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57字,读完约5分钟
央视新闻:7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征路里程”移动直播报道小组继续在重庆綦江进行报道。
7月15日,重庆綦江长征路35号。
遵义会议后,为了摆脱敌人的包围,中央军委于1月20日发布了渡江作战计划,红军从松坎进入綦江石槽,佯攻重庆,牵制川军,减轻中央红军主力的压力,然后迅速转向赤水。
重庆市綦江区石昊镇有一座红军烈士陵寝。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石昊时,牺牲了五名士兵。从1976年到1983年,五名红军战士的遗体被转移并埋葬在这里。1991年,它开始扩张,成为今天红军烈士的坟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记者海霞:在重庆綦江石昊红军烈士陵园里,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墓志,它讲述了整个陵园建于1991年的故事。据介绍,当时的公墓是由该县156,535名自发筹款的人建造的。当时筹集了多少钱?募集资金总额超过45.8万元。在20世纪90年代初,对于不发达的綦江县来说,这笔钱并不小。那为什么当地人对红军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呢?这是我们在这个站搜索的重点。
重庆市綦江区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平:我们党史部一直在收集和研究红军长征穿越綦江和石壕的历史。我们拜访了许多当时经历过的人,我们的人民对红军印象深刻。当时,一位名叫彭的老人回忆说,红军把当地地主的谷子送给了穷人,大家都很高兴。
事实上,当红军经过石昊镇时,时间并不长,只有两天左右,也就是说,在这两天里,当地人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军队形象。
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文君:农民的房子不能随便进入。大多数红军睡在街上,靠着门板和群众的稻草。在红军离开之前,它会清理群众的水坝,给他们的水箱注满水。红军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在石昊红军墓的陈列室里,我们看到了老赵曼正贤的记忆。同年12月15日,当白军经过她家时,他们拿走了她家所有的玉米,甚至摘下并吃掉了房子后面树上的橘子。两天后,农历十二月十七日,红军路过她的家,向他们要了些水喝,还说了声谢谢。红军用自己的言行给当地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在石昊流传着一首歌谣:石昊什么时候没有士兵了,从士兵身边经过的人都很不安。只有当红军经过的时候,这里非常安静,不收任何东西和钱,离开的时候地面是干净的。
重庆市綦江区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平:这些都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当时中央红军的初衷,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解放人民,摆脱压迫,过上好日子,为英勇战斗而牺牲一切。正因为如此,我们人类对生与死有着深厚的感情,患难与共。
在展厅里,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红军离开后,住在李汉坝岐树坪的普通农民李树清把四名受伤的红军士兵带回家。现在,这位老人已经去世多年了,我们看望了他的两个孙子,和李。当他们看到他们时,他们正准备修复爷爷藏着红军士兵的红军洞穴。
李树清的孙子李克纯:当我祖父在这里的时候,他每年都来修理一次。这个棚子本来不高,但现在比原来的大了。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听到爷爷说红军是好的。对于普通人来说,他说几代人应该记住他们。
它叫做红军洞,但实际上它只是一个被山上一块大石头挡住的洼地。为了躲避当地国民党军队的突袭,李树清把受伤的红军转移到这里,并建造了一个小棚屋来保护红军战士免受风雨的侵袭。那时,一家人每天轮流给红军战士送水送饭。为了给红军战士保暖,他们去买木炭。
尤克,的孙子:如果你燃烧一个明火,你会吸烟,很容易被发现。
李树清的孙子李克纯:两名士兵受重伤。我爷爷去贵州请医生给红军战士治病。他花了两三桶小米来治疗他,但他没有治愈,或者他死了。
最惊心动魄的是,国民党地方武装挨家挨户地搜查红军,一听到风声,就必须让李树清交出红军。李树清拒绝承认,最后交出了5吨小米勉强过关,这几乎是他家半年的收成。
后来,一个红军战士受伤后,他出发去追部队,而另一个留在李家里。然而,他在出去卖米的路上被国民党抓住了,只写了一封信就没有消息了。李克纯说,爷爷在有生之年总是错过他们的消息,每年他都来修复红军洞,给孩子们讲当年的学校故事。
李树清的孙子李克纯:窝藏红军是斩首,但我的祖父并不后悔。每年清明节期间,当那些阅读的婴儿到来时,他们被告知所有这些事情。红军不怕牺牲自己。为了我们下一代的幸福生活,你们应该学习红军精神,努力学习,为国家创造未来的事业。
如今,綦江正在深挖红色文化资源,修建王良故居,并修建一条重走长征的徒步路线,希望更多的人能体验红军长征的艰辛,并记住和学习他们长征的最初意图。
[记者注]看着苍山,默默地,用忠诚和勇敢。石昊红军烈士陵寝是一切为了人民的真实写照,军队热爱人民,人民拥护军队。当地人希望这样,年轻一代将被镌刻上红色的记忆,红军精神和长征精神将代代相传。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红军墓、红军洞、亲历鱼水之境,是军队爱民、拥军的真实写照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1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