的简要总结。王军把注意力集中在机器上。在许多人眼里,冰冷的机器和设备是血肉之躯,有感情。我知道机器的特性已经很多年了。当他们又渴又饿的时候,他们很快就会被发现。王军说道。

伟大的工匠王军:宝钢的“蓝领科学家”将“中国心”放在机器上

层流冷却的关键技术是整个钢铁工业的难题。这项技术以前被德国和日本掌握,将它引入中国至少要花费2.3亿元。一位同事亲切地提醒王军:兄弟,你怎么敢挑战这个世界级的问题?此外,技校也不乏敢于做如此大项目的学生。这个问题。

伟大的工匠王军:宝钢的“蓝领科学家”将“中国心”放在机器上

王军对别人的冷遇一笑置之,下定决心要完成这个挑战。所以我给这个项目施加了压力。从项目建立到正式开发,再到一轮轮技术创新,他已经忙碌了将近10年。在技术研发过程中,由于它是现代连续大批量生产20多吨热轧钢板的主要轧制线,所以试验和研发都是在现场进行的。如果创新过程中出现错误,随时可能发生批量质量和设备事故,影响正常生产速度。一旦生产线停止,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压力很大的王军三个月没回家,在设备生产调试现场夜以继日地工作。

伟大的工匠王军:宝钢的“蓝领科学家”将“中国心”放在机器上

经过几次尝试,王军终于征服了这项技术。本发明可提高钢材产量0.8%,节约水电消耗。按生产500万吨计算,可以增加4万吨成品。王军兴奋地计算着这项技术能带来的好处。

伟大的工匠王军:宝钢的“蓝领科学家”将“中国心”放在机器上

作为科学家创新

王军在创新工作室工作。中国经济网记者马

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专注,而专注的目的就是让产品达到极致。王军在他的创新中感受到了生命的脉搏。他不仅工作认真谨慎,而且对科学技术充满敬畏。

伟大的工匠王军:宝钢的“蓝领科学家”将“中国心”放在机器上

像科学家一样工作是王军的座右铭和人生信条。王军强调,技术工人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理论,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工作和创新。

王军认为,与科学家相比,一线技术工人拥有更优越的实验条件。创新是技术单位的巧妙组合。工厂有现成的设备和场地,这是一个现成的实验室。此外,工厂是一个努力共同探索的工厂员工,他们非常了解这些机器的特性和性能。一旦成功,它可以立即产生真正的钱。

伟大的工匠王军:宝钢的“蓝领科学家”将“中国心”放在机器上

蓝领科学家,这是宝钢同事对王军的评价。王军获得了许多创新奖,这证明这一评价是中肯的。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13年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第七届国家技术专家和国家劳动模范荣誉,获得国内外35项奖励,获得18枚金牌。在过去的五年里,许多创新取代了进口,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创造了6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伟大的工匠王军:宝钢的“蓝领科学家”将“中国心”放在机器上

王军还与中国经济网记者分享了他与科学家对抗的故事。2007年,单位安排王军参加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王军急忙挥挥手,说道:我怎么能拿到这么高的奖项呢?这是一个只有科学家才能登船的大厅,而我只是一名工人。别伤害我!但是领导人在下达指令时必须离开。王军在现场向几十名评委和专家介绍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后,一些学者提出了非常深入的问题。王军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经验一一作答,没有想到院士们会当场惊叹。

伟大的工匠王军:宝钢的“蓝领科学家”将“中国心”放在机器上

在王军看来,创新从来都不是社会精英和科学家的责任,创新也可以成为一线工作者的专利。本着这一信念,在入厂近30年的时间里,王军申请了208项国家专利,接受了186项(包括155项授权专利),申请了12项国际专利,接受了12项(包括8项授权专利),获得了宝钢认可的42项技术秘密和2项国家软件版权注册。在安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许多创新已经取代了进口,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正如王军所说:从我的身上可以看出,即使是普通的帖子也能创新。将中国的制造业转化为中国的创造取决于每个人不断的创新。

伟大的工匠王军:宝钢的“蓝领科学家”将“中国心”放在机器上

把中国人的心放在系统上

王军在车间工作。受访者提供了照片。

王军还有一个重要的创新项目叫R&D和高压柱塞泵技术的应用,这是液压系统的核心零部件。正是这个项目把中国的心带到了中国第一条热轧生产线的三个液压伺服系统上。

伟大的工匠王军:宝钢的“蓝领科学家”将“中国心”放在机器上

人体的血液供应离不开心脏,而高压轴向柱塞泵是轧机液压系统的心脏。然而,2050年生产线上97台机组的装机容量都依赖进口,一些机型的单价将超过50万台。

伟大的工匠王军:宝钢的“蓝领科学家”将“中国心”放在机器上

高压柱塞泵技术源于科研项目“热轧2050精轧液压伺服系统压力稳定性及其对带钢渗透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该项目的创新成果是轴向柱塞泵在宝钢热轧、厚板、炼钢、钢管和冷轧生产线上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备件成本,提高了液压系统的压力稳定性,提高了液压系统的控制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伟大的工匠王军:宝钢的“蓝领科学家”将“中国心”放在机器上

目前,项目开发团队已将关键液压元件轴向高压柱塞泵扩展至全系列,并先后开发了DRG、DFR、LR等可变模式,使该系列产品能够系列化、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工况的使用要求。特别是在其修复技术突破后,宝钢可以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快速反应的机制。

伟大的工匠王军:宝钢的“蓝领科学家”将“中国心”放在机器上

为了使用中国人的核心零部件,王军,一个关键的创新项目,不知不觉地坚持了八年。

作为一名钢铁工人,王军的愿望是在世界冶金和钢铁发展史上留下中国的印记。宝钢集团已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王军所在的热轧厂将成为所有热轧人眼中的现代热连轧技术的领导者。刚满50岁的王军表示,他将在未来十年继续走创新之路。他透露未来将会有重大突破。这种突破不一定是一种全新的技术,但它一定会在以往创新的基础上取得更好的发展。

伟大的工匠王军:宝钢的“蓝领科学家”将“中国心”放在机器上

宝钢创新导师

在王军的创新室,王军与同事和学徒讨论问题。受访者提供了照片。

王军经常说一百步比一百步好。在宝钢的一个车间的角落里,有一个以王军命名的创新室,里面有三张小桌子,可以用来开会、讨论和讨论,但是这个小创新室很有活力。

伟大的工匠王军:宝钢的“蓝领科学家”将“中国心”放在机器上

王军创新室成立于2008年10月28日。其人员主要是现场一线工人,包括10名一线工人和5名现场技术员。王军创新室通过传播、帮助和引进来传承技能,不仅培养了三名宝钢工人发明家,还培养了750多名年轻的企业或社会技术骨干。

伟大的工匠王军:宝钢的“蓝领科学家”将“中国心”放在机器上

王军受聘为宝钢人才开发研究院兼职教授,为宝钢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主持了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在过去的五年里,他的部门获得了750项国家专利和87项国内外各种创新成果的奖励,并取得了13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据工作室的同事称,计算未添加的部分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已经远远超过了15亿元。

伟大的工匠王军:宝钢的“蓝领科学家”将“中国心”放在机器上

王军以学习和创新为人生坐标,积极参与技术传承和创新方法传播活动。曾担任王军创新办公室主任、宝钢员工创新活动基地创新指导志愿者、八家员工创新工作室导师,负责编写近15万字的创新培训材料。他每年为超过3000人的技术人员和创新骨干承担近40次培训任务。作为宝钢员工的创新指导志愿者,王军游遍了宝钢。影响更多的工人走上工作创新之路。据宝钢人才研究所统计,近6年来,王军完成了1.6万次培训,形成了一支创新业绩和能力突出的蓝领创新团队。

伟大的工匠王军:宝钢的“蓝领科学家”将“中国心”放在机器上

王军创新室已经成为更多宝钢人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平台。尽管目前的工作环境比以前好得多,但压力仍然很大。只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才能应对任何时候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我一个人做不了这么多。王军说道。

伟大的工匠王军:宝钢的“蓝领科学家”将“中国心”放在机器上

在王军看来,这一代工匠做得好不好取决于下一代做得好不好,因为对大师来说,说得好、教得好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经济网记者马)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伟大的工匠王军:宝钢的“蓝领科学家”将“中国心”放在机器上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9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