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6字,读完约3分钟

中央电视台新闻:湖南也是红军长征的地方。在永州市岚山县文物管理处,展示了一根竹筒。这种竹筒在南方随处可见。85年前,在福建宁化,一名红军小战士伴随着它踏上了艰难的长征。

85年前的竹筒是革命的象征,见证了红军漫长而艰苦的长征

岚山县文物管理处处长严继生:这是1975年捐赠的。当时,这种竹筒主要用于进食和饮水。

竹筒直径9.1厘米,高12.3厘米。它的主人是兰法莲。

前史志办主任、岚山县革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宋丽:根据我们的历史记载,他是一个老红军。当他在1934年穿越蓝山的时候,他因为受伤留在了我们岚山县。他来自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

85年前的竹筒是革命的象征,见证了红军漫长而艰苦的长征

1919年,兰发莲出生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志平畲族乡的一个贫困家庭。1933年,年仅14岁的兰法莲报名参加了红军。参军后,军队送给他一根行军用的竹筒,从那以后它就一直跟着他。

85年前的竹筒是革命的象征,见证了红军漫长而艰苦的长征

1934年10月,兰法莲跟随部队开始了长征。途中,兰法莲腿部受伤。兰法莲和其他部队共有100多人受伤,他们在穿过岚山县亚扎焦山时被敌军围困。

在夹脚之战中,大多数红军战士英勇牺牲。只有一些受伤的士兵,如兰法莲,能够在晚上躲在当地村民的稻草堆里逃离危险。

蔡国声是湖南省岚山县塔丰镇朱轼村的一名村民。是蔡国声的奶奶雷·洪山救了蓝发莲。雷把蓝发连和另一个红军小战士抬回家,帮他们换衣服、做饭、治病。当时,由于国民党当局对蓝山实行白色恐怖,雷为了救他们,收养了两个红军战士。

85年前的竹筒是革命的象征,见证了红军漫长而艰苦的长征

岚山县塔丰镇朱轼村村民蔡国声:法蓝甚至拥抱了一个竹筒。当她到达我奶奶家时,我奶奶说不再需要这个竹筒了。我们是山区,有很多竹筒。他说不行,我要做个纪念。

85年前的竹筒是革命的象征,见证了红军漫长而艰苦的长征

在雷的精心护理下,兰发莲的伤势逐渐痊愈。

岚山县塔丰镇朱轼村村民蔡国声:经过治疗,他想回去找部队,但没有找到,就回来了。

在雷的帮助下,经过多次寻找红军的失败尝试,蓝发连在湖南的蓝山扎下了根。由于害怕牵连他人,目不识丁的兰法莲一直不敢让人给家里写信。

没有消息。人们一度认为烈士们最终会回到他们的家乡

在他的家乡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亲戚们认为他已经死了,因为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蓝法莲的消息了。在福建省宁化县革命烈士英文名录中,1933年参军的兰发莲就在其中。

85年前的竹筒是革命的象征,见证了红军漫长而艰苦的长征

直到1969年的一天,福建省宁化市的蓝法莲的家人收到他女儿的一封信,他们才知道蓝法莲还活着。1985年7月,蓝发莲应邀参加福建省宁化县红色政权成立55周年纪念活动,最终回到祖国。

85年前的竹筒是革命的象征,见证了红军漫长而艰苦的长征

兰开秀,兰法莲的大女儿:我把他带回来,当我走进奶奶照片前的门时,我跪下来哭了。

在与山川相隔数十年的亲人中,只有这根竹筒一直陪伴着蓝发莲。20世纪60年代,听说他手里还有一根红军竹筒,想高价购买。尽管家境贫寒,兰法莲毫不犹豫地拒绝了。1975年,当他听说岚山县文化馆要征集革命历史文物时,他捐出了这个珍藏了40多年的竹筒。

85年前的竹筒是革命的象征,见证了红军漫长而艰苦的长征

兰发莲的第四个女婿唐胜利:他也拿出这个竹筒来教育孩子。这是我们军队送来的。我是红军战士,这是革命的象征。政府可以保护它,教育后代,把它作为革命教育和爱国教育,并保护好它。

85年前的竹筒是革命的象征,见证了红军漫长而艰苦的长征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85年前的竹筒是革命的象征,见证了红军漫长而艰苦的长征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1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