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5字,读完约3分钟
7月8日,记者来到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
黎平会议旧址和黎平会议纪念馆位于县中心的巧姐。
巧姐,因其高两端和低中间而得名,形状像一根竖起的杆子。一根竖起的扁担,解除了红军长征的沉重负担,使红军一进入黎平就能看到黎明明。当地人生动地比较了黎平会议和巧姐的长征。
走过这条百年老街,80多年前决定党和红军命运的历史时刻闪现在我们面前。
1934年11月底至12月初,中央主力红军在湘江浴血奋战,以惨重代价突破了敌人的第四条封锁线。此时,红军笼罩在悲观情绪和分散游击战的思想倾向之中。
前面的路是无限的,出路在哪里?
突破湘江后,中央红军计划加入湘西北的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为了避开敌人在湘西设置的第五条封锁线,经过激烈的争论,决定调兵遣将,即走一条新路到老地方,先向西到贵州,再到湘西北。
12月中旬,中央红军从广西经湖南进入贵州,黎平是红军进入贵州的第一站。
1934年12月18日,中央红军在黎平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长征途中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政治局采纳了毛泽东以遵义为中心向黔北进军的正确主张,为遵义会议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从根本上实现了部队的转移,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作为红军进入贵州的第一个城市,黎平也被称为黎明之城。
黎平会议是长征伟大转折的前奏。其最重要的成就是第一次调整长征的立足点,避免与敌人的第五条封锁线相撞,这在关键时刻起了很大的作用。黎平会议纪念馆馆长张中雨说。
黎平会议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在黎平会议纪念馆,讲师们每天都会回答这样的问题。敢于开辟新路,突破并赢得胜利。这些刻在纪念馆正门右侧石墙上的文字是最生动的注解。
张中雨总结了黎平与长征的四个第一:长征进入贵州的第一站是黎平县,长征进入贵州的第一个城市是黎平市,黎平会议是长征中中央红军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是长征立足点的第一次调整。黎平会议后,形势发生了变化,方向和目的明确,指战员和战士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团结思想、鼓舞士气、团结队伍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张中雨说。
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陈静在《回忆贵州红军三进三出》中说,黎平政治局会议采纳了毛泽东同志的转黔入黔思想。从此,长征有了明确的方向,带来了一丝曙光。行进在黑暗道路上的红军深深感激这种光明。这种心情,没有漫漫长夜,是难以理解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辉煌的70年为新时代而奋斗]黎平会议:大转折的前奏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1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