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687字,读完约22分钟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边肖:黄群辉(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

自20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世界经济史表明,没有成功的工业化进程,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繁荣强大的发达国家。即使在今天的时代,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在其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据了绝对优势,但近年来,它们不断推动所谓的再工业化。事实上,从全球角度来看,当今世界仍处于工业化深化的时代。对中国来说,从近代以来,如何把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建设成为发达的工业国家,实现工业化,是许多有志之士毕生奋斗的伟大梦想。历史表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个梦想才能在新中国实现。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从未如此接近实现我们的工业化梦想。此时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成就和经验,对于理解中国的道路,讲好中国的故事,为中国的事业做出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成就和经验

新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伟大进程

中国最早的工业化思想可以追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思想,这标志着中国工业化的开始。虽然中国在辛亥革命后逐渐形成了一些现代工业基础,但经过几次战争,1949年新中国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经济遗产,当时中国的经济基础甚至落后于印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真正的大规模工业化进程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伟大进程,可以分为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历史时期,即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

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成就和经验

1949-1978年是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这一时期的工业化战略以政府为投资主体,国家指令性计划为资源配置手段,封闭的重工业优先发展。国民经济在1949年和1952年得到恢复和重建。1953年和1956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非常成功。1953年,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明确指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现。“一五”期间规划的156个重点工业项目,初步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三线建设。虽然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极不稳定,但经过几个阶段的投资扩张和紧缩调整,工业化进程因政治运动多次受阻,国家面临严峻的外部发展环境,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总体上并不顺利。然而,经过近30年的工业化,新中国已经逐步建立起独立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并奠定了良好的工业基础,尤其是重工业基础。在广大的内陆和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建立了许多新的工业基地;国防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建设起来,特别是两枚炸弹和一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巩固了国家政权的稳定;资源勘探取得巨大成就;铁路、公路、水运、航运空和邮电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1952年经济复苏完成时相比,1980年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加了26倍以上,达到4100多亿元;棉纱产值增长3.5倍,达到293万吨;原煤产量增长8.4倍,达到6.2亿吨;发电量增加了40倍,达到3000多亿千瓦时;原油产量达到1.05亿吨以上;钢产量已达到3700多万吨;机械工业产值增长53倍,达到1270多亿元。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成就和经验

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化进程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积极探索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化的战略重点逐渐转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低成本出口导向、建设开放型经济,并根据产业演进规律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市场化改革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1993年,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阶段,1994-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第一阶段,早期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动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后期的城市改革促进了轻工业的快速发展。这一阶段表现出纠正计划经济时代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造成的结构性失衡的特点。第二阶段,随着居民消费重心向耐用消费品转移,这一阶段体现了重化工业的特点,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快速升级,同时经济外向性大大提高,外向型工业化战略取得了巨大成效。2003年,中国明确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新型工业化战略。第三阶段,中国工业化战略更加注重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更加注重满足创新驱动、包容性和可持续工业化的要求。中国经济呈现出增长缓慢、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经济正逐步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成就和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9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827.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1979年和2017年的平均增长率为9.5%。以不变美元计算,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15.2%。从1979年到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18.3%。从2013年到2017年,平均贡献率达到28.1%,超过美国11.5个百分点;从1979年到2017年,三次产业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4%、10.7%和10.5%,第二产业发挥了主导作用;货物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35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78.1亿元,平均增长18.6%。2017年,实际利用外资1310亿美元,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2万亿美元。2017年,非金融类外商直接投资1395亿美元,外商投资总额达到1.9万亿美元。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突出的。

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成就和经验

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的成功启动和迅速推进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首先,新中国的工业化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工业化。过去70年工业化进程的成功推进无疑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第二,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为后发展国家提供了新的工业化经验,提升了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对推动世界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第三,新中国开创并成功推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在国家主权完整和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地解决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存在的问题,纠正了苏联未能解决工业化优先战略所造成的经济结构失衡。它不仅为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当今世界主流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成就和经验

从落后的农业国到世界工业强国的70年工业化进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过去70年的工业化进程给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中国工业化水平实现了从工业化初期到后期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的基本经济条件实现了从落后的农业国家向世界工业国家的历史性转变。这两大变化表明,中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方面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成就和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了从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后期的历史性跨越。工业化是发展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指由一个国家的工业增长所导致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过程,其表现为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经济学中的工业化理论一般将工业化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工业化前期、工业化前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工业化后期。关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近年来的大多数研究普遍指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在对工业化内涵基本理解的基础上,我们使用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产值比、制造业增加值与商品增加值之比、人口城市化率、第一产业就业与就业总量之比五个指标,并赋予它们不同的权重。以发达国家不同工业化阶段这五个指标的经验数值范围为标准值,构建了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基于多年来对工业化水平指数的连续跟踪计算,我们发现2011年后中国工业化水平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中国进入工业化后期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相吻合。根据工业化规律,在工业化后期,经济的产业结构将从重化工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经济增长率将相应地从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变,这与近年来中国经济运行呈现出的新的经济发展常态特征基本一致,如增长缓慢、结构较好、动力转换等,表明中国确实进入了工业化后期。此外,根据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我们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经过10-20年的工业化深化,到2035年中国将完全实现工业化。

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成就和经验

经过70年的工业化,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即将全面实现工业化。新中国的工业化速度惊人。一个大国从工业化的早期阶段走向工业化的晚期阶段往往需要数百年的时间。考虑到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初整体上仍处于工业化的早期阶段,事实上,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从早期到后期只持续了约40年。一般来说,在追赶工业化的过程中,后发展国家一般在工业化中期有高速增长,但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大经济体能保持近40年的两位数增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我们花了几十年时间才完成发达国家数百年来经历的工业化进程。这一辉煌的历史成就无疑值得骄傲。

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成就和经验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阶段的跨越,中国的基本经济状况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转变为一个世界工业国家。当代人见证了一个有着一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家如何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国家。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口为5.42亿,其中农业人口为4.84亿。当时,农业和传统手工业收入占国民收入的近90%,人均国民收入不到印度的一半,远低于亚洲的平均水平。世界上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微不足道。当时的基本国情是贫穷落后的农业国。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生产国,非农业产业增加值占90%以上。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粮食、石油、肉类、原煤、水泥、粗钢、钢铁和发电多年居世界第一,220多种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居世界第一。可以说,中国确实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与最大工业国家的地位相匹配,中国也在2013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贸易国。

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成就和经验

一个大国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演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农业国到工业国,从工业国到工业强国。随着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在本世纪初已经实现了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变,但这种转变是大而不强的。现在它正在从一个工业国家向一个工业强国转变。因此,中国最大的国情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成就和经验

中国目前的基本经济状况可以用世界工业强国来概括,有两个重要原因。首先,中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工业分类中所有工业类别的国家。正是这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使中国工业拥有最完善的支撑能力,并确保中国经济在外部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下仍能保持巨大的弹性。第二,中国制造业的大发展。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制造业遍布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国。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到2016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将达到30798.95亿美元,占世界总额的24.5%,比世界第二大、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和日本第三大制造业增加值之和高出近一万亿美元。由于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两个多世纪的迁移,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无疑已经转移到中国。

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成就和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主要农产品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世界上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项目被频繁报道。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信息畅通、公路网、铁路密集、大坝高筑、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提速、巨轮航行、飞机翱翔、天险通途。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制造国、最大的商品贸易国、第二大商品消费国和第二大外资流入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多年来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致富奔小康的征途上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这是对当今世界工业大国中国国情的最好描述,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辉煌成就的最好总结。

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成就和经验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在70年的工业化进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新中国70年的工业化进程是曲折过程和辉煌成就的结合,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从哲学的角度看,新中国成功推进工业化的基本经验在于遵循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即遵循一个大国工业化进程的基本共性规律,尊重本国独特的国情,找到自己的工业化道路,最终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成就和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是基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的国情,充分考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原则,中国农业人口多、人均收入低、赶超型国家的经济背景,以及农业人口多、典型二元结构的社会环境。充分考虑到计划经济体制下以重工业为主的发展战略所奠定的一定的产业基础,遵循工业化产业的演进和发展规律,顺应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构建符合市场化规律的经济激励机制,适应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协调的发展逻辑。新中国工业化成功的关键在于将工业化的一般规律与中国个性化的国情有效结合,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成就和经验

推进工业化进程是一项长期、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环境因素、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条件因素工业化进程中的人口、资本、技术和自然资源等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工业化进程中的动力因素驱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各种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过程,其中过程因素与工业化促进过程相互作用。据此,新中国70年的工业化进程可以概括如下。

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成就和经验

努力稳步推进,不断深化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是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一旦工业化进程开始,就必须确保这一进程不会被战争、危机或社会动荡等各种不稳定因素打断,从而实现工业化。历史上,各国因危机或战争而中断工业化进程进而中断现代化进程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也是世界工业化历史长达200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只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了工业化。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开始了曾经被文化大革命阻挡的工业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经济建设重在稳定的指导思想,坚持渐进式改革,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在确保经济运行稳定的基础上,我们不断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实现了工业持续增长和工业化深化。

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成就和经验

如今,世界正在经历一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全球治理规则面临挑战。中国也发展到了工业化的后期。它需要继续推动从工业强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发展不平衡的各种问题更加突出。要进一步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稳中求进,为工业化的不断深化创造稳定的环境,确保工业化的最终实现。

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成就和经验

因地制宜优化工业化要素配置。新中国工业化的初始条件并不优越。土地面积虽大,但基本国情是农业人口多、人均收入低、人均资源少、人口多、底子薄。新中国成立后,虽然计划经济体制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造成了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但也很快奠定了初步的工业基础。改革开放后,推进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更重要的是,从土地上解放了大量农业人口,为工业化提供了几乎无限的廉价劳动力供给。这一工业化进程使大量农村人口的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工业化早期的限制条件转化为工业化进程的驱动条件。从资本需求的角度来看,中国人的储蓄习惯为工业化进程形成了良好的金融支持。改革开放后,随着金融体制、金融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入,多元化金融体系和多元化投资主体逐步发展,民间资本和外资日益增多,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相应的金融保障。

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成就和经验

此外,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不同地方在资源禀赋、经济条件和文化习惯上有很大差异。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我们高度重视地方政府的创新精神,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探索科学的区域工业化模式,有效利用地方资源发展地方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地区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创造了许多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并相继产生了一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模式,如珠江三角洲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等。这些模式在启动条件、启动主体和资本形成方面各不相同,但都促进了当地的工业化进程,进而对整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工业园区在促进各地工业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业园区是一个现代工业分工合作生产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通过政策引导,聚集生产要素,提高集约水平,突出产业特色,优化产业布局。

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成就和经验

改革开放创新工业化发展动力。就启动因素而言,工业化进程可分为私人启动的工业化、政府启动的工业化和政府与个人联合启动的工业化。英国、美国和法国的工业化一般被归类为私人发起的工业化,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化一般被归类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苏联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新中国的工业化一般被归类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改革开放后,中国推进了市场化改革,新中国的工业化已经从单纯的政府推动转变为政府和私营部门共同推动。

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成就和经验

一方面,中国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坚持两个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培育大批市场主体,充分调动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为中国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多元、全面、协调的动力机制。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体现在国家经济政策中,即尊重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有效协调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业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成功推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的产业发展阶段,把握产业升级方向,不断提出合理的产业政策,实现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有效协调,动态调整产业政策的内容和实施方式,有效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业效率和产业结构。

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成就和经验

另一方面,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从而推动工业化进程。从特区的建立到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在开放国内市场的同时,逐步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从而增强了创新能力。当今世界,由于产品模块化和生产过程可分离性的提高,以及信息技术和运输技术等0+之间的压缩技术带来的交易效率的提高和交易成本的降低,基于价值链中不同过程和环节的产品内分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全球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已成为领先的国际分工。因此,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必须对外开放,并融入全球价值链。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验表明,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制造业的开放。通过对外开放,中国加快了自身的市场化进程,培育了工业化全面发展的动力,顺应了全球化、分工合作、共赢的趋势,为世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成就和经验

统筹社会经济发展,协调推进工业化。工业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经济现代化过程。即使满足上述稳定的环境因素、有效利用条件因素和充分的创新驱动因素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仍会存在不平衡和不协调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工业化就无法最终实现。这些问题包括经济增长中的行业、地区和因素之间的不平衡和不协调,以及经济增长与社会、民生和生态之间的不平衡和不协调。动态控制工业化进程,科学调整工业化战略重点,确保工业化进程均衡协调推进,是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经验。例如,就工业化进程而言,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形成了梯度发展格局。为此,中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确保其有效实施。近年来,不断推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成就和经验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呼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在综合考虑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协调工业化进程的一项重要战略。一方面,新型工业化本身是一种可持续的工业化战略,它综合考虑了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与人力资源的协调;另一方面,四个现代化的同步需要中国工业化进程、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协调发展。一个国家的经济现代化进程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发展的过程。工业化为城市化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增长动力,城市化为工业化提供了要素集聚和广阔的需求市场。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工业化的本质是一个经济增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民经济中的一系列重要生产要素不断发生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突破性变化,从而促进人均收入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转变。伴随着这一过程,人口、资本等生产要素逐渐从农村聚集到城镇,城镇规模逐渐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结构转型和人均收入增加的工业化进程。当今世界处于信息时代,这是由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所驱动的。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化的核心特征,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不断改变着城市化的内涵。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互动发展也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效率的提高将进一步促进农业人口向城镇聚集。因此,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良性互动,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是新时期现代化进程的内在要求和基本规律。

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成就和经验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成就和经验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1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