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6字,读完约4分钟
沙漠戈壁、恶劣的气候和恶劣的生活条件造就了新疆,许多人心中都有这样一幅图景。然而,一位来自上海的白衣天使,年近70岁,自愿来到新疆最困难的地区,用高超的医疗技术和军事责任感为病房和贫困山区的病人提供护理。她就是原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护理部主任姚。
姚在2002年退役后,她没有放过自己。参加各种自愿的免费诊所活动成了她最大的乐趣。2009年,67岁的姚得知上海市老龄委员会正在开展支持新疆的白银时代运动。她认为她的专业能力仍然可以发挥她的余热,并满怀激情地报名了
虽然我老了,但我仍然有边疆同胞需要的医学知识。我想更多地帮助他们。姚初到新疆时,被送往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当她到达时,她开始不停地工作
一天,医院送来了一个早产儿,体重只有860克。因为重量太轻,婴儿甚至不能保持自己的体温,整个皮肤像纸一样薄而脆,触摸时会破裂。医院的儿科医生一个接一个摇头,这绝对是不可能挽救的!
姚并不相信的话;她先仔细观察了一下情况;根据他体温低和容易感染的特点把他送到了暖箱;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姚每天都带着其他的护士给孩子们特殊的照顾。孩子的皮肤太薄,在清洁身体时很容易弄破皮肤并引起感染,所以她用纱布一点一点地擦去脏东西。孩子们不能正常进食,所以姚用滴管一滴一滴地把营养液喂到宝宝的嘴里。这一套工作做完后,姚就经常错过吃饭的时间。经过20多天的护理治疗,孩子终于出院了。姚觉得病人的健康是对我最好的回报,说了一句“上海阿帕”(妈妈)。
在新疆,姚除了在医院进行指导外,还经常到偏远的农村地区进行健康教育和免费门诊。从2009年到2013年,她走访了从南疆的喀什到北疆的克拉玛依的数百个村庄,全程8万公里。
如果我们只是去看医生,我们离开后将无法保留我们的经验和技能。我们应该尽力帮助和服务更多的病人。姚正是本着这一理念,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新疆各地的医务人员,以教学查房的形式进行临床护理指导,通过深入的查房和实地走访,引导护理人员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带动当地医院开展点带面的工作。与此同时,姚在新疆期间,每周都要做一次讲座,传授她丰富的急救和儿科护理的医疗护理经验。
我在库尔勒逗留期间,医院治疗了一名被火车严重伤害的病人。急诊部的医生凭经验认为他们救不了他。医生想起了姚教授的话,立即为病人建立了一个静脉通道,然后计算了一下输血量,插入了一个导管,又为病人恢复了系统的循环。滑向死亡线的病人获救了。姚局长,按照你教的方法,我救了一条命。感觉真好!听了医生的感叹后,姚对传递帮助和帮助的决心更加坚定。
姚每次来新疆后,都为当地医院制定了《护理绩效考核方案》,细化了护理考核的标准、内容和等级,使自己的经验形成了体系,优质的医疗服务成为常态。这样,我们将传递帮助,并在新疆留下一支医疗队。姚自豪地说道。
当姚支持新疆的时候,她不仅扮演了白衣天使的角色,而且成为了一位慈爱的祖母。在喀什噶普县期间,她遇到了两个穷学生:一个是杨静;另一个是阿曼古里。他们都被大学录取了,但是他们的家庭很穷,上不起大学。听到这个消息,姚郑重承诺将资助两名大学生每月生活费500元直到他们大学毕业。
在那之后,她经常在电话里告诉两个年轻人,他们应该在逆境中奋起,在生活中实现自我完善和自尊。这两个穷学生和姚成了朋友,顺利地从大学毕业了。阿玛古里还告诉姚:我想回新疆当一名教师,把你带给我的希望的种子更广泛地传播到这片广阔的土地上!
由于身体原因,姚在2014年以后不再去新疆寻求支持,但她并没有停止参与公益事业。那一年,她被中宣部评为最美丽、最有创造力的人。现在,姚经常参加讲座,呼吁更多的军队干部投资支持新疆的事业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最美丽的退役士兵]“离开一支不离开的医疗队”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jk/2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