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4字,读完约4分钟
卢永根把他一生的积蓄捐给了华农。
他是中国科学院87岁的院士。他一生研究学术,保存了中国南方最大的野生稻基因库。
他是华南农业大学的老校长。13年来,他致力于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开创了中国农民人才培养的新格局。
他是一名党员,年龄68岁。今年3月,他资助了弱者和病人,并捐出了880多万元的毕生积蓄来支持农业教育。
他是卢永根。他多次说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坚信,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应该为祖国奉献一生!
12月20日,卢永根被授予“粤南模特”荣誉称号。
学习粤南模式
实践核心价值观
拯救你的生命,捐出你一生的积蓄来支持教育
今年3月,一位87岁的院士捐赠880万英镑储蓄的消息,引爆了中国农民的朋友圈。
3月21日下午,院士与夫人许教授在捐赠协议上签字,并将在中国工商银行的存款187万元转入华南农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账户。除了此前在中国建设银行的693万元转账外,卢永根夫妇还向华南农业大学捐赠了总计880万元的生活储蓄,并设立了卢永根徐学斌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的贫困本科生和研究生、忠于教学和科研的优秀青年教师,以及资助农学院邀请国内外著名科学家讲学。
这是华农在过去108年里最大的个人捐赠。
许多人不知道,鲁老慷慨捐赠的背后几乎是严酷的经济。卢永根学生、华农农业大学教授刘贵福说,卢永根很节俭,家里几乎没有贵重的电器。他仍然使用旧收音机和台灯。他还在屋顶上种植蔬菜,并且自给自足。他尽可能少买食物,少花钱。
信念是坚定的
鼓励丁莹老师加入中国共产党
卢永根,广州花都人,1930年出生于香港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1947年12月,卢永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同性恋协会,并积极开展地下活动。1949年8月9日,年轻的卢永根在香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
高中毕业后,党组织决定安排卢永根回国,在岭南大学学习和从事革命工作,并赴广州迎接解放。
卢永根学生、华农农学院教授刘向东回忆说,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岭南大学和中山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华南农学院(现为华农的前身),丁莹任院长,卢永根为第一学生。在学术上,卢永根继承了丁莹的足迹和学术思想,继承了丁莹生前收集的7000多个野生稻品种,并逐渐扩展到1万多个稻种资源,成为我国稻种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
丁莹比卢永根大40多岁,但丁莹与卢永根被遗忘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好故事:丁莹是卢永根的老师,也是他的学术带头人;在卢永根的鼓励和支持下,丁莹于1956年6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当时广州的高级知识分子中引起了很大反响。
信守诺言
开创中国农民人才培养新模式
改革开放后,卢永根作为访问学者去了加州大学。他在美国逗留期间,美国亲戚尽力劝他留下,但他拒绝了。人们迷惑不解,问为什么。卢永根坚定地说:因为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需要我!
这是一位农业科学家对家乡和国家的真挚感情。卢永根借助留学的知识和经验,发挥其优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促进了中国农民的跨越式发展。
自1983年以来,卢永根担任华农校长已有13年。华农原教务处主任陆机回忆说,在他担任校长期间,陆劳顶住压力,被提拔到华南八大金刚,开创了华农人才培养的新格局。
1987年,华农的人事改革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8名中青年学术骨干破格晋升,其中5人破格从助理教授晋升为副教授。如今,全国政协副主席罗福河、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温思梅、中国工程院院士罗、抗击非典、禽流感的科研英雄辛朝安、前校长罗世明、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张泰林等一批曾经被提拔的青年人才,分别成长为政治、学术方面的优秀人才。
近年来,卢永根仍然保持着卜毅院士的真诚背景,保持着科学家求真务实的热情和对祖国、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引导学生读书、读论文、整理文章。
正文/广报记者许婧通讯员方巍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中国梦实践者]他“吝啬”;他“慷慨”存钱,在屋顶上种菜;他一生的积蓄都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6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