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817字,读完约12分钟
论科学发展 记国家记忆人物——刘旭
学论科学发展观(叙)
浅述教育
“教育”教育是人们将已知的社会活动经验用语言、行为、文字向他人传授三种方式的总和。我们的局限知识认为,植物用单纯肢体传承信息,动物用行为、语言传承信息,人类用肢体、语言、文字传承信息,无论何种教育方式都是生命延续的基础。在人类社会中人类由肢体表象向语言表述转换,由语言表述融合文字传承,追述远逝的历史记述近代劳作经验的发展,在这种传承中隐含着人类社会活动的能动性即感知、悟性。人类不同的个体对同一事物的感知不同,在头脑中产生不同的悟性,不同个体悟性的共性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每一个人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中,他所接受的事物决定于外界物质对其头脑的影像,认识理解于个体思维意识,运用于内心行为意愿,完成于知识积累对事物综合择定组合的选择。个体知识的积累决定于参加社会活动广寡,个体知识的运用决定于对已知知识深化理解的侧重面和不同知识综合运用有机性。
科学的发展观要具备科学的教育方法,在我国现今教育方式有七点需要纠正;1、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修正书本中错误的观点、理论、例题、论据、论证。不可师者从师盲从机械无辩执教,误导学者代代步歧。2、从基础知识开始,打破传统僵硬的灌输式教育方法。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浅入深出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奠定从获取理解到发挥知识的基础,即学即用,用中去学、学中去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机教学方式。3、激励教师开拓型教育方法,剖析事物内涵。激励学生开拓性学习方法,玩中验证,玩学对比,摆脱枯燥的作业方式。4、对学生掌握知识测评,应以学生掌握运用知识效果为侧重点。5、高等教育毕业发放学士、学位、职称证书应以知识运用实践成果为依据,即专利和专利成果实施成效为依据,学时为参考,来检验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检验教学成果,为用人单位提供选择参考依据,使毕业者在社会活动中能够发挥应有的效应,从而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6、学位、学士、职称证书的发放应以学生社会活动成果为依据,毕业证发放后学生进入社会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获取实践成果,再返回学校获取相应的证书,从中淘汰学无所用者,使证书的发放产生实际效应。7、教育不是一时一事的,教育者和学生要建立长期直接、间接教育体制,教育者要和学生之间建立跟踪体制,以掌握检验自身的教学成果,不断修正教材之误、教学方法。从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吸取精华,充实自身知识和文化内含。学生要不断与教育者沟通,加速发挥所掌握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融合拓展知识的内涵性,从而体现知识的价值发掘自身的价值,有效加速社会效应。
教育的表象性有三种形式肢体表象、语言、文字,教育的内涵性只有一种即悟性。悟性是个体或不同的联合个体对所掌握的不同知识、事物在头脑中的综合反映,是对所掌握不同事物的有机重新组合所获取的新观念、新的工作方法、组合出的新的使用工具。个体或不同联合个体悟性的闪现应用,是区分学习知识和掌握知识的分界线,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内核。在社会实践中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积累扩充了知识范围,是检验知识真伪的试金石。书本知识的定义与实践活动经验的积累存在一个质的区别即模式限定化与随意有机拓展性,在教育方式上表现为范围局域、僵硬、固定化和方式、内容无限定。
课堂教育是加速传播文化知识一种重要形式,它使受教育者相对加快了人类对自然物质了解的进程,精炼了繁多复杂的社会知识,促进人类社会的加速发展,对提高整体民族素质具有无可代替的作用。但是课堂教育只能证明受教育者在某个阶段受过什么教育,并不能证明其掌握所学内涵的精髓,具备使用技能,具有社会生存工作能力。学生上学参加考试拿到毕业证,是一个接受过对应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授业者的授业方法是否能让受者有机掌握,灵活理解其内涵。受者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并通过社会活动深化理解有机发挥,将所学不同知识融化贯通,找出不同物质个性与共性理解掌握它们之间有机内涵所在,是决定授者与受者相互之间衔接成败的决定因素。
社会教育也称为实践经验的运用,是每一个自然人都必须面对接受的,它含纳受教育非受教育者不同体社会活动成果的检验,这种教育取决于个体思维的能动性,不以非能动个人意志为转移。检验于个体日常生活的能动性,对事物的观察能力,综合借鉴能力,表现于个体行为结果的社会认知程度。
社会教育原始推论从新生者前几代人的行为能力开始,形成后者行为能力的遗传,展现于新一代的生活现况和开拓成果。它是每一个有行为能力的人和没有行为能力的人一生不可回避的客观行为,是人类书本教育的基础,也就是说书本教育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没有在实践中的自然教育就没有书本文化教育的存在,实践的深化不断改变着书本中的部分结论,书本中的结论正确与否决定于实践的深化的拓展检验。书本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对某一项事物的归纳,是社会实践对不同事物的相应总结,其目的是为了简化人类个体对事物阶段性的认知过程,提高人类对不同事物内涵的掌握,用以加速促进社会活动成果拓展。教育离不开实践,社会活动、经济运筹的效应决定于用人的对应性,取决于个体思维行为延伸方向的有机性,决定于实践活动的科创性。在社会活动中任何一个等级的毕业证书只是社会选择用人的一个参考条件,它不等同于能力、成果,有别于经验的运用,所以它与职位和薪酬无关。
课堂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社会活动能力,是为了集已知文化深化了解自然,利用自然界中的不同物质有机组合服务于人类,服务于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共存互利。教育传授知识来源是社会实践的成果,实践的成果来源于自然界不同物种的行为结果。由此再论课堂教育只是教育的一种形式,它有利于获取实践成果却不决定于实践成果的获取。我国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辽阔的疆域,众多的人口,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创了世界教育先河,上至口承教育,中至文字传承教育,下至国际文化知识综合教育,培育出不计其数的拥有深厚文化知识的人才。但是,从历史累计数字看受过教育者与成才者之间的比例相差很大,很多受过不同教育的人员离开学校后,随着历史的长河大多数被淹灭在洪流中,一生之中碌碌无闻仰天长叹天不逢时。其主要原因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奴性学习,丢失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用书本知识对照现实社会,迷失了书本来源于社会这个知识根源,面对万物众生的自然社会不是用实践结合书本知识,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践中客观问题,死抱着师云也云,最终被社会实活动践抛弃遗废。这说明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方法;学习的目的,学习的方法都存在相对的问题。其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即教育必须结合实践,用书本对照实践,用实践验证书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不同的事物中找出它们的共性组合能力。
在我国自从书本知识形成一定体系后,就产生了一种宗派式教育、用人认定方式,排斥众家从实践中获取的成果的行为。秦始皇焚书坑儒为了一统天下独树一帜,毁灭了不计其数的历史沉淀精华,使我们今天望物兴叹,难寻迷踪。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统治者的个体意志、文化教育的闭锁、记述工具的不发达、记述者的个人成见偏激、个体生存的需要,遗失了很多在现今可称为世界无法超越的科技成果,即使我们寻找到一两件遗物也只能对它望物自惭。历史我们无法追究,历史的客观性是由现状所决定的。但现今我们仍然延续着历史的错误,以一种获取教育的方式泯灭其它获取实践成果结晶,是否在自毁其身,井中观天。试问孔子、孟子、李时珍、张仲景、毛泽东等众多历史人物是何院校毕业?中国在古代历史上对人类世界的贡献只是四大发明吗?它们的发明者是哪一所大学毕业,这些人是什么学历?在近代中国泰斗级的微积分大师,泰斗级的电子大师,利用农作物秸秆提炼棉花保暖性远远超过棉花的再组合人,使铁矿一次提炼成钢的再组合人,水路两用汽车再组合人、微风发电的组合人等等众多在实践中获取成果的辛勤者,是什么学历?主、客观原因他们没有进入任何高等学堂,获取任何学历。但是,在实践中他们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细心观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有机发挥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近几年来很多人出国寻求发展,其中有相当一批怀抱个人已经研究成熟的科技成果到国外谋求实施发展,几年后在以外商身份将产品以外商品牌服务于国内。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他们出生生长在这个疆域辽阔,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为什么要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去寻求成熟产品发展?对比的看这是一个体制有机性的问题,在国外大多数国家不论你的出生、学历,只要你在社会实践中获取有益社会发展的成果,国家就会赋予你相应的职称、待遇,在深化研究与付诸实施过程中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在市场推广中提供便利条件,尤其是在产品向国外市场推广中国家的支持政策相对完善。在这些国家对人才的收集,从行为上不惜重金,从体制上看可视为珍宝。只要国家、部门、企业任何一个机制认定你的创新成果有相应的市场前景价值,不论你愿意不愿意实施,只要有条件都会高薪将你收在自己控制的范围,鼓励你实施。在七十年代我国有一名老三届的初中生解释了国际一道数学难题,美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高薪聘请高职主管留居美国。八十年代vcd、dvd的研究人苦于产品在国内无人认可,没有投资资金到了国外,结果品牌是人家的,产品反销我国。近两年由铁矿石一次提炼成钢的成果持有人,因苦于没有国内市场的支持去美国探亲,难以回国。无缝钢管重复使用冲压弹头成果远远超过国际标准的持有者,在国内徘徊多年去了美国,我们失去的这些科技成果在国际民用、军事领域都是领军尖端产品。由此不难看出今后国际高新科技的组合人是中国人,控制这些技术的确是拥有这些中国人的国家,是被偏激政策挤出中国的外籍侨民,将自己的产品让他人再以另价返销国内,如果我们不尽快改变偏激现况,今后将出现不可深思的可悲局面。
改革开放是历史的趋势,改革的目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总结自身与其它(注;自身同体系中不同部门的其它)同项对比相对先进、相对科学的管理、工作程序,从其它(注;不同国度不同体制中的其它)同类管理程序中吸纳先进有机的管理方法、组织程序融入自身发展机制。古人云“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指出了社会发展点。又云“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指出了社会发展的目的与我们今天的改革是对应的同时也指出改革的目的所在。百花齐放取其精华社会就发展就稳定,否则就后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燎出了新中国,现今又燎出了中国现况。我国的教育体制,管理体制也是一样就在一念之中,将决定中国的经济、科技发展进程,国家的命运掌握在谁的手中。教育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方式,教育的方式是施教成果的基础,是教育成效的所在。毛泽东主席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必须紧扣实践这个目的,才能教有所出,学之可用,智人益社,强国富民,体现自身体质的优越性。
现今国家强大的标志不是哪个国家拥有多少黄金,而是谁拥有驾驭完善的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完善的无等差用人体系,强大的由不同国体、不同环境产生的,不同领域的科技运用,技术创新人才额度。因为,1、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生产的盲目性所造成的生产失调,这是自由经济生产条件下永远无法协调解决的结症。2、现行生产条件下产生的黄金积累永远是负数,首先是资源开发,资源开发越多储备越少。其次,盲目的资本流通越快,资本流失的越多。所以,无形资产人才的储备和使用是决定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决定因素,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基本条件,是资本储备的首要基础。
只有更正缺陷的管理机制,调整有机教育机制,抛弃偏见的用人机制,合理调整资本投入方式,由生产投资倾向科研开发、创新推广,由商品销售倾向高新技术销售。才能孕育出汇集不同人才拓展不同科技发展创新的生长环境,才能统领国家经济发展,带动国际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机资本积累,减少天然资本的消耗,实现教育的实效性,达到科技强国的目的,称之为世界强国。
刘 旭
2010年9月草于京
来源:央视线
标题:论科学发展 记国家记忆人物——刘旭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66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