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99字,读完约6分钟
■我们的记者王班
“现在电池成本占整车的35%以上,汽车厂不可能不使用自己的电池。”一位曾在汽车公司和电池工厂担任重要职务的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随着国内外汽车公司推出电池项目,以宁德时代为首的国内电池公司能否冷静下来?
“在过去两年中,汽车公司建造自己的电池工厂的行动通常是在与电池供应商的合作不顺利的情况下发生的。这是改善他们的发言权的一项举措,也是电池供应不足时的一项保障。”real like research首席分析师莫克表示。
同时,今年2月,政府部门发布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鼓励外商投资动力电池企业来华投资。又一次,一群强大的“狼”,如松下,lg化学和其他日本和韩国的动力电池公司,被带进来。
2017年和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77.7万辆和125.6万辆。宁德时代占当年动力电池总装机功率的近30%和40.7%,居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之首。
然而,挑战来了。近年来,特斯拉(Tesla)、大众(Volkswagen)和戴姆勒(Daimler)等外国巨头,以及吉利汽车(Geely Automobile)和长城汽车(Great Wall Motor)等国内汽车公司都选择建立自己的电池工厂,这无疑将抢占宁德时代专注于电池生产的人的市场份额。
国内外汽车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电池工厂
根据韩国sneresearch发布的2018年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数据,2018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为97.0千兆瓦时,宁德时代占21.9%的市场份额,松下占21.4%的市场份额,比亚迪占12.0%。这三家电池公司的增长率也非常显著,在绝对值上领先于其他公司。
Marklines预测,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销量将达到1200万辆,到2040年,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轻型汽车市场的比例将达到50%。据保守估计,到2025年,全球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将超过800千兆瓦时。
“电池最初占整车成本的50%,然后达到40%。截至今年年底,这一比例超过了35%,预计在未来两三年内,这一比例可能会降至25%。这已经是最终成本了。”上述在汽车企业和电池厂都身居要职的人士告诉记者,汽车企业怎么会愿意看到如此高的成本比例、如此核心的技术和如此巨大的市场掌握在零部件供应商手中?
今年6月,奥迪公司计划投资9亿欧元,与瑞典初创电池公司northvolt联合开展电池研究。一部分资金将用于建立合资企业,一部分资金将用于北电的股权投资。去年,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ss)表示,该公司正在考虑从2024年或2025年开始大规模生产固态电池。今年5月,奥迪公司宣布将建立自己的电池工厂,并将其设在德国中部的萨尔茨吉特。此外,大众集团高管宣布,他们将考虑在德国建立更多电池工厂。
戴姆勒采取了与大众相同的措施。早在2017年,梅赛德斯-奔驰就计划与北京汽车合作,投资7.4亿美元在北京建立一个电池工厂。根据该计划,戴姆勒已投资逾10亿欧元,在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乘用车全球生产系统中建立一个动力电池生产网络,包括在中国、德国和美国设立工厂。其中,德国卡曼兹的第一家动力电池厂已经开始大规模生产,并为其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生产了20多万块电池。
在国内汽车企业中,除了比亚迪自主生产电池外,吉利和长城也在电池领域做出了巨大努力。吉利汽车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布局一直在扩大。自2016年以来,电池工厂已部署在浙江金华、浙江宁波杭州湾新区和湖北省荆州市洪湖新滩经济合作区;长城汽车去年独立推出的电池公司——蜂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国内产能达到60gwh,未来全球产能达到100gwh,有能力稳定供应给国内外主流主机厂。
针对汽车公司和自建电池公司的激烈竞争。《宁德时报》公关总监朱琳告诉《证券日报》,宁德时报将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实现技术突破、充分发挥市场领先优势和产业链协调、挖掘潜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来迎接挑战。
上述有关人士表示,未来电池的发展方向必须是固态电池,无论是汽车公司还是宁德时代都应该明确这个方向。此前,大众集团的首席执行官也提到了未来固态电池的大规模生产。目前,长城主要生产方形铝壳电池,采用层压工艺,而宁德时代主要生产方形电池和圆柱形电池,采用卷绕工艺。
“宁德是这么大的企业,效益这么好。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必须有所考虑,所以没有必要为他担心。”上述有关人士说。
宁德时代捆绑了28家汽车公司
不怕竞争
与来自“业余”汽车企业的竞争相比,“专家”外国电池企业卷土重来的压力迫在眉睫。2015年,为了促进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用户提供补贴,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汽车动力电池行业标准条件》,但国外动力电池企业未能进入该名单,给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国内动力电池巨头如宁德时报和比亚迪也相应崛起。
但是今年上半年,国家政策突然改变了。首先,电池补贴大幅下降,然后鼓励外国动力电池企业在中国投资。外国巨头们正如饥似渴。松下、lg化学以及其他日本和韩国的动力电池公司很快为Return的中国市场带来了数百亿美元的资金。这让《宁德时报》的董事长曾益群不得不在内心大喊:“不要躲在政策的温床里睡觉。”
如何应对宁德时代?《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宁德时代正在通过与汽车企业联合生产电池来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火墙。今年2月,《宁德时报》与一汽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此前,宁德时报与北汽集团、SAIC集团、东风集团、广汽集团建立合资企业,长安汽车间接投资宁德时报。宁德时代已经成功捆绑了六家国内国有汽车集团。
同时,宁德时报与吉利、江铃、付琪集团、宝马华晨、捷豹路虎、大众等国内外汽车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据粗略统计,与《宁德时报》合作的国内外汽车公司多达28家。
除了约束汽车公司之外,宁德自身的技术实力与国外电池公司还有很大差距吗?莫克表示,宁德时代在技术上离国外电池巨头不远。“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害怕竞争。我们还可以近距离了解这些公司。”
来源:央视线
标题:车企纷纷上马电池工厂 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如何应对?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16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