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197字,读完约15分钟
就业是最大的生计。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保持就业形势长期稳定,促进就业总量持续增长,调整优化就业结构,就业质量显著提高,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对稳定经济社会大局,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深化就业和创业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强化各方面重视和支持就业的导向,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为促进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多优质就业机会,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首先,就业规模继续扩大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总就业人数从1949年的1.8亿增加到2018年的7.8亿,增长了3.3倍,其中城镇就业人数达到4.3亿,比1949年增长了27.3倍。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0年代:就业人数迅速增加。1949年,中国有就业人口1.8082亿,其中城镇就业人口1533万,大量城镇劳动者失业。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失业,同时积极发展经济,努力扩大就业。1952年,城镇就业人口迅速增加到2486万。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就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中国就业人口达到2.3771亿,比1949年增加了5689万,年均增长率为3.5%。城镇就业增长较快。1957年,城镇从业人员达到3205万人,比1949年增长一倍多,年均增长9.7%。
(二)从大跃进到改革开放前:就业人数增长缓慢。1958年以来,中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就业规模波动大,增长缓慢。1958年,城镇就业人口每年增加近2100万,1961年和1962年,每年减少近800万。1978年,中国就业人口为4.0152亿,城镇就业人口为9514万。在过去的20年里,年均增长率分别仅为2.1%和3.0%,增速明显放缓。
(三)改革开放后:城市就业继续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多种措施创造就业,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有效结合。2018年,中国就业人口7.7586亿,其中城镇就业人口4.3419亿,比1978年增长3.6倍,年均增长3.9%。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的背景下,党中央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大力发展服务业,突出创业带动就业。中国城镇就业总量增加了6300多万人,年均增长1000多万人。
第二,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城乡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不断优化,就业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一)城市就业比例超过一半。1949年,中国城镇就业人口仅占总就业人口的8.5%,大部分工人在农村就业。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复苏,特别是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被吸引到城镇工作。1978年,城镇从业人员达到9514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23.7%。在过去的30年里,城镇就业比重提高了15.2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5个百分点。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释放了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城镇就业人数迅速增加。2014年,城市就业比例首次超过农村,达到50.9%。2018年,城镇从业人员达到43419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56.0%,比改革开放之初增长32.3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8个百分点。
(二)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最大产业。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工业基础薄弱,服务业发展滞后,绝大多数工人以农业为生。1952年,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比例为83.5%,而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例分别仅为7.4%和9.1%。随着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基地的初步形成,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迅速增加。1978年,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比例下降到70.5%,而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例分别上升到17.3%和12.2%。
改革开放后,第三产业分别在1994年和2011年超过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成为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2014年,第一产业成为就业人口比例最低的产业。2018年,中国三大行业从业人员分别为2.0258亿人、2.139亿人和3.5938亿人,分别占26.1%、27.6%和46.3%。服务业主导的现代模式逐步形成,就业结构更加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蓬勃发展,2013年至2018年,就业人口比例年均增长1.7个百分点,比1978年至2012年增长约1.0个百分点。
(3)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城市业主的一个渠道。新中国成立时,个体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仍占很大比重,个体劳动者占城镇就业人口的47.2%。到1956年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个体私营经济全面萎缩。1978年,城镇从业人员9514万人,其中只有15万人是个体经营者,其余集中在国有和集体单位。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数迅速增加。2018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比例从1978年的0.2%上升到83.6%,其中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3952亿人,个体从业人员1.044亿人,分别占城镇从业人员的32.1%和24.0%。
(4)从业人员素质大幅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的文化和教育非常落后,工人普遍是文盲和半文盲,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就更少了。通过发展正规学校教育、组织扫盲班、夜校和其他形式,工人的文化素质迅速提高。改革开放后,教育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随着市场化就业机制的逐步形成,劳动者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增强自己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根据初步估计,与1982年相比,受过大学以上教育的就业人口比例从0.9%增加到20.1%;受过高中教育的人口比例从10.5%上升到18.0%;初中教育人员的比例从26.0%上升到43.2%;受过小学及以下教育的人口比例从62.6%下降到18.7%。
第三,就业质量显著提高
新中国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就业总量增加、结构优化的同时,就业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促进高质量就业的工作得到了强调。在经济发展和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就业质量显著提高。
工资收入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平均工资增长缓慢。从1952年到1978年,所有雇员的平均工资从445元增加到615元,增长了38.2%。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仅为10.3%。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此外,政府出台了最低工资标准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快速增长。2018年,中国城镇非私营企业职工平均工资达到82461元,是1978年的134倍,年均增长13.0%。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了18.3倍,年均实际增长率为7.7%。
(二)就业稳定性不断提高。改革开放打破了固定工人的限制,打破了铁饭碗,取消了铁帽,实行了劳动合同制,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激发了工人的创造力。但与此同时,企业也逐渐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拒绝签订劳动合同,随意解雇员工。国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劳动执法,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在保持劳动力市场活力的同时,就业稳定性不断提高。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18年,全国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的集体合同175万份,在有效期内,覆盖员工1.55亿人。
(3)工作和生活更加平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实行单一休息制,全年共有59个法定休息日。改革开放后,为了充分保障员工的休假权利,经过多次改进,终于形成了双休息制。加上法定假日和带薪年假,年休息日可达120多天。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工时制度和加班费用等。企业用工更加规范,减轻了加班用工,有效减轻了工人的工作负担。截至2018年底,中国企业员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46.0小时。
(4)劳动保障不断加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的劳动保障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城镇到农村、从企业职工到城乡居民、从不完善到相对完善的发展过程,实现了从单位福利到统筹互助的社会保险的转变。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劳动保障制度。2018年,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从1989年的5710万增加到9.4293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从1993年的290万增加到13.4452亿。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从1992年的7443万增加到19643万。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从1993年的1104万增加到23874万;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从1993年的557万增加到2.0434亿。
第四,就业形势长期保持稳定
70年来,中国一直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就业放在首位。针对不同发展时期面临的不同就业压力,及时采取不同的就业政策,改革就业管理体制,妥善解决就业矛盾,整体就业形势稳定,就业形势长期保持基本稳定。
(一)尽快解决旧中国遗留的就业问题。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城镇失业人口达到474.2万人,失业率高达23.6%。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稳定就业的措施,执行将前政府公职人员和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的雇员外包出去的政策,兼顾公营和私营企业,支持劳资双方的利益,采取了诸如救济前失业者、生产自救等措施。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就业,如招聘、介绍就业和自营职业。到1952年,城镇失业人数减少到376.6万人,失业率下降到13.2%。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就业形势进一步改善。到1957年,当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城市失业率进一步下降到5.9%。
(二)及时处理知青就业问题。改革开放前,大批知识青年集中到农村回到城市。从1975年到1979年,有1000多万知青返回城市,城市就业压力逐渐加大。1979年,城镇累计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人,其中仅劳动部门登记的就有5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5.4%。1980年,党中央提出了“三个结合”的就业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劳动部门的就业介绍、职工自愿组织就业和自主创业。这是中国就业理论和就业政策的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就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开始。新政策实施后,当时的城市就业矛盾很快得到解决。1982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3.2%,包括知识青年进城在内的城镇失业问题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解决。一九八四年,登记失业率进一步下降至1.9%。
(三)妥善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富余人员问题日益突出,减员增效成为国有企业解决困难的重要途径。1998年至2002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总数为2023万人。加上1998年以前积累的下岗职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总数达到2715万人。在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同时,党和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减免税费、小额担保贷款、培训补贴、就业服务等一系列政策,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1998年至2005年,共有1975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到2005年底,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从650多万人的峰值下降到61万人,国有企业集中下岗职工对城镇就业的影响基本消除。
(4)积极应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带来的新的就业形势。十八大以来,面对就业总量压力巨大、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的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就业工作规律,在充分发挥传统动能增加就业的同时,积极培育和拓展新动能,大力发展服务业。 优化经营环境,鼓励创业创新,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2013年至2018年,大学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得到保障,新的就业形式和新的就业机会不断涌现;全国城镇每年新增1300多万个就业岗位;全国城市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0%左右的低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也保持在4.0%左右;劳动力市场运行平稳,需求人口比率保持在1.0以上。
5.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就业管理体系,劳动力市场几乎完全消失。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随着三结合就业政策的出台,城乡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企业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劳动就业自主权逐步扩大,劳动力市场快速发展。
(一)劳动力市场的法律制度越来越完善。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此后,中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法律法规,确立了市场化就业机制的法律地位。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明确了劳动关系各主体的法律地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各类企业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保障了企业自主劳动和个人自主择业的权利,为劳动力市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2008年,中国实施了《就业促进法》,明确了就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强化了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完善了市场化就业机制,为积极就业政策的长期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完善了劳动合同制度,明确了劳动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二)劳动力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增强。经过几十年的培育和发展,中国劳动力市场逐渐成熟,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增强。一是就业渠道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通过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个体经营和各种新的就业形式就业,大量农民工选择进城就业。第二,就业形式多样化。许多新的就业形式不再有严格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兼职就业、自由职业者就业和互联网平台上的就业不断出现。第三,就业观念市场化。工人们愿意为工作或更高的收入而流动,打破了城乡、地区、行业和所有制之间的界限,新的就业概念,如自营职业、自营职业和终身学习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3)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从2002年开始建立积极就业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2005年进一步扩大积极就业政策,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形成了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创业与就业的紧密结合更加突出,支持新的就业形式发展,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升级。随着全国劳动力月调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城镇失业率正式公布,就业指标体系和就业形势评价体系得到完善,为就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中国已逐步建立起覆盖省、市、县、街道(镇)、社区(村)的五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截至2018年底,全行业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5,700家,帮助2.28亿劳动者实现就业、择业和移动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就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就业管理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特色的劳动力市场日益完善,就业人数大幅增加,就业形势长期保持稳定。但是,中国就业总量压力仍然很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妥善解决就业问题仍然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新时期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改革,坚持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坚持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坚持城乡就业协调发展不停顿,增强信心,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在线直播
标题: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形势长期稳定——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地址:http://www.ynszhpbzjk.net/ysxw/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