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4字,读完约4分钟

搜狗CEO王小川,全国政协委员,2018年新华网全国人大嘉宾。新华网李相博照片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索卫)1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搜狗集团总裁王小川接受了新华网2018年全国人大的专访。王小川呼吁将医疗机构与互联网相结合,建立数字化家庭医生,并在早期阶段为患者提供信息服务,以便更多的人能够在社会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医学知识、信息和服务。

王小川:用数字家庭医生解决包容性医疗的“最后一英里”

以下是采访的主要内容:

主持人:这次,你提交了两个提案。它们是关于什么方面的?

王小川:这两个建议与信息化和科学研究高度相关。首先,我想谈谈医疗。医疗非常敏感。机器能代替医生吗?我今天不能做它。人工智能很容易导致人们偏离他们的视角。有些人认为医疗保健与互联网无关,所以我认为这样的建议有其意义。

王小川:用数字家庭医生解决包容性医疗的“最后一英里”

目前看医生既困难又昂贵,包括我去医院挂号,甚至挂号后去错了科室,我不得不回去再挂号。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中国整体医疗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目前,政府希望推广家庭医生,这是一个好主意,这样医疗服务可以直接惠及更多的人。但是就目前的社会资源而言,不可能每个人都在打电话时找到医生为你服务。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实现数字家庭医生,它承担着两个责任。

王小川:用数字家庭医生解决包容性医疗的“最后一英里”

首先,它为你提供了一些信息资源。我的病严重吗?你需要去医院吗?病人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情况。想知道自己健康状况的人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和互联网来解决这个问题。

王小川:用数字家庭医生解决包容性医疗的“最后一英里”

当今医疗的本质和核心内容是服务和诊断,这无疑需要在医院进行。但是,如果在医疗服务的前端发布一个新的功能,比如通过搜索引擎,与国内外医疗服务的合作可以为普通人提供权威的信息,这也将非常有帮助。

王小川:用数字家庭医生解决包容性医疗的“最后一英里”

第二,必须与医院搞好联系。如果发现病人有严重的问题,你可以告诉他去哪家医院和哪个部门诊断。我国提倡分级诊断和治疗:小病小医。如果病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他们会希望去综合医院。此时,数字家庭医生可以利用信息能力通过人工智能进行信息传输和用户分流。目前,已经有互联网公司拥有这种产品经验。我认为这应该成为我们国家医疗体系的一部分。在我的建议中,提到的方案之一是医疗协会,即在大医院和小医院的合作模式中,应该增加数字医生,形成大医院、小医院和数字家庭医生之间的医疗协会,使医疗服务和医疗知识可以直接进入千家万户。这是一个很大的想法,与我们国家提倡的互联网相一致。

王小川:用数字家庭医生解决包容性医疗的“最后一英里”

主持人:你认为这些想法在实施中会遇到什么困难?

王小川:前几年我们意识到互联网和医疗保健是高度相关的,并试图提供更专业和权威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积极与医疗系统沟通,努力做好本系统的工作。然而,目前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重视,很少有人意识到互联网可以解决一部分中国公民的医疗服务。家庭医生资源不足。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没有互联网的积极配合,我认为可能没有办法彻底解决为公众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

王小川:用数字家庭医生解决包容性医疗的“最后一英里”

我们已经发布了搜狗明医,这样你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医生,并获得足够的信息让你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不仅是我们,我认为包括余纯博士在内的许多在线医疗服务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即如何更好地与真正的主流医疗系统协调。

王小川:用数字家庭医生解决包容性医疗的“最后一英里”

目前,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顶层设计。从政府层面来看,我们认识到传统医疗机构有必要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提供此类服务。第二,用数字手段解决家庭医生的问题,让数字家庭医生解决问题,让消费者以更低的成本获得信息,选择去大医院还是小医院。第三,我们应该评估医疗资源向基层的下沉。医院不仅应该为来医院的病人服务,还应该为更大的群体服务。我们希望全民医保将很快到来。

来源:央视线

标题:王小川:用数字家庭医生解决包容性医疗的“最后一英里”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jk/5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