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17字,读完约4分钟

2020年是蓝蓝公益事业的第12个年头。

在中国众多的公益组织中,蓝蓝公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与大多数公共福利组织不同,浅蓝色的公共福利拥有跨越空.权力的互联网基因自2008年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变化,蓝蓝公益已经成长为一个以艾滋病防治为重点的有影响力、成熟且对温度敏感的公益品牌。

疫情下的淡蓝色微光:蓝城兄弟公益纪实

弱光照亮了生命通道

年初,COVID-19的突然爆发全面展开。在许多地方,已经采取了切断道路和“关闭城市和村庄”等措施来防止病毒传入。关闭村庄和道路可能是预防和控制肺炎的有力措施,但对许多艾滋病毒感染者来说,这意味着很有可能停药,由此产生的耐药性和药物治疗失败对这些携带者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疫情下的淡蓝色微光:蓝城兄弟公益纪实

在危机时刻,互联网已经成为这些近乎绝望的感染者寻找救命渠道的最后希望。

丹兰公益在积极参与防疫和抵抗的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密切关注因疫情影响而面临停药风险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了解并收集相关信息后,丹兰公益迅速整合各方资源,积极与当地疾控部门沟通,收集并发布相关救助信息,为艾滋病感染者用药开辟了绿色通道。

疫情下的淡蓝色微光:蓝城兄弟公益纪实

此外,丹兰公益还充分利用网上公益平台的优势,积极动员全国各地区的艾滋病预防机构,实时更新公益团体的最新艾滋病药物动向,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并通过新媒体接触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群,收集和统计相关帮助信息,以便当地疾控中心和艾滋病预防机构提供帮助。

疫情下的淡蓝色微光:蓝城兄弟公益纪实

面对黑暗,一丝光明的力量可能是有限的,但是当关怀之光聚集在一起时,它一定会照亮人生的道路。

丹兰公益援助全国艾滋病预防组织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公益不仅可以超越地域限制,还可以通过系统的资源整合发挥更大的力量。长期以来,蓝蓝公益通过蓝蓝公益平台与全国各地的艾滋病防治公益组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合作。

疫情下的淡蓝色微光:蓝城兄弟公益纪实

2020年2月,为了帮助那些因疫情而面临停药风险的人群,武汉市艾滋病预防组织的志愿者已经去传染病医院几天了,帮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免费获得抗病毒药物。一些公益团体的成员每天去武汉金银滩医院(COVID-19患者医院)为在湖北不能正常接受药物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收集药物并邮寄。

疫情下的淡蓝色微光:蓝城兄弟公益纪实

抗病毒药物接收柜台位于COVID-19的黄色区域,该区域有很高的感染风险。然而,面对防护用品的短缺,公益团体的成员仍然坚持每天去医院领取药品。

作为武汉市预防艾滋病组织的公益合作伙伴,丹兰公益在了解情况后积极调配相关资源,并捐赠了医用外科口罩、酒精消毒喷剂等防护用品。

在COVID-19流行病的持续影响下,国家艾滋病防治机构缺乏检测试剂。2020年5月,丹兰公益基金会筹集了14,788种艾滋病和梅毒快速检测试剂,用于支持国家艾滋病防治公益机构。

疫情下的淡蓝色微光:蓝城兄弟公益纪实

截至6月30日,浅蓝公益专项基金发放了4893份艾滋病血液检测试剂、4895份艾滋病口腔黏膜渗出物检测试剂和5000份梅毒检测试剂,支持79个艾滋病防治公益组织开展日常艾滋病防治工作。

疫情下的淡蓝色微光:蓝城兄弟公益纪实

夜晚过后,将会有光明

蓝蓝公益致力于通过科学技术增强艾滋病防治的公益实践,探索更高效、更便捷的艾滋病检测和教育解决方案,适应移动、社会化、碎片化和个性化媒体传播的趋势,创新传统的预防和干预策略。

疫情下的淡蓝色微光:蓝城兄弟公益纪实

今年3月,全国各地的抗艾组织落户蓝色公益平台,陆续恢复工作。为了使所有组织能够迅速摆脱疫情的影响,继续为社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蓝蓝公益在公益平台上推出了“公益组织恢复包”。

疫情下的淡蓝色微光:蓝城兄弟公益纪实

通过blued公益平台认证的100多个公益组织可以获得免费的复工礼包,包括口罩、消毒剂、洗手液等防疫材料。同时,蓝蓝公益利用蓝蓝平台的优势,通过开机屏幕和信息流通知用户公益组织恢复工作,以便需要帮助的用户及时联系相关公益组织。

疫情下的淡蓝色微光:蓝城兄弟公益纪实

今年5月,在疫情得到很好控制后,由蓝蓝公共福利机构运营的离线艾滋病毒检测点“蓝蓝快乐检测室”重新开放了其离线检测服务。

检验室的开放严格遵守疫情期间的访客登记制度,测量每位访客的体温,并在检查北京健康宝没有异常后才能接受服务。每天服务结束后,工作人员将彻底消毒测试室。

疫情下的淡蓝色微光:蓝城兄弟公益纪实

自5月中旬以来,蓝蓝快乐检测室恢复了服务,并为数百人提供了免费的艾滋病检测和咨询服务。

疫情的阴影已经逐渐消散,淡蓝色的光芒还在闪烁。在这温暖的光芒背后,是蓝蓝公益对艾滋病防治的不懈决心,也是蓝蓝公益对每个人最温暖的宽容。

来源:央视线

标题:疫情下的淡蓝色微光:蓝城兄弟公益纪实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10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