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744字,读完约17分钟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建设交通强国纲要》全文如下。
建设交通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大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它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主导领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新时期做好交通运输工作的总出发点。为了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特制定本纲要。
一、一般要求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四个综合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方体制改革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牢牢把握交通先锋的定位,适度超前。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推动交通运输发展由追求速度和规模向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注重整合和融合转变,由依靠传统因素向注重创新驱动转变,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建设人民满意、强支撑、世界领先的交通运输强国。
(2)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们将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交通建设任务和发展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十三五”规划任务,为交通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交通强国建设将分两个阶段推进。
到2035年,它将基本成为一个运输大国。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支持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明显增强;随着快速网络的发展,完善的干线网络和广泛的基础网络,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基本形成全国123个旅游交通圈(大城市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个快速货运圈(中国1天配送,周边国家2天配送,全球主要城市3天配送)。旅客联合运输方便、顺畅,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智能、安全、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基本缓解,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成,关键交通设备先进安全,人才队伍优秀,市场环境良好;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交通运输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到本世纪中叶,一个人民满意、支持有力、走在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将全面建成。基础设施规模和质量、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能力、智力和绿化水平居世界前列,交通安全水平、治理能力、文明水平、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综合服务和保障,人民享受良好的交通服务。
二是基础设施布局完善,立体互联
(一)建设现代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在国家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土地空规划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协调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管道、邮政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完善多层次网络布局,优化现有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应,实现立体互联,增强系统灵活性。加强西部弥补不足,促进东北地区升级,推进中部大通道和大枢纽建设,加快东部地区优化升级,形成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新格局。
(二)构建便捷畅通的城市(组团)交通网络。建设城市群综合交通网络,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城市(郊区)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融合发展,完善城市群高速公路网,加强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促进城市整体性、系统性和成长性,统筹城市功能和土地利用布局,科学制定和实施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推进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完善快速路、主次干道、支路等城市道路网络和合理结构,开放道路微循环,改善道路可达性,完善城市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提高步行和自行车等出行质量,完善无障碍设施。科学规划和建设城市停车设施,加强收费、加氢、加气和公交站等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
(三)形成覆盖面广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全面推进四号乡道建设,加快铜村集团硬化道路实施,建立规范、可持续的管理和保护机制。推进农村交通建设、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地区和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的交通建设。大力推进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和垦区交通发展,实现交通便利带动扶贫。深度贫困地区的交通建设项目应尽可能向农村和家庭倾斜。推进资源丰富、人口相对集中的贫困地区铁路建设,在条件允许的地区推进旅游、农业经营、应急救援等综合机场建设,加强农村邮政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依托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海港枢纽、航空枢纽和邮政快递核心枢纽,建设一批国家和区域交通枢纽,推进综合交通枢纽综合规划建设,提高中转换装水平,完善集散体系。大力发展枢纽经济。
第三,运输设备先进、适用、齐全、可控
(一)加强新型汽车的研发。实现3万吨重载列车和250公里时速高速轮轨货运列车的重大突破。加强智能网络化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调)的研发,形成独立可控的完整产业链。加强大中型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船、极地航行船、智能船和新能源船的自主设计和建设能力。完善民用飞机产品谱系,在大型民用飞机、重型直升机、通用航空空设备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加强特种设备的研发。推动隧道工程、全跨吊装设备等工程机械设备的研发。研发水下机器人、深海潜水设备、大型溢油回收船、大型深海多功能救助船等新设备。
(3)促进设备技术升级。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智能、数字化、轻量化、环保的交通运输设备和成套技术设备。智能高速铁路、智能道路、智能航运、自动码头、数字管网、智能存储和分拣系统等新设备和设施被广泛用于开发新一代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高国产飞机和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加强R&D民航空发动机制造和适航认证体系建设。推广应用交通设备智能检测、监控和运行维护技术。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和高消耗低效运输设备。
第四,交通服务方便、舒适、经济、高效
(a)促进旅行服务的速度和便利。建设以高铁和航运为主体的大容量、高效率的跨区域快速客运服务,提升主通道客运能力。完善航空空服务网络,逐步加密机场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区域航空空服务,促进分支机构之间的有效联系,提高航空空服务能力和质量。提高城市群轨道交通通勤水平,推进城际道路客运公交运营模式,构建客运联合运输体系。加强城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鼓励和引导绿色公交出行,合理引导个体机动出行。推进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确保城乡居民都能利用。
(二)创建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优化运输结构,加快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等重点工程建设,促进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和水路有序转移。促进铁水、公共铁路、公共水、空陆地等多式联运的发展,促进标准化设施设备的跨模式快速换装和转运,形成统一的多式联运标准和规则。充分发挥道路货物运输的门到门优势。改善航运空物流网络,提高航运空货运效率。推进电子商务物流、冷链物流、散货运输、危险品物流等专业化物流发展,促进城际干线运输与城市终端配送有机衔接,鼓励发展集约型配送模式。综合利用多种资源,完善农村流通网络,促进城乡双向流通。实施减免税政策,优化物流组织模式,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3)加快新格式和新模式的开发。深化交通运输和旅游一体化,推进特种列车、风景公路、航道、自驾房车营地、游艇旅游和低空航班旅游发展,完善客运枢纽、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交通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共享交通,构建基于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服务体系,实现出行即服务。在互联网上发展高效物流,创新智能物流运作模式。培育充满活力的通用航空空和城市(郊区)铁路市场,完善政府采购服务政策,稳步扩大短途运输、公益服务和航空空消费市场规模。建立全球快递服务体系,促进邮政普遍服务升级。加快快递业务的拓展、效率和数字化转型,拓展供应链服务、冷链快递、即时直运等新业务模式,推进智能收投终端和终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发展无人机(车)物流配送和城市地下物流配送。
5.科技创新充满活力和智慧
(a)加强关键尖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世界科技前沿,加强有可能导致交通运输行业转型的前瞻性、颠覆性技术研究。加强汽车、民用飞机、船舶等设备动力传动系统的研发,突破高效、大推力/大功率发动机设备关键技术。加强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协调运行服务技术、城市综合交通协调管控技术、基于船岸协调的内河航行安全管控和应急搜救技术的研发。合理统筹技术储备的研发,如600公里/小时高速磁悬浮系统、400公里/小时高速轮轨(含变轨距)旅客列车系统、低真空带管高速列车(隧道)。
(2)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的深度融合。提升数据资源,助力交通发展,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交通服务网络、能源网络和信息网络的整合和发展,建设无处不在的先进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系统,深化交通公共服务和电子政务发展。推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3)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鼓励交通行业各类创新主体建立创新联盟,建立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机制。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实验室、试验基地、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增加资源开放共享,优化科研经费投入机制。构建适应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标准的有效供给。
第六,安全性完善可靠,响应速度快
(a)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投入,提升重点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构建现代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推进优质产品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维护,加强基础设施运行监测和测试,提高维护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增强设施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加强车辆质量控制确保运输设备安全。
(二)完善交通安全生产体系。完善依法治理体系,完善交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完善安全责任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明确部门监管责任。完善防控体系,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建立运输设备和工程第三方认证体系。加强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和评估。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增强科技应用能力,加强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完善保障体系,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建立自然灾害交通防控体系,提高交通防灾抗灾能力。加强交通安全综合管理,切实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三)加强交通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健全综合交通应急管理体系、法律法规和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救援专业装备、设施和队伍建设,积极参与国际应急救援合作。增强应急救援的社会协调能力,完善征地补偿机制。
七、绿色发展、节约集约、低碳环保
(a)促进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加强土地、海域、无居民海岛、海岸线、空域等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提高海岛土地利用效率。加强旧设施的更新和利用,促进建筑材料和废旧材料的再生和综合利用,促进快递邮件包装的绿化和减量化,提高资源再利用和回收水平,促进交通资源回收产业的发展。
(二)加强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优化交通能源结构,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应用,推进道路货运节能减排,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和城市物流车辆电气化、新能源化和清洁化。开展柴油汽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协调油、路、车治理,有效防治道路交通污染。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对船舶排放区的污染物控制标准和要求,推进船舶和港口的污染防治。降低交通沿线的噪声和振动,妥善处理大型机场的噪声影响。开展绿色旅游行动,倡导绿色低碳旅游理念。
(3)加强交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严格实施生态修复、地质环境修复和土地复垦,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贯穿于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的全过程。推进生态选线和选址,加强生态环保设计,避开耕地、林地、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空的土地。建设绿色交通走廊。
8.开放合作是全球性的,互利共赢的
(a)建立一个相互联系的全球运输网络。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为主体,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完善航运与民航的全球互联互通,建设世界级国际航运中心,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拓展国际航运物流,发展国际铁路列车,推进跨境道路运输便利化,大力发展航运+物流枢纽,构建国际配送物流供应链体系,打造海陆新通道。维护重要国际航运通道的安全和畅通。
(二)加大开放力度。吸引外资进入交通领域,全面实行入境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共同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鼓励国内运输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运输市场合作,建设世界级运输企业。
(3)深化国际运输合作。增强国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国家、社会、企业多层次的合作渠道。拓展国际合作平台,积极构建新的交通运输平台,吸引重要的交通运输国际组织落户中国。积极推进全球交通运输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推动交通运输政策、规则、体系、技术和标准的引进和退出,积极参与国际交通运输组织框架下的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增强交通运输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九、人才队伍优秀专业、创新敬业
(一)培养高层次交通科技人才。坚持高精度、低技能导向,培养一批战略性科技人才、领军型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团队,培养交通运输前沿创新人才,支持各领域、各学科人才进入交通运输相关产业。推进高端交通智库建设,完善专家工作体系。
(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交通工作者队伍。弘扬劳动模范和工匠精神,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大力培养支持中国制造业和制造业创新的交通技术人才队伍,构建适应交通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建设高素质的专业交通干部。落实建设高素质专业干部队伍的要求,建设一支忠诚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注重专业能力培养,增强干部适应现代综合交通发展要求的能力。加强优秀青年干部队伍建设和国际运输组织人才培养。
X.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一)深化行业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完善综合交通法规体系,推进重点领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不断深化铁路、公路、水路和空域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适应综合运输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国有铁路企业股份制改革和邮政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统筹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加快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强规划协调,实现多法规一体化和多法规一体化。
(2)优化商业环境。完善市场治理规则,进一步推进分权,打破地区壁垒,防止市场垄断,完善运输价格形成机制,构建统一、开放、竞争的现代运输市场体系。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新机制。
(3)扩大社会参与。完善公共决策机制,实行合法民主决策。鼓励交通行业组织积极参与行业治理,引导社会组织依法自治,规范自律,拓宽公众参与交通治理的渠道。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立健全公众监督机制。
(4)培育交通文明。推进优秀交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加强重要交通遗迹和现代交通重大工程的保护、利用和精神挖掘,讲好中国交通故事。弘扬以两条道路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和民航英雄单位精神为代表的交通运输精神,增强行业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提高交通参与者的文明素质,引导文明出行,创造文明交通环境,促进全社会交通文明大幅度提高。
XI。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的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建立交通强国建设的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调、上下联动、军民互动,全面有序推进交通强国建设。
(二)加强金融安全。深化交通投融资改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化融资、风险可控的金融担保和运营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保障体系,鼓励运用多元化市场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强国建设,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三)加强实施管理。各地区、各部门要提高对交通强国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科学制定配套政策和公共资源配置,促进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税收、金融、投资、工业、贸易等政策与交通强国建设的协调,部署一批重大项目,合理规划交通强国建设进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率先建设交通强国。交通运输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跟踪分析、监督指导,建立交通运输权评估指标体系,重大问题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在线直播
标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建设交通强国纲要》
地址:http://www.ynszhpbzjk.net/ysxw/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