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2字,读完约4分钟

阅读科幻小说,梦想未来。科幻小说是未来的写照。正是因为科幻小说的前瞻性,我们的许多梦想才得以实现。《超新星》是文慧科幻与博风文化编辑部联合出版的一部科幻新书,是与新一代科幻作家合作推出的一系列“新作者”书籍。为了搭建一个作者良性成长的平台,创作出让奇幻爱好者欣赏的优秀作品,科幻文学交流中心编辑部将对科幻作家进行一系列独家专访,并通过老作家对新人新作品的评论形式,对科幻现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总结,为新作家提供一个“以旧带新”的平台,引领新科幻作家的发展。这是对著名科幻作家莫雄的专访。

墨熊:科幻并不依赖科普而活,但因科学的普及而受益

莫兄:80后科幻作家、轻小说作家,南京作家协会理事,从事出版业多年,现为科幻影视编剧兼策划。代表作有《晨星天使的故事》、《末日祈祷》、《城市建设节奇案》、《斑鸠》、《命运的序列号》、《白鸟》、《迷失在绿色的海洋》、《红色的侵蚀》等。作品《混沌之城》被欧洲电力电影公司收购,中国影视史上最大的科幻改编系列也因此推出。计划将陆续出版九部电影和电视作品。

墨熊:科幻并不依赖科普而活,但因科学的普及而受益

文婧:你能告诉我们一些你迷恋科幻小说的经历以及你在创作科幻小说过程中的收获吗?是什么给了你创作科幻小说的动力?

莫雄:第一次看科幻小说是非常年轻的时候。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机器人警察。当时,我被科幻小说所吸引,科幻小说是一种可以想象未来的文学形式,我试图在脑海中编织类似的故事。

然而,我真正开始创作科幻小说是在2007年。我认为创作科幻小说的最大收获是我的想象力得到了释放,我的大脑空洞变大了,同时,客观上它会促使我更加关注科技新闻,我的知识也会得到拓展。这时,你会觉得你的世界更广阔了。阅读是阅读别人想让你看到的东西,当你写东西的时候,你可以想得更多,但只有那一个被写下来。

墨熊:科幻并不依赖科普而活,但因科学的普及而受益

文婧:你如何看待科普和科幻之间的关系?最近,公众舆论说政府支持科幻是因为科普。你同意科幻依赖于流行科学并生存下来吗?

莫雄:在供给方面,科普和科幻之间没有本质的联系。大多数科幻作家仍然是自学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积极获取科学知识。在消费者方面,科普可以为读者提供科幻作品的土壤。一个科普水平较高的国家自然会有更多的科幻爱好者。科幻小说并不依靠科普来生存,但它确实受益于科学知识的普及。

墨熊:科幻并不依赖科普而活,但因科学的普及而受益

文婧:你觉得中国的科幻文学和电影怎么样?中国科幻电影和电视节目受欢迎吗?

莫雄:前景是好的,但目前的形势并不好。至于中国的科幻电影和电视剧,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参考文献……事实上,根本没有参考文献,所以没有好坏之分。好像我无法评估51区的外星人。

文婧:你认为中国人现在更喜欢哪种科幻小说?

莫兄:修仙[笑]。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喜欢什么样的科幻小说是一个错误的命题,但真正的命题是有多少人喜欢科幻小说,不管它是什么类型。

文婧:你科幻创作的灵感在哪里?

莫雄:主要是动画、美国电视剧、电影和游戏,有些是受新闻和科技发展的启发。他们大多数都是多愁善感的。

文婧:与其他国家相比,你认为中国科幻小说的弱点是什么?

莫雄:明显的弱点在于缺乏科幻土壤,导致读者比例很小。读者决定作者。优秀的作家得不到足够的读者认可,所以他们自然不愿意创作科幻小说。会写修仙的就写修仙,会写龙的就写龙,会写盗墓的就写盗墓。对于大牌来说,这些更容易成功。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科幻创作与社会价值取向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许多“你知道”的问题难以回避,导致作品在很多地方被套牢,甚至无法创作。

墨熊:科幻并不依赖科普而活,但因科学的普及而受益

文婧:我们的科幻小说集最近出版了新书《超新星》,这是一个新来者培训作家的平台。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莫雄: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学习和推广的方法,但最大的问题是它是否可持续。我对此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文婧:你能把你的新书介绍给大家吗?

莫雄:好的,今年出版了两本书,一本是根据自己获得银河奖的短篇小说改编的硬科幻小说《失落的星国》,另一本是新出版的科幻+轻小说《爱丽丝不回答》,也是前年晨星奖的获奖作品。两者都可以在当当网和亚马逊上买到。

文婧:你将来有什么创造性的计划吗?你能告诉粉丝们吗?

莫雄:他正在为阿里文学写一篇长篇文章,将于12月连载。有两三篇短文,它们被放在不同的地方。

文婧:最后,你认为像科幻文学交流这样的平台有什么改进或缺点吗?

莫兄: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推广渠道。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这个平台就没用了。我的建议是尽可能与大型企业或组织合作,比如腾讯和网易。

文婧:好的,谢谢你,熊老师。

来源:央视线

标题:墨熊:科幻并不依赖科普而活,但因科学的普及而受益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25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