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589字,读完约16分钟
建国7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固定资产投资,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措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结构逐步优化,投资质量不断提高,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发挥了关键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固定资产投资在弥补不足、增强优势和劣势、增加动能方面发挥了更加明显的作用,结构得到优化,质量得到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长15.6%。新中国成立初期,各行各业都在等待繁荣,国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从1953年到1980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7%,建设了一批国家工业化所必需的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化学、国防等基础工业项目,保证了国民经济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固定资产投资呈现高速增长趋势,投资增速明显加快。从1981年到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1%。十八大以来,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投资结构不断改善,投资质量不断提高。从2013年到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7%。
投资的快速增长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扩大了生产能力,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在过去的70年里,投资一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1978年,全国资本形成率为38.9%,2011年上升至48%,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深入挖掘内需潜力,经济增长转向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协调驱动。2018年,全国资本形成率为44.9%,总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4%。有效投资和消费升级之间的良性互动正在逐步形成。在过去的70年里,投资的快速增长有效地扩大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空。目前,中国已成为一个工业门类齐全的制造国,20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实现从瓶颈制约到优势支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大大改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城乡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投资为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更好生活的需求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和保障。
二、产业投资趋于合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1)第一产业投资稳步增长,农业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从1953年到1977年,第一产业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总计611亿元,占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的10.7%。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进,第一产业投资焕发出新的活力。从1982年到2018年,第一产业投资每年增长18.1%。第一产业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农业生产率水平。2018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功率达到10亿千瓦,比1949年增长1.2万倍;耕地灌溉面积达到6810万公顷,比1949年增加了3.3倍。
(二)第二产业投资取得显著成绩,制造业生产设备水平较先进。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集中投资156个重点工业项目,启动以国防工业为重点的三线建设,大规模引进先进设备。从1953年到1977年,全国全民所有制第二产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总计3283亿元,占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的57.4%,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基本形成。改革开放后,第二产业投资的活力得到有效释放。从1982年到2018年,第二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9.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国家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三对一、一减一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和扩大新的动能。2013年至2018年,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9.6%,其中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6.8%。制造业投资呈现加速结构优化和动能转化的良好态势,有效推动了制造业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向中高端转移。
(3)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带动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工业发展的重心逐渐转移到第三产业,这推动了第三产业投资的稳定快速增长。从1982年到2018年,第三产业投资年均增长20.4%,比总投资高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比重稳步上升,投资领先地位日益巩固。2018年,第三产业投资占总投资的59.3%,比1982年高13.3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2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的增长导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增加。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52.2%,比1978年增长27.6个百分点。
第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不断增强
(1)交通建设突飞猛进,综合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很快修复了受损的交通线路,恢复了水陆交通。从1953年到1977年,全民所有制交通企业基本建设投资总计840亿元,青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首都国际机场、京沪铁路等重大工程相继建成,改变了落后封闭的交通状况。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把加快交通运输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战略目标,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交通运输业投资快速增长。1996年至2018年,全国交通投资年均增长16.7%,形成了以铁路为骨干、公路、水路、航空为0+的综合交通网络。
(二)公共设施投资明显增加,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70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设施投资不断增加。2004年至2018年,国家公共设施管理投资年均增长23.3%,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截至2018年底,全国城市实际道路面积超过80亿平方米,1978年仅超过2亿平方米;建成64万多公里的城市排水管道,而1978年只有2万公里;城市供水、供气和集中供热条件大大改善,使城市居民生活更加舒适和方便。
(3)信息产业投资效果突出,网络实力基础增强。本世纪初,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中国抓住了产业发展的热点,投入巨资。从2004年到2018年,国家对信息传输产业的投资以每年5.8%的速度增长。2013年,国家出台了宽带中国战略和实施计划,大力支持投资优化和升级城乡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到2018年底,全国接入网基本实现光纤化,光缆线路总长度居世界第一。全国光网络城市全面建成,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水平领先世界。建成372万个4G基站,5G网络建设全面启动。随着信息传输产业服务能力的提高和新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正稳步走向网络强国之路。
(4)能源产业投资成效显著,能源安全不断加强。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能源供应能力不足的问题,国家优先发展能源产业。从1953年到1977年,全民所有制单位能源工业基本建设投资总计947亿元。改革开放后,能源产业投资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从1982年到2018年,国家对能源工业的投资年均增长15.4%。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神东矿区、三峡水利工程、酒泉千万千瓦风电场、秦山核电站、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一批重大能源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能源行业生产设备和装备水平显著提高,能源供应能力大幅提升。2018年,中国能源总产量接近38亿吨标准煤,是1949年的158倍。水电、火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
第四,有序运用区域投资,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从1964年到1980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国家投资2000多亿元进行三线建设,约占同期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40%,投资了一批中西部铁路、石油、机械、电力等项目,有效改善了中西部地区发展基础薄弱的状况。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导和前沿,东部地区的投资走在了前列。从1983年到1996年,东部地区投资增长迅速,年均增长率为25.6%,占全国投资的60.2%,高于1983年的47.3%。自1999年以来,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先后做出了开发西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增速明显加快。2000年至2018年,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为21.5%,西部地区为22%,东北地区为16%,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
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新的区域增长一直蓬勃发展。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在一带一路、京、津、冀重点实施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三大战略,催生了新的区域投资发展空区域。2018年,一带一路政策涉及的18个地区的投资增长了4.5%;长江经济带覆盖的11个省市总投资增长9.3%;有序推进京津冀协调发展,北京副中心和熊安新区投资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在完善四大板块和三大战略总体发展战略的同时,海南港、粤港澳大湾区、中部城市群和国家新区建设蓬勃发展,区域投资发展呈现新格局。
5.住房和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城乡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1)住房保障工程大力推进,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形成。20世纪五七十年代,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城镇以单位为主体,农村以家庭为主体,努力为城乡居民提供住房。改革开放后,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自1995年以来,为了更好地保护城乡中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条件,国家开始实施住房项目,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住房建设。截至2006年底,中国保障性住房累计竣工面积超过13亿平方米,有效解决了约1650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2008年,全国开始棚户区改造。到2012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共投入4000多亿元进行棚改,完成棚户区改造1260万个。这一时期,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地震灾区大力推进危房改造。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的经济适用房建设进入了快车道。2014年和2018年,全国共启动城市棚户区改造2912万套;截至2019年3月,农村地区重建了600多万套贫困家庭危房,有效满足了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
(二)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住宅建设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后,房地产开发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从1987年到2018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达到99万亿元,年均增长24.8%。2018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达到97938家,比1987年增加95432家,住房建筑面积达到82.23亿平方米,比1997年增加17.3倍。随着住房投资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从1983年到2018年,全社会住房投资年均增长17%,其中农民住房建设年均增长10.9%。居民的生活条件有了显著改善。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平房和管状建筑已改造成现代化的完整住宅,拥有独立的厕所、厨房、淋浴、供暖、供气和供水设施等。无数的家庭已经生活了又生活,生活和生活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第六,新的动能投资有许多亮点,促进了新产业和新形式的出现
(a)高科技产业投资呈现新的亮点。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产业结构开始向高端化和现代化迈进,对高技术产业的投资快速增长。2013年至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6.9%,比全社会增长6.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5%,增速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5.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20.3%,增速比全部服务业投资高8.2个百分点。目前,航空航天、卫星导航、智能手机、计算机、电子通信等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形成系统完整、配套设施齐全、能力强大的产业生态系统,正在向全球产业链高端发展。
(二)科研投资的新变化。技术进步和创新是实现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中国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国家整体发展的核心位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累计研究和试验发展支出超过9万亿元,年均增长11.4%。对科研相关产业的投资快速增长。2013年至2018年,国家对科研和科技服务业的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长18.7%。其中,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投资增长30.4%,专业技术服务投资增长12.8%,研究和实验开发投资增长11.9%。一批基础科研能力建设和重大科技建设项目相继完成,500米球面射电望远镜、全超导非圆散裂中子源研究平台、上海光源线站等科研设施已经验收并投入使用。
(三)绿色节能投资已成为新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投资快速增长,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向绿色发展的转型。从2013年到2018年,中国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行业的投资每年增长31.4%。2018年,中央财政投入2555亿元用于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造林面积707万公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4个。清洁能源投资继续增长。从2013年到2018年,包括核能、风能和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投资年均增长13.8%,比所有发电投资增长快7个百分点。
7.民生投资大幅增长,人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一)教育投资快速增长,教学条件发生显著变化。70年来,中国在教育投资和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普及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从1982年到2018年,全国教育投资年均增长18.3%,保持较高水平。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建成各类学校近52万所。为确保教育公平,2013年和2018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共投入5426亿元,用于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截至2018年底,改造项目完成校舍面积达到规划建筑面积的98.3%,购置教学设施和设备达到99.7%。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二)卫生投入不断增强,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健康是人们过上更好生活的最基本条件。从1982年到2018年,国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投资每年增长20%,基本医疗保健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18年,中国有近100万家医疗卫生机构,而1949年为3670家。其中,医院数量达到33,009所,而1949年为2,600所;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40万张,比1949年增加837万张。建成养老服务机构近3万个,提供养老服务床位746多万张。城乡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大幅提高。
(3)文化旅游投资继续扩大,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迅速增加,推动了文化及相关领域投资的持续增长。2013年至2018年,全国文化及相关领域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18.1%,其中文化艺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0.5%,创新多元化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正在形成。旅游经济持续繁荣,景区投资建设大踏步前进。从2013年到2018年,中国公园和景点投资年均增长率高达27.8%。
8.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再生产的活力和动力已经扩大
改革开放前,全民所有制单位的投资占绝对优势,而其他主体的投资比例相对较低。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种市场主体的投资热情得到激发,国有、集体、股份制、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投资格局逐步形成。2018年,中国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占28.6%,股份制经济占30.1%,私营个体经济占34.6%,外商投资、港澳台占4.5%。2003年至2018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为22.4%,比全社会高2.8个百分点。私人投资比例从2003年的38.1%上升到2018年的62.6%,成为推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70年的辛勤劳动,70年的春秋。中国的投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扩大再生产促进了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整个经济周期,为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势头的关键时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新时期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新的发展观,充分发挥投资在优化供给结构中的关键作用,合理扩大有效投资,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不断提高投资质量,为促进经济社会优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注:[1]1981年以前,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为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1981年以后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国家统计局投资司)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发展的关键——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cj/1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