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4字,读完约3分钟

6月26日,备受关注的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回顾整个电影节,有许多值得鼓掌的重要活动。例如,在电影节开幕的第一天,来自14个参与国的15个电影节和电影机构的代表在一带一路签署了一份具有中国特色的卷轴,并签署了一份关于一带一路电影文化交流与合作机制的备忘录。

让电影成为“一带一路”的文化纽带

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文化交流与合作签约仪式。

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来自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电影收获颇丰:菲律宾的《三轮浮生》获得最佳影片奖,伊朗的《筹款风暴》获得评审团奖,中国演员黄波和伊朗演员萨利巴贾特分别获得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女演员奖。正因为一带一路周边国家拥有现代电影产业的基础,也因为《电影文化交流与合作机制备忘录》的签署,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电影将成为一带一路周边国家之间重要的文化纽带。

让电影成为“一带一路”的文化纽带

事实上,201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愿景和行动》,指出通过举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和电影展览,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电影从业人员之间的交流,是落实《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重要举措。这是因为,与其他文化形式相比,电影有自己的特点,更加生动,能够立体地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和社会特征,更有效地增进一带一路周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让电影成为“一带一路”的文化纽带

作为一带一路的发起者,中国也是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在促进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电影交流方面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方面,举办相关艺术节、电影节和电影展览,中国应主动担当主角,促进各国电影交流与合作,实现电影产业和市场的共同繁荣;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电影应该更加自力更生,促进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让电影成为“一带一路”的文化纽带

最近上映的《中国推销员》是继《湄公河行动》之后最受欢迎的国际动作电影。这部电影由许多国家的演员演出,大部分场景都是在非洲拍摄的。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拍摄团队前往东南亚、欧洲和非洲实地拍摄,反映出中国电影日益开放的态度和多元化、包容性的取向。可以看出,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推动下,中国电影正在积极抓住机遇走出去,为讲好中国故事、参与国际电影合作做出有益的探索,初步实现艺术性与商业性的融合。中国电影正在成为促进一带一路周边国家文化交流和人心的重要桥梁。但目前,这还远远不够。中国电影和文化走出去的关键是提高自身质量,赢得世界观众的认可,用高质量的电影赢得市场。

让电影成为“一带一路”的文化纽带

为了让世界电影文化的发展前景更好,让世界各地的观众有更多的资源观看电影,我们齐聚上海国际电影节,一致同意建立我们之间的电影文化交流与合作。这是一带一路14个参与国的15个电影节和电影机构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签署的备忘录,也是对中国电影业发展的一种激励。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电影和文化走向世界,都要求中国电影贡献更多高质量的作品,只有这样,电影才能真正成为一带一路的文化纽带。(方明)

让电影成为“一带一路”的文化纽带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让电影成为“一带一路”的文化纽带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7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