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17字,读完约9分钟

5月20日,习近平去江西调查。上午,他去了位于赣州市区的江西金利永磁科技有限公司,下午的行程主要集中在赣州玉都县。一周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从今年6月开始,全党上下分两批开展“不要忘记你的主动精神和牢记任务主题”教育。随着主题教育的到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央红军长征聚集地的访问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时事政治新闻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独家视频]习近平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赠送花篮

习近平来到了长征的起点

从赣州市向东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你就到了玉都县。这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点,是赣南第一个红色根据地,也是第一个红色政权的诞生地。

时事政治新闻

在杜愚,习近平访问的第一站是中央红军长征开始的纪念公园。

△石碑上的三个巨型浮雕,主题是在首都相聚,过河,奉献。(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晓鹏摄)

同一天,习近平向中央红军长征离开纪念碑赠送了花篮。

△这是习近平专用的花篮。(中央电视台记者景伟摄)

△这是习近平看到的玉都县东门渡口。当时,毛泽东、周恩来和中央直属机关从这条渡船开始了长征,这条渡船也被称为长征的第一渡船。(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晓鹏摄)

时事政治新闻

随后,习近平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中央电视台记者段摄)

△红军在建都时期使用的行军壶被鉴定为二级文物。锅底有一个弹孔。据说国民党军队到村里去收集红军的物品,村民们带着这个罐子逃走了,敌军在罐子底部追着开枪,但是村民们安全成功地逃脱了。(中央电视台记者郭曙光摄)

时事政治新闻

△红军战士谢志坚的一双凉鞋。当时,他的爱人春秀得知谢志坚要随红军出征,连夜用黄麻编织了这双凉鞋。解放后,谢志坚从甘肃回到杜愚工作,春秀姑娘被国民党杀害。他向纪念馆捐赠了草鞋。凉鞋上的桃心绣球花是谢志坚为纪念春秀姑娘而特意扎的。(中央电视台记者郭曙光摄)

时事政治新闻

△纪念馆展示草鞋地图。这是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用红色五星和80双凉鞋绘制的中国地图。(中央电视台记者邢斌摄)

回到85年前的那个穿越夜晚

85年前的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8.6万人聚集在首都。为了隐藏战略意图,避免飞机轰炸,中央红军多日架设临时浮桥,夜间渡河,早上拆桥,不留痕迹,安全顺利地渡过了长征的第一个路口。30万杜愚人一起保守着一个大秘密,这被一些研究者誉为奇迹。在首都,《时事政治新闻的眼睛》收集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时事政治新闻

△刘慈园是玉都县的客家民居,建于清代,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曾经是红军集合和出发时的临时住所之一。墙上的许多红军标语一直保存到今天。(中央电视台记者沈伟摄)

时事政治新闻

△刘次元住处的一扇门只剩下半块门板。“时事政治新闻的眼睛”发现这个住宅的许多门缺少门板。(中央电视台记者沈伟摄)

△阁楼上的一些横梁被锯掉了。居民们把他们交给红军去建造一座渡河浮桥。(中央电视台记者沈伟摄)

△这栋住宅没有门板,晚上也不关门,所以已经过了85年。(中央电视台记者沈伟摄)

△住在这里的李美珍老人今年92岁了。她在这里结婚后,她不知道这个家庭缺少门和梁。(中央电视台记者沈伟摄)

当时,为了支持红军渡河,杜愚河沿岸的人们倾弃了所有的木材,捐赠了门板、床板甚至棺材。最后,横跨600多米宽的五个浮筒被设置在约30公里的河段。

时事政治新闻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再现了军民在夜间搭起浮桥躲避敌人侦察的场景。(中央电视台记者郭曙光摄)

△中央红军出发纪念馆再现了杜愚老人将棺材捐给红军建造浮桥的场景。(中央电视台记者郭曙光摄)

△在中央红军长征离开纪念馆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周恩来的见证:杜愚人民真善良,苏区人民真亲密。当周恩来得知杜愚的一位老人将他的棺材捐赠给红军建造浮桥时,他是这样想的。(中央电视台记者段摄)

时事政治新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包括玉都县东门在内的八条渡口渡河九天,开始了战略转移之旅。(中央电视台记者拍摄)

△这是毛泽东在于都县的故居,也是甘南省苏维埃政府的旧址。1934年9月中旬,毛泽东从瑞金来到杜愚,住在这里的东翼。10月18日,毛泽东离开何家,从玉都县东门渡口开始长征。(中央电视台记者沈伟摄)

时事政治新闻

在中央红军长征纪念馆,习近平会见了这九位代表

在中央红军长征离开纪念馆,习近平亲切会见了红军九名后裔代表和革命烈士家属。

总书记动情地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由无数热血的革命烈士买来的。那时候,党和红军在长征途中的绝境中一次又一次地重生,依靠革命的理想高高在上,终于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我们应该想一想水的来源,记住革命先烈,记住党的最初意图和任务,记住我们的革命理想和目标,记住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的同志们。

时事政治新闻

△这是五位代表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拍摄的照片。(中央电视台记者景伟摄)

段桂秀,一个99岁的老人,是赣州唯一幸存的红军烈士的遗孀。她的丈夫王金长于1932年加入红军,1934年在福建战死。1953年,等待多年的段桂秀获得了丈夫的烈士证书。因为我丈夫答应在我离开时等我,所以这位老人再也没有再婚。

时事政治新闻

△99岁的红军寡妇段桂秀。(中央电视台记者拍摄)

56岁的袁尚贵是红军的后代。他的祖父高良铎是共青团国际部的战士,在1933年的第五次反“围剿”中牺牲了。袁尚贵是长征源合唱团的第一任团长。合唱团成立于2010年,是一个由员工组成的业余合唱团,他们都是红军的后代。袁尚贵向秘书长汇报说,他们已经确定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之际在全国巡回演唱500首长征组歌的目标,并且已经巡回演唱了325首。

时事政治新闻

△袁尚贵(左二)和部分合唱团成员参加了复走长征的活动。

红军的其他几个后代和革命烈士的家属也有难忘的故事。

△张福鑫,74岁,家中有八位烈士。他的母亲钟是苏区胜利县的妇女部长,父亲是地下交通官。中央红军长征后,他的家被国民党烧毁,钟被严重烧伤,于1994年逝世。

时事政治新闻

△李灿梅,85岁,红军烈士遗腹子。他的父亲李于1933年加入红军,1934年在福建去世。

△这是那天在纪念馆门口挥手告别的红军后代和革命烈士家属的代表。(中央电视台记者拍摄)

参观潭头村:我最关心的是乡亲们的表现

今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动情地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老苏区人民。

5月20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于都县以东10多公里的紫山镇担头村。潭头村是一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村落。2017年,全村109户贫困家庭参与蔬菜产业发展,全村脱贫。

时事政治新闻

△摊头村的外观。(中央电视台记者张宇摄)

△摊头村一个菜农家门前的对联。(中央电视台记者魏健拍摄)

总书记走进了71岁的红军先烈和老兵孙冠发的家。

△他一进主厅,就看到满墙都是孙子的奖状,这让孙冠发特别自豪。(中央电视台记者张宇摄)

△孙冠发的家人。(中央电视台记者张宇摄)

在孙冠发的家里,总书记习近平和他的家人以及镇上和村干部坐在一起。我听说孙冠发的家人去年挣了7万多元,他们的家人都在外面工作,也在自家门口工作。儿童的照料和上学得到保证。他非常高兴地说,只要他追随共产党,伟大的复兴就会实现,好日子还在后头。

时事政治新闻

△了解老孙家贫困户的收入和政策享受情况。收入之一是光伏发电。在老孙的屋顶平台上,有两块巨大的光伏板。这里太阳能转换成的电能被光伏电站回收利用,每年可以为老孙家增加近5000元的收入。(中央电视台记者沈伟摄)

时事政治新闻

坦头村的另一个新情况是在村里和附近的五个村庄发展富硒蔬菜工业园,每年可提供6万吨新鲜蔬菜,产值3.6亿元。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感受8000多亩蔬菜大棚从空的势头。工业园区覆盖6个村,总投资12亿元。建设始于2017年,公园于那一年开放。目前,周边2800多户农民致富,680多户贫困家庭脱贫,家庭平均收入1.5万元。(中央电视台记者杜雨辰摄)

时事政治新闻

△白丝瓜。之所以称之为富硒蔬菜,是因为当地土壤中的硒含量高达每公斤0.4毫克以上。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央电视台记者王汉南摄)

在这个蔬菜工业园区,习近平总书记对村民们说: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党中央希望尽一切可能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芝麻开花越来越高,未来会更好!

时事政治新闻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独家视角]习近平深入赣南老城区潭头村进行调查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的江西之行仍在继续。时事政治新闻的眼睛将带给你最新的观察和解读。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时事政治新闻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2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