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6字,读完约3分钟
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3》而走红的章丘铁锅,年初创造了“洛阳纸贵,章丘无锅”的神话,却没能打破“红只一年”的魔咒,突然“失宠”,遭遇“滑铁卢”。
最近,“送凉歌”和“滞销品”的歌声又让章丘铁锅成了热门词汇。与春节期间“万人空巷”和“一壶难求”的盛大场面不同,这次“爆棚”是由于“假货泛滥”和“口碑滑坡”。
7月7日,记者采访了章丘铁锅“同生勇”、“镇三环”品牌领军人物刘。他说,目前,工厂的工匠人数已经从年初的40多人增加到1450人,产品始终供不应求。"品牌花盆的销量没有下降,销售也没有放缓."只有一些家庭作坊式的制罐点在囤积,因为他们只知道打铁的技巧,不擅长操作和销售。
“同胜用”和“镇三环”品牌店被迫发布“说服”声明,以确保质量,并不再接受订单。刘说,在暂停期间,网上销售的大部分产品都不是真正手工制作的章丘铁锅。
记者在网上购物平台上搜索“章丘铁锅”,发现很多商店都有“手制”、“无涂层”、“不粘锅”等卖点,价格从70-80元(人民币,下同)到数百元不等。然而,最畅销的商店位于临沂、北京、金华、广州等地,而不是章丘和济南。
“几十万年来,铁锅默默地忍受着人类的烟火,从来没有人注意过它。突然它是红色的,有更多的正确和错误。”刘告诉记者,假冒伪劣商品四处蔓延,砸碎了章丘铁锅的招牌。越来越“肆无忌惮”的山寨锅让刘、等品牌运营商非常担心。为此,“同升勇”和“镇三环”在5月中旬推出了不同类型的铁锅,让消费者了解真品,辨别假货。
手工打造的章丘铁锅上可以看到锤痕,但锤坑不能碰。"勺子的底部是亮白色的."。刘介绍说,市场上的仿制品都是用机器在锅底印上图案,俗称“印花锅”,用手可以很好的触摸到锤坑。
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章丘铁匠的继承人牛启胜也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手工铁锅。机器锅通过热板滚线,锤击痕迹完全相同。密度比手动锅低得多,烹饪效果也差。“章丘铁锅之所以能让消费者爱上它,是因为它的工艺精湛,质量上乘。”
牛启生家的铁锅至今还没有在网上出售。他们是通过电话和门到门预订的。目前,订单已经下到今年年底。虽然消费者对铁锅的需求很大,但老铁匠始终坚持使用古老的锻造技术,继承章丘铁匠文化,保持章丘铁锅招牌的优良品质,每人每天锻造两个铁锅。
“双牛铁锅”品牌负责人牛在接受采访时说,章丘铁锅一夜成名,当地村民争相加入打铁行列,以增加收入。然而,由于环保、质量等问题,在政府部门的监管下,不合格的家庭作坊相继被关闭。"只有坚持常规手工制作,精益求精,我们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山东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月潭认为,章丘铁锅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是工匠精神的代表。纯手工锻造的技术很难实现大规模开发,如果只追求利益,很容易失去质量。
刘月潭建议,在品牌管理方面,企业应采用差异化的理念和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新媒体平台,传播真实内容,巩固传统技能,保留传承的根基。在市场监管层面,地方政府应严格查处和取缔假冒伪劣产品,恢复非传统品牌的声誉,重建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来源:央视线
标题:网红章丘铁锅失宠记:红不过一年 部分家庭作坊囤积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33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