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91字,读完约9分钟
摘要: 加强“四个自信”,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两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要实现伟大的梦想,就必须推进伟大的事业。全党要自觉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它不应该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应该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政治决心,坚持艰苦奋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四个自信,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百年奋斗的两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是经过几代共产党人的接力创造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四种自信形成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与现象、理论与实践、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的原理,以及关于社会主义形成和全面发展的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为四种自信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四种自信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及其理论成果,是四个自信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原始理论成果和伟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理论准备,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为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来源。
四种自信形成的社会条件和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和国家面临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社会背景和形势,探索和回答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下,如何结合自身特点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结合自身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重大课题。面对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学习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始撰写这篇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作了精辟的论述。他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伟大的文章,邓小平同志为此确定了基本思想和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谱写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是继续写这篇伟大的文章。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文章是由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写的。
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的创始人。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为我们党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新的征程,而且蕴含了我们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无比信心。此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社会主义本质、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手抓等一系列重要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为了继续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文章,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的认识。
四种自信的形成过程和逐步扩展
我们党的四个自信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一个自信、两个自信、三个自信再到四个自信的逐步发展、深化和扩大的过程。
200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大基本经验,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为民族复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强调我们党对这条道路充满信心。这是我们党的代表大会文件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早的初步表述。
在200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和进步,第一次把根本原因归结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全党同志要珍惜, 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始终保持对建党的信念。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在党的十六大文件中的初步体现。
在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我们党和人民90年来的斗争、创造和积累的根本成果首次被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党要增强这种道路信心、理论信心和制度信心。这是我们党的代表大会文件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最早的自信表述。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向全党明确提出了坚持四个自信的总体战略要求,强调要坚持不忘自己的主动精神,勇往直前,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是我们党的领导核心第一次提出四个自信并列的观点。
四种自信的丰富内涵和深化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种自信,不仅在原有的三种自信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信,而且使四种自信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内容深刻的系统理论。
关于坚持四个自信的内在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当今世界,任何一个政党、国家或民族都有自信,那么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就有最大的自信理由;我们党之所以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党和人民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我们必须不断前进的伟大事业,也是我们开拓未来的根本保证。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讲话中,对坚持四个自信的基本内涵做了高水平的总结。他指出,我们必须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是引导中国人民创造自己更美好生活的唯一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站在时代前列、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中国特色鲜明、制度优势明显、自我完善能力强的先进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象征,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暨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论述了坚持四个自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加强文化自信是关系到民族运动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独立的重大问题。
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就坚持四个自信的目标和任务进行了深入探讨。他强调,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习近平同志不仅强调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且指出要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和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总之,四个自信作为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的重要成果和新时期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将随着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边肖:韩振峰,单位: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是国家文化大师和四项特殊人才工程的阶段性成果,《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层问题研究》)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四个自信”构成发展的历史轨迹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6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