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915字,读完约15分钟
列消息: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新思想、新治国方略,科学把握世界和国情的新变化,深刻回答新的时代和现实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许多新的历史特征伟大斗争的理论指南,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纲领。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指导有力,是我们凝聚力量、战胜困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本报《理论周刊》开设了一个30层的专栏,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的新理念、新理念和新战略经济。重点梳理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经济思想,并围绕不同主题发表理论文章。深入阐释《纲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要求,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武装思想,推进工作,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全局意识、核心意识和整合意识,更加扎实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编译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新篇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
碧井径
[核心提示]科学理论是进步的灯塔,中国经济的每一次转型和飞跃都离不开理论的正确引导。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时代的眼光、强国富民的历史责任和锐意创新的理论勇气,对经济建设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战略操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重大战略思想、理论观点和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中共中央治国理政的经济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和新论述,是新形势下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总战略,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高度,开辟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境界。
1.当代中国新鲜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的制度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这些制度产生的时期的需要而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和新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现实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生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和新论述,是新形势下两种逻辑辩证统一的系统发展和具体体现。这些新思想、新论述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相结合,在继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有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思想、新战略,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经济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发展趋势、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基本规律、强大动力、重大战略和科学方法。它从各个方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经济理论,继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根植于中国由大到强发展关键阶段的经济理论创新。美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揭示,经济中心的转移标志着新兴大国崛起的规律。多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一度居世界第一。根据保罗·肯尼迪的理论,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一个持续的事实。尽管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由于不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一些世界大国对中国发展的战略焦虑不断加剧。客观地说,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然而,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与日益增加的国际阻力并存,接近斗争的目标与日益增加的风险和挑战并存。面对各种压力、障碍和风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扎实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毫无疑问,通过贯彻落实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我们将为国家由大到强的重大跨越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提供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规划。在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东方发展中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马克思主义一书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类似的先例。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经济建设置于国际体系加速演进和深刻调整的背景下,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后外部环境和国内发展条件的新变化,推动了一系列重大经济理论创新。做出新的发展阶段判断,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提出新的经济工作主线,确定新的发展任务,确立新的方针政策,做出新的决策安排,科学处理三阶段叠加、四降一升等突出矛盾。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民生不断改善,经济和社会风险总体可控,有效促进了中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的指导下,我们不仅将赢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战役,而且将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2.广泛、深刻、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具有深刻的战略意义和鲜明的实践特色,不仅把握了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关键,而且涵盖了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提出了伟大的理论观点,具有崇高的思想和深刻的思想,而且包含了宏伟而细致的科学思维方法,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而不是人的意志所转移。要把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全局和发展全过程的大逻辑。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三个特征: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率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由增量扩容向存量调整和增量提升转变,发展动力由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因素向创新驱动转变。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收入分配调整,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加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
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为中心。以质量和效益的发展为发展是最终战略思想的内在要求。衡量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意味着有投资回报、产品市场、企业利润、员工收入、政府税收和环境改善。这是我们想要的发展。
树立新的发展观。按照新的发展观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总要求和总趋势。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着力解决发展的驱动力问题。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注重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重点解决内外发展的衔接问题。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着眼于解决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争取稳定的总基调。求稳定的总基调不仅是治国的重要原则,也是搞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定是主旋律,稳定是大局。在稳定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在关键领域取得进展,在把握好善的程度的前提下争取成功。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我们要强调辩证法和两点理论,善于利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努力形成市场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互补、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有必要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划清界限。在市场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政府应该简化行政管理,下放权力,放松支持,不要干预;在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地方,政府应主动填补空缺,管理层应严格管理、就地管理、分级管理,以避免出现问题。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瓶颈,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在于依靠科技力量。我们必须尽快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把发展基础放在创新上,充分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
促进供应方面的结构改革。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存在周期性和全局性因素,但其根源在于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运行不畅。我们必须从供给方面和结构改革方面寻找出路,努力实现新的供求动态平衡。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满足需求,主要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通过改革促进结构调整,减少低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着力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平衡,着力塑造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东部领先的总体战略,着力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
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互补互补的发展新路,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们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示中国良好形象的动力点,让普通百姓真正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形环境效益,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的绿色银行。
促进准确的扶贫和扶贫。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脱帽脱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也是我们的庄严承诺。要强化领导责任、资金投入、部门协调、东西部合作、社会协同、基层活力、任务落实,集中力量解决困难,更好地推进扶贫攻坚,确保扶贫目标如期实现。
坚定不移地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我们应该适应和引导经济全球化,消除其负面影响,使其更好地造福于每个国家和民族。要采取主动,适度管理,使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效应得到更多释放,经济全球化进程得到重新平衡;要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道路和节奏;我们应该强调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阶级和不同的人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与要素有机结合,内部结构耦合支撑,与理论逻辑紧密联系。在这个科学体系中,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是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坚持以人为本是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坚持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是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树立新的发展观是经济发展的观念转变;坚持求稳定的总基调是经济发展的方法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是经济发展改革的核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促进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是经济发展的主线;着力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是经济发展的科学布局;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是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促进准确的扶贫和准确的扶贫是经济发展的底线支撑;坚定不移地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是国际经济发展战略。这些重要的思想内容,作为一个整体,贯穿着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这一鲜明的主题,具有推动中国经济由膨胀走向强大的核心实质。所有的部分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和核心本质进行的,它们无缝地连接在一起,相互联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支持,逻辑上紧密相连。
3.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去实现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和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次伟大而艰巨的新长征。还有许多雪山和草原需要穿越,还有许多娄山关的懒子口需要征服。我们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的根本指导作用,以更加自觉的态度、更加坚定的使命、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学习贯彻落实到广度和深度,更好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努力深入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不仅要随着论述的日益丰富而拓展,而且要随着经济建设实践的推进而深化。要坚持读原著、学原著、懂原则,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的基本精神、内容和要求,把握其中所蕴含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策略,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提高观察事物、分析矛盾、解决问题的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要密切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建设突破的规律,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新思想、新论述的创新特征和精神实质,主动开展思想革命,从一切过时的思维方式、固有模式和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解放思想,接受新思想、新论述。
努力写真实的信。真实是真实的基础,真实是真实的升华。为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仅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而且要有坚定的信念。要坚信发展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深刻理解中国发展目标是在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深刻理解发展总趋势、广泛凝聚党的民心的基础上提出的。它不是一座城堡,而是一个可以建造的梦想。要坚信发展战略是行得通的,要深刻理解发展战略是在对接发展目标、规划发展布局、遵循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在推动一个强国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了强有力的指导和领导作用。要坚信发展措施是行得通的,要深刻理解发展措施是在着眼矛盾、击中靶心、消除积弊根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样才能彻底突破发展瓶颈,拉长发展短处,解决发展问题。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建设的新思想、新论述作为经济建设的根本指导,化为思想武器,铸为精神支柱,做到虔诚执着、忠实深刻。
努力做到忠诚。深入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真正信念的外化在于奉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注重把经济发展的实践和实践联系起来,学以致用。面对大问题、大问题、大风大浪,无论我们身处什么样的漩涡,无论我们面对什么样的改革方案,都必须保持强大的政治洞察力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必须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与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与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保持一致。为了在艰难险阻面前站稳脚跟,无论是什么样的成见禁锢我们,什么样的利益障碍阻碍我们,什么样的尖锐矛盾困扰我们,什么样的外部挑衅压制我们,我们都必须善于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的宝库中找到法宝和钥匙,以便妥善应对重大挑战,坚决抵御重大风险,有效克服重大障碍,有力破解重大矛盾。面对日常工作和复杂的事务,我们要认真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转化为日常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在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奋斗中奋进,创造经济建设的辉煌和梦想。
(边肖是国防大学副校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领导小组组长)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30条治国理政理论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7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