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96字,读完约4分钟

随着7月份市场交易的正式启动,2018年上半年的市场形势也告一段落。回顾2018年上半年的a股市场,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今年年初,a股一度升至3500点以上,随后大幅下跌,在半年后,一直调整至2700点以上。

在这种背景下,下半年市场能否回暖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信达澳洲基金认为,目前的经济数据和企业利润仍然良好。随着市场调整时间和空充足,宏观政策趋于有利,情况正在发生变化,自下而上的市场预计将在下半年逐步启动。

信达澳银基金:下半年筑底拐头行情有望逐步展开

空的内部和外部利润挤压了市场,导致了悲剧性的下滑

在展望未来之前,我们应该首先分析历史背景,特别是从5月底到6月底相对悲惨的衰落。由此可见,5月中下旬的情况是会议提出的“扩大内需”的新方案被推迟了,4月18日RRR降息后,5月份的金融数据依然不佳。从发行信用债券的高频率跟踪来看,这可以说是一次崩盘收缩。另一方面,从央行的操作来看,RRR降息释放的流动性基本上是通过mlf到期而恢复的,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货币政策转向特征。此后,在高经济数据繁荣的推动下,市场短暂反弹,但中美贸易争端的恶化成为新的导火索。

信达澳银基金:下半年筑底拐头行情有望逐步展开

6月15日晚,美国出人意料地宣布了对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关税的决议,但市场原本预计关税问题将被“搁置”到年底中期选举之后。这也意味着中国政府此前在国际外交上的斡旋和在国内利益上的实质性让步并没有被美国的“大棒”所拖延。美国对中国全面打压的担忧迅速加剧,这也引发了6月19日市场的“千股涨停”;当然,“1000股的限制”也与新的资产管理规定导致的半年后资金短缺有关。此后,美国对华投资限制、关税争端升级、技术交流限制等海外新闻报道不断压制市场风险偏好。

信达澳银基金:下半年筑底拐头行情有望逐步展开

寻找市场拐点,事情正在发生变化

然而,市场已经从年初的3500多点调整到今年上半年末的2700多点。调整范围不小,调整时间也不短。当当前的经济数据叠加在一起,企业利润仍然不错时,找到市场的拐点就有意义了!

信达澳新基金表示,市场成功触底并抬头有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调整是充分的。这可以通过主观调整时间和空来粗略判断,也可以通过每个风格板块的估值来衡量。从后者来看,例如中信银行指数在6月28日收盘时的市盈率为0.85倍,而在2011年,这里的成长股估值的波动是空,6月底的下跌主要是由于股票市场资金短缺,这与银行半年年末的mpa评估不无关系,也与股权质押的展期有很大关系。从时间上看,压力将在半年后分阶段缓解。

信达澳银基金:下半年筑底拐头行情有望逐步展开

判断市场是否成功触底并抬头的更重要因素来自宏观政策变量的边际变化。目前,中美贸易争端很难有大的系统性好转,也很难改变新的资产管理法规抑制信用衍生的局面。只有央行层面的适度货币宽松是可以预期的。从目前的跟踪情况来看,“情况正在发生变化”。6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将流动性基调改为“合理充裕”。此后,6月22日,央行发布了《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8)》,确认“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6月26日、27日,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再次确认“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近期银行间资金非常宽松。这可以理解为央行正在防范“系统性风险”。虽然这种操作会带来短期外汇压力,但只要经济数据仍然稳定,汇率贬值的压力不会带来太大的资本外流压力。总体而言,金融市场将进入相对友好的流动性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有理由相信,市场的触底和回头率有望逐渐开始!

信达澳银基金:下半年筑底拐头行情有望逐步展开

展望市场前景,信达澳洲基金认为,市场表现一再告诉我们,结构比方向更重要。由于信贷衍生的压力和中美纠纷的持续,金融股和周期性股票预计将相对疲软,而消费类股的估值仍需等待。从结构上看,周期性较弱的医药和成长股将表现更好。

信达澳银基金:下半年筑底拐头行情有望逐步展开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信达澳洲基金的子公司信达澳洲银行在医药和计算机行业的配置上处于领先地位,如信达澳洲银行的领先增长、信达澳洲银行的健康中国、信达澳洲银行的产业升级、信达澳洲银行的消费优化和信达澳洲银行的中小股。根据海通证券的数据,信达澳新健康中国具有出色的风险控制能力,当市场向下波动且今年基金产品整体收益率较低时,其回撤率仅为0.78%。

信达澳银基金:下半年筑底拐头行情有望逐步展开

近年来,信达澳新基金积极采用投资与研究相结合的投资研究体系,引进国外先进投资理念,投资能力不断提升,投资管理能力显著提升。根据海通证券发布的最新“股票型基金绝对收益排名”,截至2018年6月29日,信达澳洲基金的股票型基金在109家比较基金公司中排名第22位,去年平均回报率为3.65%,排名第一季度。

来源:央视线

标题:信达澳银基金:下半年筑底拐头行情有望逐步展开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30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