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00字,读完约5分钟
人不仅是社会建设的对象,也是社会建设的主体。人民是一个历史和政治的范畴,其主体始终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广大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而且包括所有支持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社会建设必须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第一,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社会建设必须脚踏实地地依靠人民。人民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且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核心是人。只有当人们和谐相处时,社会才能稳定有序。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使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更加公平、更加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前进。坚持人人有责、人人享受,坚持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需求,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和良好的社会秩序。我们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一切执政活动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以人民渴望美好生活为目标,依靠人民创造伟大的历史成就。
第二,社会建设要搞好布局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力打造共建、治理、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要抓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发挥重要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责任、社会协调、公众参与和法律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树立安全发展观,弘扬生命第一、安全第一的理念,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赌博、贩毒、拐卖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和人格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和积极的社会心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把社会治理的重点下放到基层,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实现政府治理、社会监管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第三,社会建设旨在造福人民
社会建设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检验我们各项工作的有效性。归根结底,这取决于人们是否真正受益,以及人们的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社会建设应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坚持把人民的小事作为自己的大事,从人民关心和满意的事情出发,引导人民不断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为了保护和改善民生,我们必须抓住人民最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年复一年,尽我们所能,一件接一件。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建设的对象,不要忘记自己的首创精神,牢记自己的使命,高度重视贯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断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自觉为人民谋发展,依靠人民谋发展,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从小就接受教育,学会教书,赚取收入,获得医疗保健,赡养老人,生活和赡养弱者。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人们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逐渐增强。
第四,社会建设必须有家和国家的感觉
没有国家就没有家,社会也不是城堡。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实现国家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的法律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严格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和宗教极端活动。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国家安全意识,促进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要理解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精神,就要在社会建设中体现家和国家的感情。一方面,我们要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伟大团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而共同努力。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理想搭建舞台,让他们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社会建设依靠人民为人民服务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5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