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24字,读完约3分钟
英雄从建筑开始,而强壮的人从队伍中挑选。我们常说,基层一线是实践的热土,是企业家的广阔舞台,可以说是人才成长的沃土。同时,基层也充满了棘手的矛盾。在基层做好工作并不容易,它考验着人们的能力、决心和心灵。
平心而论,那些愿意努力工作、深入基层的干部往往有一颗纯洁的心去发展国家、造福人民。他们也渴望在流汗和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什么有些人逐渐丧失了他们的精神,最终被基层的现实无情地击败,他们的血液不再炽热?这些或多或少是由于基层的条件相对困难,但更关键的因素可能是基层治理的困难与个人成长关切交织在一起,这不可避免地使人困惑。
一位基层干部反映,最怕监督检查的人不了解情况,带着抓成绩的思想下来检查。他认为,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就不会进行突击检查。类似的担忧反映了基层治理的真正痛点。例如,中央政府专门发布文件,努力减轻监督、检查和评估的重量和负担,而在一些地方,中央政府更换了马甲,并以监督小组研究小组的名义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又如,扶贫工作不如材料好。一名乡镇干部每天收到28份文件,要求反馈的时间特别紧迫。从频繁的监督检查到滥用问责,从政策斗争到形式主义在基层治理领域的新表现,给基层带来了很多麻烦。高压工作已经成为一些基层干部的真实心理状态。
基层治理的难点不仅在于千条线以上,还在于如何有效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个政策好不好取决于村民们是哭还是笑。事实上,即使上述政策都是好的,如果基层不执行,不愿意执行,不执行,就等于一张纸空文字。要让人民笑,关键是要依靠基层干部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在创造性实施和创新转型过程中不断增强人民的利益意识。如果任由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滋生蔓延,任由各种混乱频繁出现,基层治理必然脱离实际,造成无穷的危害。这最终损害了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创业精神。
基层治理政策不应着眼于治疗头痛和脚痛,而应学会解决利益平衡,激活治理的外周神经。正如马克思所说,一旦思想离开利益,它们肯定会出丑。只有正视利益,我们才能理性地对待它们。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统筹各方利益和热情,才能把这场大棋局办好。
作为治理体系的底盘,基层治理大有可为。当这条船越走越急,越走越陡时,新时代的改革和发展迫切需要我们拨乱反正,兴利除弊,打开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好地激发基层治理的有效性。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解决基层治理的“等式”(人民论坛)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4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