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2字,读完约3分钟
2013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受到大多数国家的欢迎,并取得了令人振奋和丰硕的成果。然而,不是每个人都乐于看到这个结果,然后一些噪音出现了。他们质疑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合理性,声称中国一带一路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其在该地区的政治影响力,抵消美国在该地区的领导作用,并与美国争夺亚太地区的主导力量。这确实符合中国的一句老话: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然而,这种思维也是正常的,因为它源于冷战思维和西方通常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毕竟,仍有少数西方学者和媒体能够清楚地理解西方中心主义的局限性并进行深刻反思。我们也怀念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的判断:在欧洲和美国,人们从小就养成了好斗的性格,很少提及合作精神。在中国,他们不是灌输侵略性,而是灌输互助合作的精神。在英国,也许在法国,我们也不得不忍受各种暴力和对公共利益的漠视。这是腐败的标志。来自中国的精神可以强烈抵制这种不良倾向。
要正确理解一带一路的深层思想,充分理解中华民族倡导的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优良传统,重新审视丝绸之路精神的深刻内涵。西方文化是以海洋文明为主导的文化,崇尚个人主义,勇于探索,善于计算,形成非此即彼的伦理思想。然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崇尚和平与宽容,这是一种伦理和思想的结合。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墨子则提出了“爱而不攻”的伟大思想。只有当我们彼此相爱并拥有自己的美丽时,我们才能不攻击他人,人类才能发展。爱好和平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政治智慧,是苦难后思想的结晶。和平传统也是中华文明的固有基因,是中华文明对世界的独特贡献,不同于西方的唯我独尊思想。
丝绸之路的发展是和平与合作精神的体现。纵观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丝绸之路在战争期间基本上被中断了;在和平时期,丝绸之路总是开放的。因此,丝绸之路的发展取决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稳定。
实践证明,和谐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内涵之一。做你不想对别人做的事是中华文明的底线。无论强大还是弱小,先进还是落后,中华民族始终致力于自强不息,助人为乐。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向世界证明了这一点。坚持和而不同的理念,求同存异,是新时期崇尚和谐精神的具体体现。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不以个人或个人的国家标准为唯一标准、不搞双重标准是60年来中国外交实践给予世界的制度创新。
这是中华民族崇尚和平、与众不同的理念,即把和平与合作作为丝绸之路的精神代代相传。
互利共赢的精神是丝绸之路发展繁荣的推进器。最初的冷战思维认为,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储存的石油和煤炭可能会耗尽,每个人都必须为之奋斗;然而,在一带一路的新思维中,我们共同开发人类最重要的资源,各国保持合作共赢,这是未来世界新的利益增长点。Xi强调,一带一路是开放和包容的,我们欢迎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合作。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从来没有封闭或狭窄过,这与TPP和TTIP有着本质的不同。
从所有国家的利益来看,我们或许能够发泄我们的情绪,但从人类的整体利益来看,有识之士应该拥抱一带一路的新思维、新愿景和新实践。我们希望西方政府、智库和媒体摒弃零和游戏和非此即彼的思维,以务实的态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专家谈]“一带一路”不是权力之争,而是合作与双赢的结果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9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