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72字,读完约5分钟

■本报记者桂见习记者王伟

威海广威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威复合材料”)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2002年之前,它从一个小乡镇工厂起步,发展成为全球渔具行业的“航空母舰”;2002年后,因其自主研发碳纤维材料,在民营企业中成为“绝望的三郎太”。

光威复材:兴起于鱼竿 服务于军工

广威复合材料的企业家们决心打破国外的垄断,实现碳纤维作为科技强国的本土化。公司花了15年时间才实现了涅磐。“今天,其他人只看到了广威复合材料的成功。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前人在过去15年里自主研发种树的必然结果。”广威复合材料董事长陈亮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光威复材:兴起于鱼竿 服务于军工

该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鲁浩表示:“R&D的巨额投资曾使公司濒临破产。有几次,我真的认为它不能持续。”每个人都记得,创始人陈光伟在未能看到公司上市时匆忙离开,但他的创业精神被传承了下来。

小工业中也有从鱼竿中崛起的大技术

广威复合材料始于乡镇企业,受益于改革开放。1987年11月,在山东省威海市田村镇政府参与乡镇企业管理的陈光伟接管了一家濒临破产的乡镇企业。经过几次调查,陈光伟决定把这家小工厂的主营业务转到R&D,生产鱼竿。

说起广威集团创始人陈广威及其父亲最初的创业选择,陈亮的记忆又回到了起点,“威海有着明显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渔业资源。当时,改革开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父亲觉得钓竿肯定会有市场和前景。”

但是当时没有技术,没有设备,也没有秩序,所以陈光伟一边研究技术问题,一边思考设备问题。熬了半年后,他建成了中国第一条钓竿设备装配线。中国人自己制造的“光威渔具”也开始出名了。

从无到有,短短十年间,广威钓竿业务的销量达到了世界之最,可谓“五洲皆荣,名闻天下”。杀手之一是不遗余力地进行科学研究,不愿意被他人控制。

20世纪90年代,随着材料工业的发展,鱼竿的主要原材料也实现了“三次飞跃”,进入了碳纤维时代。然而,碳纤维的采购“漫长而漫长”。

“碳纤维不仅可用于钓竿生产,还可用于军事工业,但有明显的进口限制。虽然我们当时只生产鱼竿,我们使用的是普通的民用碳纤维,但是供应商不放心,派人检查了几次,确认碳纤维是否用于鱼竿生产。当时,碳纤维是‘通知涨价,奖励供应’。”广威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王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光威复材:兴起于鱼竿 服务于军工

陈光威不愿意被卡在他的脖子上。1998年,他提出了跳出钓竿的“院墙”,绕过“院墙”的战略规划。陈亮回忆说,这个计划是做研发,建造自己的生产线,并生产碳纤维预浸料,钓竿的原材料。

陈光伟的想法立即遭到内部人士的反对。“当时国内没有企业生产预浸料,也没有成功的先例。花数百万美元投资引进设备。不管这条路能不能成功,每个人心里都没有底。”陈亮说,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最后,陈光伟拿了一块板。"你还应该投资研发,从事原材料生产."

光威复材:兴起于鱼竿 服务于军工

因此,广威集团打破封锁,从一家外国公司进口了中国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宽幅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但是,这条生产线是‘光司令’的,而对方没有提供任何服务。购买设备后,不清楚如何使用它。”陈亮回忆道。但广威的企业家们不相信这种邪恶,所以他们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终于取得了突破。

光威复材:兴起于鱼竿 服务于军工

“第二年,购买预浸料生产线的成本被收回。这种尴尬打开了每个人的视野,坚定了投资科研的决心。”陈亮向记者介绍。

这是广威“跳出院墙,绕着鱼竿转”的战略,初步积累了研发优势,也给企业带来了第二次发展机遇。

跳出钓竿的范畴,“为国家做点什么”

2002年前后,广威集团凭借独立的R&D实力和先进的生产线获得了可观的利润,于是开始了上市计划。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当科技部领导到广威考察宽幅预浸料生产线时,“有准备的人”的机会来了,广威的“第二次创业”拉开了帷幕。

光威复材:兴起于鱼竿 服务于军工

“当时,当专家组调查时,一名成员问,‘后面的生产线是什么?’我们说我们正在开发碳纤维。专家们吃了一惊。陈亮后来了解到,当时外国在碳纤维领域对中国实行“三封锁”,即产品封锁、技术封锁和设备封锁。2001年,科技部成立了“863”研究小组,其中之一就是碳纤维。就在研究小组即将完成项目但没有取得技术突破的时候,广威集团已经实现了碳纤维的国产化。“了解到这种情况,一些领导过来告诉我们,‘为国家做点事,不要老是绕着鱼竿转。"

光威复材:兴起于鱼竿 服务于军工

陈光威出生于解放前。他受了很多罪。他明白成为科技强国的重要性。当他听说广威生产的碳纤维经过稳定和验证后可以用于战斗机时,他热血沸腾,立即表示要“为国家做点事”。

2002年,为了打破国际垄断,广威集团成立了威海扩展纤维有限公司,专门从事R&D和碳纤维的生产。在此期间,他承担了20多个863项目和R&D及各部委的产业化项目,建立了碳纤维制备和工程的国家工程实验室,起草了pan基碳纤维和碳纤维预浸料的国家标准。

光威复材:兴起于鱼竿 服务于军工

广威集团第二次创业的辉煌历程,现在似乎有了一些“不以人为本”的艰辛。

“广威尝到了自主研发的甜头。因此,当它在2002年决定投资研究和开发军事产品时,没有内部反对意见。但我没想到随后的过程会如此困难。”卢昭君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

卢兆军回忆说:“军工碳纤维项目投资大,回报期长,这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尤其困难。我们至少经历了三个困难的阶段。从2002年到2017年,15年间,R&D投资超过40亿元,其中国家给予一定的支持,其余全部依靠自有资金和贷款。”

据卢兆军介绍,在这三个困难阶段中,碳纤维关键技术的初步突破和此后高性能纤维产品的突破只是技术领域的严峻挑战,但在此过程中持续的高投入导致的资金链断裂就像一场噩梦??“最严重的一次是在2008年前后,不管用什么方法,都不可能拿到钱,而R&D仍在等待大米价格下跌,这种情况很难持续下去。”

光威复材:兴起于鱼竿 服务于军工

自2002年决定发展军品以来,广威集团确定了“军品优先、民有军”的战略。广威从未放弃碳纤维民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陈亮表示,广威的渔具业务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碳纤维,还实现了利润的稳步增长,这也为公司的融资提供了保障。“在最困难的时候,广威集团抵押了所有的工厂,设备,甚至渔具生产订单,并带来了资金。”卢昭君回忆道。

光威复材:兴起于鱼竿 服务于军工

尽管熬过了难关,陈光威还是经常自责,认为投资军事研发让光威集团“脱贫致富”,因此在2017年病重期间,他不时对儿子说“对不起光威”。

我们这一代应该多种“科技研发之树”

2017年9月,经过15年的“二次创业”,业务拆分后的广威复合材料终于在创业板上市。2017年和2018年,公司收入分别增长49.92%和43.73%,净利润分别增长19.1%和59.07%。其中,民用领域风力发电的碳束业务实现了爆炸式增长。

广威复合材料上市前几个月,陈广威因病去世,并没有看到上市的盛况。然而,他对家乡和国家的感情被传承了下来。“每年带领团队参观时,每个人都看到了腾空战斗机,每个人都很兴奋,愿意做任何事情。”猫说。

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坐在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办公室里,陈亮的眼泪突然涌出来,他挥挥手,停顿了几分钟,以缓解自己的情绪。“大家看到的都是公司在过去两年的快速发展,但我们知道,正是在碳纤维领域辛勤工作的前辈们‘种树’,换来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大树下乘凉’。”陈亮认为,前人的开拓精神和开拓团队的辛勤工作是广威复合材料最大的财富。

光威复材:兴起于鱼竿 服务于军工

“很多人说,广威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王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广威迈出的每一步似乎都是在踩着一个“点”。当中国的碳纤维研究陷入困境时,由于原材料的阻碍,广威正在寻求突破。正是在那个时候,它果断地切入独立的R&D,生产预浸料和碳纤维,形成了一定的技术积累。“这为广威进入军用碳纤维材料领域、参与碳纤维国产化、确保材料自主供应奠定了基础。看似偶然,实际上却有其必然性。”王对说道。

光威复材:兴起于鱼竿 服务于军工

根据公开资料,早在1962年,中国就开始发展碳纤维,这并不比外国慢多少。然而,1984年,《巴黎总体规划条约》对中国施加了限制,中国的碳纤维研究陷入了困境。2001年,国家高度重视碳纤维研发项目,成立了863研究小组。

为了发展碳纤维,广威复合材料不遗余力地引进人才。“包括最初的‘银发工程’,我们坚持四维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卢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他们除了邀请从企业和科研机构退休的老专家外,还招收材料领域的大学生独立培养,与国内一流大学学科开展产学研合作,利用好国内顶尖院士。新材料领域的顶级科学平台。”

光威复材:兴起于鱼竿 服务于军工

关于未来的商业前景,陈亮说:“碳纤维领域的技术进步是无止境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让子孙后代有树御寒,我们这一代也必须努力发展和“多种树”他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自主开发的碳纤维技术将战胜其曾经强大的竞争对手,成为行业领导者。

来源:央视线

标题:光威复材:兴起于鱼竿 服务于军工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18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