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72字,读完约7分钟
2019年注定是减税的一年。减税的内容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既涉及流转税又涉及所得税;对小型和微型企业有针对性的减税,以及包容性的基准税率降低;税率下调和企业相关费用减少。4月1日之前,减税和减费的重点是税收,然后逐渐转向减费。例如,4月3日,相关企业的行政性收费和经营性收费大幅下调,5月1日社会保障费率下调正式启动。
这些政策能否发挥其重要作用取决于两个关键步骤:第一,落地;第二,扎根。落地是很容易理解的,就是说,政策应该100%执行,执行时不能打折扣,也可以先涨后跌,再涨再跌,现在跌了,旌鸣税涨了,等等。关于着陆过程中的风险,我们将在第五章讨论。
与登陆相比,扎根更重要。减轻负担和减少收入都不是减税的真正目标。自2012年以来,中国税收收入增长率开始迅速下降,从2011年的22.6%降至2016年的4.3%,保持了五年的下降趋势。尽管2017年开始回落至10.7%,但主要是由于产品价格上涨,这是一个非常短暂的现象。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中国税收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仅占政府总收入的一半。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18%的税收收入非常低,减税将导致税收收入持续下降。从横向比较来看,降低一个非常低的指数是不合理的。从纵向来看,税收自2012年以来逐渐下降。
减税的真正目标是经济增长。只有当减税带来经济增长时,减税才能生根。减税刺激了经济活力的提升。生产、消费、投资、进口和出口的增加反过来又扩大了税基。相反,减税并不一定会减少政府的收入,至少减税的幅度远低于减税的幅度。如果增值税减税能够生根发芽,政府、企业和居民都能从中受益,这将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减税与企业投资
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取决于它的生产能力,而生产能力是由众多企业叠加而成的。因此,减税和增长之间的第一个关键环节是减税和企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宏观经济增长是微观层面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而这种规模扩大的前提是企业投资的增加。企业投资可能只是增加几条生产线来满足突然增加的产品需求,或者抓住机会更新设备,提高生产技术和产能。无论增加投资的目标是什么,结果都必须是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并相应地带动上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然而,现实是困难的,投资活动继续徘徊在低水平。其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11年的25%下降到2014年的15%,对民营企业的投资从2013年的27%下降到2015年的9%,几乎可以视为企业投资的一半以上。正是微观企业持续的低投资,使中国宏观经济增长保持在6%-7%的区间。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许多以前的减税政策都是基于刺激投资。其中,有两种改革值得强调。首先是增值税改革,该改革于2009年全面启动,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第二,2014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是为了应对2013年私人投资的急剧下降。2014年,选择了132个重资产行业,实施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2015年,继续新增281个行业,2018年实施了更加有力的折旧政策,允许企业一次性折旧购置不足500万台设备,加快了企业投资成本的回收。
严格来说,此次增值税的下调并不是直接锚定刺激投资,而是减税带来的现金流增加会间接推高企业的投资。民营企业的投资,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还是R&D投资,往往都受到资金的限制。在现金流有限的情况下,这些企业很难从金融部门获得信贷,因此一些原本应该发生的投资支出被搁置。在增值税减税过程中,税率的降低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利润,企业的现金流量也会相应增加。伴随着增值税税率下调的其他配套改革,尤其是期末退税政策,将直接冲击企业的现金流。
减税和企业投资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尤其是在短期内。在近年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管理不善,导致负债率过高。这时,减税收入将首先用于降低杠杆率。正是这种机制使得即使是以刺激企业投资为目的的减税政策也难以在短期内完全逆转企业投资。然而,减税的收入帮助这些企业逐渐度过难关。一旦经济形势好转,这些企业的投资将逐步回升,因此有必要对企业投资的增长保持长期的耐心。
减税与产业分工
在中观层面,减税的影响不仅仅是增加某个企业的投资,而是促进某些行业的发展和增长,或者产生一些新的产业形式。集中营改革后,中国有许多增值税税率,即17%、13%、11%和6%。事实上,还有另一种特殊的0%税率。这四种税率分别对应不同的行业,理论适用税率不能在行业之间交叉。然而,在实际的收集和管理过程中,很难清楚地定义一些具体的销售行为。考虑到大多数企业都是混业经营,企业也会战略性地利用税率的差异,尽可能地减轻税负。在这一过程中,一些行业发展受阻,而另一些行业则受益于这一政策。
通过增值税降低税率的过程也将带来税率等级的变化。经过近几年的改革,税率等级已经转变为三个等级:13%、9%和6%。目前,等级之间的税率差距从11%(17%-6%)下降到7%(13%-6%),中间税率之间的差距也相应缩小。反映在税负上的税率差距,意味着不同行业增值税税负的不公平现象得到了缓解。在价格-税收互动的情况下,它将直接影响每个行业的利润空。一些企业倾向于覆盖产业链中的多个生产环节以达到节税的目的,这不利于产业间的合理分工。
增值税税率的趋同和增值税基准税率的下调将导致产业分工的演进。这种分工可以把一些不合适的上游生产环节外包出去,而企业只有把重点放在这个环节的生产上,才能实现真正的专业化,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它还可以延长整个生产链,使最终产品的附加值更高,这些产品无论在国内销售还是出口,都能给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在产业发展维度上,这两种分工形式将促进整个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市场效率。
减税与经济增长
从宏观总体来看,减税与经济增长息息相关。企业投资的增加和产业分工的深化最终将反映在宏观经济增长中。减税带来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带来了税收的增加,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相反,如果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变化,减税将相应地减少收入,而财政压力的增加将产生不可预测的新问题。因此,从这个维度来看,经济增长驱动的税收增长不能被视为减税政策的失败。我们需要仔细解读税收的变化。想象一下,如果减税带来企业负担的减轻,进而带来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带来税基的扩大,从而增加政府税收,这是一个理想的结果。
减税将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影响经济增长。在供给方面,这是上面提到的影响路径。在需求方面,它主要增加短期的消费需求,可以是对国内商品或进口商品的需求。需求增加将在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这有利于企业去库存化,反过来又会刺激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良性循环。
在宏观经济需求方面,我们经常提到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减税对这些马车的影响完全不同。在增加社会投资的同时,也会减少政府投资;在增加消费的同时,也会减少净出口。减税和产品出口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一方面,由于增值税退税率的同时降低,产品的出口优势将会下降;另一方面,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会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从而增强产品的竞争优势。因此,类似于企业投资,我们应该长期对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保持耐心。
(边肖·范子英是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教授)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减税和简单的税收|增值税减税:要土地,就要扎根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3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