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96字,读完约8分钟
一个清澈的海湾蜿蜒向北。
在广西兴安以北15公里的界首古街旁,有一座砖房叫洪钧厅,厅前的湘江只有100米宽。
这条河不是很宽。1934年冬天,它几乎阻碍了中国革命的未来。也因为这条河,中央红军的人数从长征开始时的八万六千多人,急剧减少到三万多人。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时,河边的红军会堂是渡江的指挥所之一。
岁月无声,姜水作证。85年来,记者再次踏上长征,在桂北追寻香江战役的遗迹,穿越空时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血战:为生活铺平道路
三年不喝湘江水,十年不吃湘江鱼。关于湘江之战的悲剧,桂北有一种说法。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生存的关键。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以来最英勇的战役。
1934年11月25日,中央红军突破敌人的三条封锁线,进入广西。当时国民党中央军、湘军、桂军军、越军二十六个师,近三十万人,四面包围,企图歼灭湘江以东的红军。
我们既不能向北前进,也不能向南前进,也不能后退。红军只有勇敢前进,杀出一条血路,才能渡过湘江。
在灌阳新圩,红三军第五师封锁了桂军。那一年,红五师司令员李天佑21岁。他后来回忆道:连续战斗的第一天过去了。从第二天黎明开始,战斗变得更加激烈,敌人密集的火力不断冲击着部队,部队非常疲惫,缺乏弹药,寡不敌众,人员严重减少。士兵们挣扎着像炼狱一样坚守战场。在服役期间,接管该阵地的红五师和红六师第18团伤亡超过3500人。
红十团团长沈树清和红十团接班人杜仲梅在一天内英勇牺牲。桂林党史专家黄黎明说。
英雄以忠诚回报党,战死沙场是个好结局。1934年11月29日,焦山铺的封锁战全面展开,0+之前的战斗是惨烈的。12月1日,红军撤离白沙河防线,2000多名指战员和士兵丧生。
为了掩护军委纵队和红军主力,红五军第三十四师在湘江东岸被围困和切断。当时的第100团团长韩伟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敌人在湘江包围党中央、中央军委和红军主力的企图未能实现后,他恼羞成怒,回来后叫嚣要杀我,不留一个人。
在重兵包围下,红34师孤军奋战,耗尽弹药,为苏维埃新中国流下最后一滴血。除了少数逃脱的士兵,大多数士兵英勇牺牲。陈树湘老师带领其余部队突围到湘南,但不幸受伤后落入敌人手中。他利用了敌人,伤心欲绝,勇敢地死去,年仅29岁。
突破:用信念书写历史答案
我们不支持WINNER,也就是被打败的人,大局就是结果。希望向火线高举胜利的旗帜!1934年12月1日清晨,中共中央、中国革命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和红军总政治部联合向红军和红军军团发出指示。那一天,各种战场上的战斗变得越来越激烈。
凤凰嘴是红军各部门冲向湘江以东的最后一个渡口。红军过河时,两架飞机向他们的头上投掷炸弹和机枪。河上漂浮着许多红军的尸体,其中许多后来被普通人埋葬了。住在广西泉州凤凰嘴轮渡的姜继勇至今仍无法忘记当时的情景。
到12月1日下午,界首和白沙河防线相继陷落,敌人封锁了湘江航道。此时,军委纵队已经全部渡河,红军主力也在这一天渡过了湘江。
天空充满了星光,火炬被点燃了。这是我从未见过的奇观。12月4日,中央军委第一纵队渡过湘江进入西域,开始攀登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座山峰。鲁《旧山世界》记录了当时的情况。越过崂山边界后,红军离开广西,通过桂北少数民族地区进入湖南。
湘江战役有两个突破。广西党史专家农玉则说:一是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四条封锁线,粉碎了消灭湘江以东红军的阴谋,保住了中央政府和中央红军主力,成功地实现了突破湘江的目标;第二,广大红军指战员通过比较认识到教条主义对革命的危害,为冲破教条主义的禁锢,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山穿透天空,保持完整。如果你想跌倒,你会依靠它。中央红军仅用了十天时间就渡过了广西,但是拯救红军的命运和扭转革命的前途却用了十天时间。正如毛泽东的《长征十六字令》所指出的:面对天崩地裂的大灾难,红军战士以巍巍大山、勇往直前、站在中间、站在天空之巅的坚定信念,与湘江浴血奋战。
爱人民:用钢铁般的纪律构筑胜利的基石
1934年12月,红军进入广西龙胜自治县后,红三军团的一个部队经过泗水乡周家村,邀请当地几个瑶族人民进行座谈,了解他们的疾苦,宣传民族政策和革命原则,鼓励他们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红军离开后,老人们在他们留下的红军对瑶族人民的绝对保护下继续斗争,后来发现了那句醒目的口号,并在石碑上刻下两句话,从此保存下来。
广西北部有瑶族、侗族、苗族和壮族四个少数民族,这是长征中红军经过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铁一样的信仰铸就铁一样的纪律,战士们的言行历历在目,为各族同胞所铭记。
湘江战役前,红军总政治部发布了长征以来第一个民族工作纲领性文件《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要求部队严格执行群众纪律,决不骚扰和侵犯少数民族。1934年11月29日,颁布了《瑶族苗族工作原则》,要求一切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做好民族工作,用银元或铜板购物,不得使用苏联钞票;买粮,买杂粮,不买米;不要和各族同胞争夺井水和厕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军长征的历史是反映军民水深火热的历史。红军是人民的军队,有铁的纪律和温柔。
1934年12月10日,中央军委纵队进驻龙胜县萍萍地区,敌特放火烧毁村庄,并指责红军。周恩来派部队防备可疑人员,并命令部队与其他同志一起灭火,从而保住了村庄和鼓楼。后来,红军也为灾民的救济做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指挥灭火的周恩来鼓楼改名为红军大楼,审判敌人的地方也改名为审查敌人的法庭。1985年,这两座建筑仍然静静地矗立着,人们感觉好像红军从未离开过。
红军军医向灌阳县水车镇水车村村民翟顺秀免费发放了药品,孩子的病情有所好转。后来,翟顺秀看到红军准备在关江上架桥,就在家里抬大桌子和门板,架桥红军,去江新与红军会合,帮助红军渡江。
陈云在《随军西游记》中说:“红军之所以能够突破重围,不仅在于它的军事力量,还在于它的群众基础。老百姓为红军带路,给红军送饭,有的甚至参加红军。中央红军从广西出发的十天时间很短,鱼和水很亲热。
遗产:用行动安慰烈士
我祖父戴着这顶帽子参加了红军和长征。7月1日,兴安红军在长征中突破了湘江烈士纪念碑公园。福建长汀红军后裔蔡向纪念碑公园捐赠了一顶帽子。
蔡的祖父蔡于1933年加入红五军第三十四师,在湘江战役中英勇牺牲。蔡对他的人民最深的记忆是他戴着帽子去红军。他的祖屋里没有他的画像,只有一顶红军帽可以挂。
蔡说,红军的革命精神虽然容易打破,但是不能打破,不能烧,它是沿着长征传播到中国的。
多年来,红军的子孙和无数的壮族儿女继承了长征精神,用他们的行动安慰了烈士们。
李青鸾,69岁,42年前嫁给灌阳县灌阳镇排步江村。在整理房子时,她发现了一面印有五角星和党徽的红旗。原来,85年前,他爱人黄永福的曾祖父黄和林把它留给了一名红军战士。
1934年,黄鹤林营救了一名在湘江战役中受伤的红军战士。当红军士兵好转时,他们不得不去参军。他们离开时,给了黄鹤林一面红旗,让他好好保存,革命胜利后他们会把它捡起来。
黄鹤林把红旗一层又一层地包起来,装在一个小木箱里藏了起来。临终前,他让儿子黄好好保管它,等待红军战士把它带走。在黄于1979年去世之前,她让她的孙女婿李青鸾把红旗交给县武装,并让他们去寻找这名士兵。今天,红旗静静地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里,诉说着85年前达成的协议。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陵园管理处副处长尹1996年参加工作,从一个对湘江战役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成长为同事心目中活生生的教材。20多年来,他也一直走在自己的长征路上。
工作了这么长时间后,不管我每天多晚,我都会在睡觉前读一些党史方面的书。尹说,作为一名评论员,他有责任向更多的人讲述湘江战役的英雄史诗故事,把长征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当信仰的力量穿越空时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1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