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54字,读完约7分钟
摘要: 1919年3月15日,上海。一群人从静安寺路51号楼里出来。他们大多数是年轻人,有许多人有说有笑,有些人眼睛发红。也有一些年长的绅士不时地告诉他们周围的年轻人一些事情。
一群人从静安寺路51号楼里出来。
他们大多数是年轻人,有许多人有说有笑,有些人眼睛发红。也有一些年长的绅士不时地告诉他们周围的年轻人一些事情。
他们都是全球华人学生会的成员。每个人都刚刚结束告别派对。很快,80多名年轻人将踏上在法国学习的道路。他们道别后在大楼外拍了一张大照片。
据调查,毛泽东参加了欢送会,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众所周知,毛泽东从未出国留学。他为什么在这里?
睁开你的眼睛看世界
毛泽东来给湖南学生送行。
事实上,这不仅仅是送我。
毛泽东与许多湖南学生有着深厚的渊源。
十月革命后,毛泽东、蔡和森于1918年4月创办新民学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这个影响很大的革命集团是湖南反帝反封建的核心组织。
从北京大学杨昌济教授那里得知有人在法国发起勤工俭学后,毛泽东等人认为这是一个通过在法国学习直接学习西欧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好机会。为此,毛泽东和蔡和森积极组织和准备了许多湖南青年赴法留学。那年8月,毛泽东毅然带领20多名湖南学生赴京。到达北京后,领队正忙着联系学生解决去法国的住宿、学习和费用问题。
可以说,没有新民学会的毛泽东和蔡和森的帮助,许多湖南学生可以在法国成功地学习。
新民学会会员通讯集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蔡和森等人在组织和协调后选择了出国留学。为什么毛泽东没有出国学习?
所有的路都通向同一个目标
当时,毛泽东想:我认为我们需要有人出国,看看新的东西,学习新的东西,学习一些有用的知识,并把它带回来改造我们的国家。同时,一些人应该呆在自己的国家,研究自己的问题。我觉得我对自己的国家了解太少了。如果我在我自己的国家度过我的时间,这将对我自己的国家更加有益。
另一方面,新民学会的创始人中,蔡和森和肖子生都选择了出国留学。两人都认为毛泽东是留在中国的最佳人选。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我们必须有一两个人在这里,最好是我们的兄弟在这里;肖子生也觉得毛泽东是可靠的,去法国的人需要一个可靠的人在北京联系。
第三,毛泽东支持出国留学,但他并不主张所有人都应该去法国,应该分散到世界各地进行调查。人们应该走到天涯海角,而不应该堆在一个地方。
第四,毛泽东关心他生病的母亲。毛姆当时病了,由毛泽东的两个叔叔照顾。毛泽东写了一封特别的信来感谢他,并计划在秋收后从省城接受治疗。
出于许多原因,毛泽东没有选择出国留学。但是对于那些为帮助他们出国寻找真相付出了很多努力的潇湘孩子,他有着很深的期望。出于这个原因,来这里为同样的人做些强有力的事情是合理的。
据统计,从1919年到1920年,在全球华人学生会的帮助下,20批近2000名学生赴法国留学。其中涌现出了、、陈毅、李富春、聂、李等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
周恩来在法国逗留期间,在巴黎的住所前拍了一张照片
向西寻求真理
在毛泽东致力于探索国内形势的同时,一批有志青年了解了海外工人阶级受压迫和受奴役的现实,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确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进而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中坚力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图为1921年春天,张申富在巴黎与天津启蒙会的一些成员合影。左起:张申富、陶尚照、周恩来、张佳俊、刘清扬(女)、李喜之(女)
1921年春,中国共产党成立小组决定在法国巴黎成立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当时在法国的中国共产党人张申富、赵世炎、周恩来、刘清扬、陈公培五人,组成了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早期赴法团组织。1922年5月,在几个人的准备下,中国青年共产党成立了。赵世炎是书记,是宣传委员,是组织委员。1923年2月,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巴黎召开了一次临时代表大会,并更名为欧洲共产主义青年团。当时,共青团组织是半公开的,而党组织是秘密的,不进行公开活动。因此,1925年4月,当《向欧洲华人报道孙中山先生逝世》一文发表时,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欧洲的联合署名首次出现。
1924年法国的共产党员。前排在左边,聂在左边,最后一排在右边
当时,各种思潮,如无政府主义和勤工俭学,在包括海外学生在内的中国青年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周恩来、邓小平等法国共产党员和共产党员通过出版物和演讲向在欧洲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团结青年学生。
《欧洲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少年杂志》的出版。从1922年8月到1923年底共出版了13期
1922年8月,官方刊物《青年杂志》在欧洲创刊。该杂志侧重于理论宣传。据目击者蔡畅说,《青春》是由和李、刻制蜡像,李富春同志发行的。有时是第三期、第二期和月刊,时间不确定。邓小平同志、李富春同志白天工作,晚上在党内工作,周恩来同志是专职的。
《青少年杂志》上的文章
1924年初,为了适应实现中国国共合作新的革命形势的要求,欧洲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决定联合创办半月刊《赤光》,停刊《少年》。
赤光杂志
说到“红灯”,还有一个关于邓小平的有趣的典故。邓小平曾经是《赤光》编辑部最年轻的成员。他的字迹黑黑的,工整漂亮,背靠背结实,印刷清晰,装订简单,受到大家的称赞。当时,小邓经常左手拿面包,右手印刷,因此赢得了油印博士的称号。
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档案员,讲一个关于小平同志和当时足球的故事。当邓小平第一次到达法国时,他首先在重工业城市克鲁索的施耐德钢铁厂工作,后来他搬到了巴黎东南约100公里处的一家橡胶厂。每月净收入是240法郎。扣除90法郎的餐费后,还剩150法郎。1924年,第八届奥运会在巴黎举行。邓小平喜欢看足球。为了看一场比赛,他很残忍,花了5法郎买了一天最便宜的餐券。但进入体育场后,他发现位置太差,看不清球。
邓小平在施耐德工厂的就业登记卡。以上是邓小平学名邓希贤的音译。现有施耐德工厂资料室的徽章
周末,周恩来等人还在郊区大学区、工厂区、华南理工大学区和勤工俭学学生集中的地方的小咖啡馆发表演讲,揭露在海外学生中大肆攻击马克思主义的反动派的真面目,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引导欧洲学生争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陈延年和陈乔年是陈独秀的儿子。兄弟俩曾信仰无政府主义。1920年初,他们来到法国工作和学习,并成为无政府主义剩余社会的成员。后来,在周恩来和赵世炎的帮助下,他们终于放弃了无政府主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真正的革命科学,并加入了欧洲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陈延年和陈乔年在1927年和1928年英勇牺牲。面对国民党的屠刀,两兄弟都表现出了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气节。
这是一群开朗可爱的年轻人。他们睁开眼睛看世界,他们寻求真理拯救中国,他们一路回到大海去寻找组织,他们热情捍卫自己的信仰
那时候,追求民族解放需要年轻人。如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不断奋斗。
在党的生日即将到来之际,回顾一群千里寻真理的青年人的历程,人们不禁感到,他们年轻时,可以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结合,取得与时俱进的成就。
(边肖:档案馆六月)
本文的档案参考了《不要忘记你的主动性》中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展览和国家博物馆
来源:央视线
标题:档案大王“西行之旅”:寻求真理拯救中国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4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