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375字,读完约13分钟
2020年的一场流行病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由于疫情的隔离,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开展,曾经叫好不叫座的“智能课堂”如雨后春笋般以各种形式出现,如云课堂和空中学课堂。对于在疫情期间匆忙推出的智慧课堂的效果,有不同的看法,也有好的和坏的评价。
首先,智能教室里的前世
智能教室听起来有点像“智能教育”,但实际上它不是一个教育概念。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传统教育没有太大变化,而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概念”,它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课堂更加“智能”。当然,如何展示这种“智能”取决于各种技术公司和学校对教室的理解和定义。
科学技术进入校园是一个微妙的过程,也是科学技术影响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数字校园、网络和智能校园。由于技术普及的速度和市场需求,这三个阶段可以共存,尤其是网络和智能校园几乎共存。
数字化主要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知识、信息和材料进行数字化。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电子教案和多媒体教学;网络化就是通过网络技术将数字内容转移到云中,实现共享。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做大量的开放在线课程、微课和其他可以共享的内容;智能化体现在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各种平台和终端收集校园信息进行分析,从而为下一步决策提供帮助。教师在这一阶段仍处于学习和适应阶段,如果没有流行,可能仍处于冲突阶段。
二,“互联网+教育”
数字化可以从计算机进入校园的时间算起,可以认为是一个很长的时间。作为辅助教学工具,计算机被广泛使用,直到它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数字化在校园里已经很熟悉了,所以我就不在这里重复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硬件网络化使得办公自动化和办公电子化给教育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在此期间,各种类型的智能校园开始建设,一个人和一个账户从学习到管理都受到监控。各种出入卡、借书证和照相机逐渐被一张卡所取代。在教学中,“互联网+教育”(实际上,“教育+互联网”)被理解为“信息存储”
互联网技术的天然“开放性”和“共享性”与学校教育的“封闭性”和“孤立性”相契合,必然会引发巨大的冲突。学校通过互联网技术提高学校管理效率,通过建设智能校园加强对学生和教师学习生活的管理,抵制互联网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共享”和“开放”。最大的影响是对互联网终端——手机的抵制。几乎所有的学校都禁止学生带手机,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说:“如果你想伤害孩子,给他一部手机。”。许多教师在备课时不被允许使用网上共享的“教案”,甚至被要求使用“手写教案”,这甚至导致了“代写教案”的行业。
互联网的开放性对教育的影响可以直观地理解为“教育”向“互联网”的转移。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在线教育平台、各种在线课程和各种直播平台。教育已经转移到互联网,但教育仍然是同样的教育。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校园灌输和培训与网上灌输和培训似乎没有太大区别。如果非要说区别的话,那只是网络教育平台的质量更差但更便宜,而线下教育的价格更贵,质量更好。然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方面,似乎没有什么变化。
随着“教育+互联网”和“互联网+教育”的讨论,互联网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普及出现了偏差。网络教育的发展给家长和学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这一选择对一直垄断知识的学校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对学校的权威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导致了家庭与学校之间更多的不信任。
三,大数据下的智能校园分析
随着大数据分析在淘宝、头套等领域的成功,大数据的概念和方法被迅速应用到教育领域。像互联网技术一样,学校的需求决定了大数据的应用。随着“智能校园”概念的提出,大数据首次被广泛应用于“学校管理”。最大的变化是一体机、无处不在的摄像头、越来越多的智能打孔设备和门禁控制...收集信息的终端几乎覆盖了学校的每个角落。学校几乎可以随时分析任何老师和学生的轨迹,如果有必要,他们可以根据信息进行分析。例如,一些学校根据学生在食堂的花费和使用终端设备的价格等信息来决定贫困学生的数量。
大数据分析技术进入课堂是“令人惊讶的”,但也被称为“课堂集中分析”。通过在教室内部署摄像头或带镜头的终端,可以自动监控学生的教室状态,包括学生人数、姿势、行为、面部角度、表情等。,从而实现对诸如平视率、微笑率、注意力集中率和缺席率等课堂效果指标的智能统计。
然而,校外机构利用大数据快速开发一些题库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希望能吸引更多的学生进行培训。
第四,疫情打破了“云教室”的大门
2020年注定会被载入史册,尤其是对于教育而言。由于疫情,中国所有学校都通过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手机等终端,借助各种社交平台和直播平台,建设了“云教室”。或许主要的互联网技术公司从未想到的是,他们一直在努力“渗透”他们的学校,但他们的老师和学校出于各种原因拒绝了校外互联网、通信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甚至取得了成功。无论是互联网还是手机、社交平台还是在线教育平台,几乎所有的现代科技成果都集中在“云教室”里。
对互联网、手机甚至大数据分析嗤之以鼻的教师不得不强迫自己和学生使用电脑和手机进入云教室。或许“云教室”在流行时期的最大优势在于,教师们对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对教育的影响有着深刻的理解。只有当直播、录音和广播、在线测试、出勤率和学习情况分析等技术深入课堂时,技术才会对教育和教学质量产生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和光明日报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一份关于COVID-19肺炎流行期间中国中小学教师网络教育认可度的调查报告。就平台使用和技术接受对网络教育认同的影响而言,教师对网络教育技术的接受与网络教育认同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当然,“云课堂”在大多数教师的心目中仍然只是一个过渡,而带粉笔、教案和课堂的线下教育在教师的心目中仍然是真正的课堂。然而,当一些技术推开教室的门时,它们就不能再被关闭了。互联网上丰富的教育资源、丰富的现场课堂呈现形式、网络通信终端上信息采集的便捷性、数据分析的高效性以及作业的快速批改……都让教师们想要这些技术。
5.智慧班的智慧在哪里?
虽然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但许多学校已经开学了。对于已经熟悉“云教室”的教师来说,等待流行期间使用的技术继续实际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困扰”。遗憾的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的线下“智能课堂”仍处于起步阶段,更重要的是,目前,无论是第一台进入课堂的摄像机被称为“智能校园”还是“智能课堂”,还是在流行期间已经深度融合了“计算机、网络、通信和大数据”技术的“云课堂”,都是线下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延续和拓展,离“智慧”还很远。
我们知道传统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有几个环节:备课、组织教学、教学、作业与批改、测试、反馈与交流。基于现代技术的“智能教室”对传统教室中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我们收集了各种平台上的云课程和离线进行的智能课程。它们大多通过现有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分析来提高教学环节的效率,增加教师控制课堂各个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学校和教师中流行的“签到”和“签到”功能实际上取代了教师在日常课堂上的“点名”。另一个例子是作业管理应用程序,它主要具有分配和修改作业的功能。一些应用程序不仅打开了上传作业和批改作业的功能,还建立了一个题库,方便老师布置作业。即使是批改作业这一环节,也能通过客观问题使计算机自动运行。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容易犯错误,甚至许多机构已经开发出用图片检索问题和批改作业的功能。另一个例子是有争议的课堂集中分析,它弥补了教师视野的不足,提高了课堂管理和控制的能力。网上还提供了各种课件、视频和大量开放的在线课程,给教师备课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甚至逐渐形成了数据管理软件;还有一个深受教师喜爱的测试系统,它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我们发现,所谓的“智能课堂”大多是在“收集”和“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数据分析和相应的对策涉及较少。目前,更多的分析应该是“考试分析”和基于遗忘曲线的“错题”再现。然而,考试分析仍然属于统计学的范畴,如均值、方差和分数分布。
针对分析结果采取的对策与传统课堂基本没有太大区别。从备课、教学、作业和考试等方面来看,现代科技构建的“智能课堂”似乎更多地改变了教育的数量或提高了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效率”,但不知道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否发生了变化。然而,疫情过后,许多地方取消了期末考试,也没有公布考试结果,以免刺激学生。可以看出,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似乎无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不禁会想,智慧课上的“智慧”在哪里?
第六,“智能课堂”在不同教育理念下产生的不同智慧
海量的教学资源、强大的信息收集工具、快捷方便的信息分析软件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管理和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但似乎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多少好处,甚至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压力。现阶段,学生自杀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基于网络和通信技术的“智能教室”和“云教室”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教室”的空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增加了家庭作业的负担。教师可以通过通讯软件随时给学生布置和批改作业,对作业进行反馈,督促家长督促学生。更重要的是,作业管理软件大大减轻了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如果操作良好,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几乎为零,这就使得一些教师安排了大量的课外作业,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负担更重。前一段时间,一位老师督促学生在晚上10点以后做作业,这引起了家长们的呕吐。
在拥有海量数据的“智能教室”中,如何分析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似乎完全取决于用户——学校管理层和教师——的教育理念。
包括大学在内的一些学校甚至要求每个班级的考试成绩必须是“正态分布”,包括清华、北大等名校...这显然将教师视为服务于数据的工具,而不是教师使用数据来理解学生和调整教学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智能教室显然是“极其愚蠢的”。拥有收集数据和信息的先进工具的教室自然不会成为“智能教室”。
至少目前,绝大多数“智能教室”停留在数据收集阶段,旨在拓展时间和空,加强对学生的控制,并没有显示出它们惊人的“智慧”,但最多只是提高了教师控制学生的效率,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老师们几乎不备课,不批改作业,甚至在课堂上播放其他老师的视频,而是专注于监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作业完成情况,这显然很糟糕。这显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智能教室”。将儿童作为学习工具的整个教学过程并没有体现任何现代科技和现代教育的智慧。
稍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现代科技介入后,应试教育理念组织的“智能课堂”对学生来说是一件残酷的事情。除了睡觉,学生们几乎总是在“智能教室”的监督下“学习”。实践证明,这种全覆盖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会给儿童的情感和性格发展带来无尽的困扰。
毕竟,工具就是工具,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基础,通过现代科技来组织“智能课堂”是完全不同的。教师可以摆脱繁琐的备课材料收集,注重知识点的分析和整理,结合作业反馈系统,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符合认知结构,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甚至教师也可以从教学中解放出来,改变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或基于项目的学习,并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你甚至可以通过先进的考试和评估技术来衡量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成就,然后利用现代技术来安排个性化的学习任务。
现代科技实现的“个性化学习”是真正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智能课堂”。虽然现在云教室遍地开花,但是能够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智能教室”并不多。这就要求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方法、技术和评价来颠覆当前应试教育理念下的“课堂”。这就要求新的教育重新理解课程,改变目前的结果评价。
显然,有必要在教育观念和评估方法方面对“教师”和“家长”进行再培训。拥有先进技术、先进教育理念形成的教育评价方法、有足够专家团队培训教师的“智能教室”并不多。目前,由创新型“课堂”构建的“智能课堂”可以视为一个。
七、技术只嵌入教育关系中,未来的学校仍在未来
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的过程来看,学校和教师的需求决定了技术进入教育的速度,而作为应试教育中主要学习方式的重复训练决定了他们更喜欢挤压学生学习时间的技术。然而,以“开放”和“共享”为理念的网络工具和以“沟通和协商”为目的的沟通工具难以进入封闭的教育系统,而以实现用户意图为目的的大数据分析工具迅速进入学校教育的所有管理环节,网络和沟通技术作为辅助工具进入学校。
现有的“智能教室”大多只是将技术嵌入到现有的教育关系中,但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学校与教师的关系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仍然是被动的和灌输的;父母在老师面前仍然软弱无力;学校管理层仍然关闭...我们期望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的未来学校仍在未来。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好的变化,比如知识共享对教师的影响,以人为本的评价对校长和教师观念的改变,以及教师、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协商越来越多,这些变化虽然很小,但总是朝着好的方向变化。随着“智能教室”的进一步发展,以人为本的数据分析越来越多,当教师的培训需求增加时,一切都会变得更好。
正文/江永红(中南民族大学)
来源:央视线
标题:智慧课堂——传统课堂的延续还是颠覆?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10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