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87字,读完约5分钟
当时,轻轨列车穿过了千山,有70多年历史的鞍山钢铁有限公司就在那里。怀着深厚的感情看着它,那是他一路上自己的脚印:
从民国第一座钢水炉,到安钢宪法的诞生,再到“九五”期间的大规模技术改造,再到跻身世界500强、拥有近4000万吨钢产能的钢船,安钢不再是安钢,安钢依然如故。
9月21日,由中央网络办组织的主题为“新时期振兴东北”的采访团来到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随着100米高炉的轰鸣声,法制网记者看到,曾经属于鞍钢的民国钢铁工业的长子时代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是在这个开拓进取的新时代中绽放。
从废墟中站起来
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16年,原名鞍山钢铁学院和昭和钢铁学院。
1948年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沈阳,整个东北地区获得解放。12月26日,东北管委会批准成立鞍山钢铁公司,这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的钢铁生产基地。
然而,当时中国的钢铁年产量还不到10万吨,这还不足以让每个家庭使用一把菜刀。炼钢材料和设备极其稀缺,铁水在高炉中凝固,这是鞍钢的原貌。
此时,英雄孟泰挺身而出。他带领他的同事们在工厂里挖掘冰雪、收集机器零件、吃饭睡觉,并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提炼出第一批铁水和第一批钢水。
这时,走在时代前面的王崇伦出现了。他先后发明了七种工具和夹具,并发明了通用工具轮胎。鞍钢党委宣传部部长王帅告诉记者:王崇伦在一年内完成了几年的生产任务,成为中国第一个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一线工人。
短短几年,鞍钢从废墟中站起,有力地支撑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顺利启动。“一五”期间,鞍钢产量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水平,每年生产的钢铁产品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鞍钢宪法的诞生与三线建设
1953年12月26日,由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7号高炉组成的鞍钢三大工程竣工投产,标志着以重工业为核心的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
国家对鞍钢复工的支持,带动了鞍钢对国家建设的支持,钢铁基地遍地开花。
鞍钢股份在承载着中华民国第一炼钢厂耀眼光环的同时,也发挥了多种作用,不仅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钢材产品,而且还向新建钢铁企业输送了大量的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和技术工人。
1960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批准的《鞍山市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委员会关于工业战线运动的报告》中,对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作了科学的总结,强调要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和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实行工人、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即两个参与、一个变化、三个结合的制度。
当时,毛泽东把“两个参与、一个变化、三个结合”的管理体制称为鞍钢章程。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安钢向各地输送了12.5万名钢铁建设人才,扶持了包钢、武钢、攀钢等10多家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安钢人探索的技术创新和革命经验在全国工业企业中广泛传播。
那时候,鞍钢真的像个哥哥。王帅说:把你自己的技术、资金、人才和其他资源都拿出来,全力支持其他兄弟姐妹的成长。
长子的压力
30年的超负荷运行使鞍钢的压力增加了一倍,疲劳开始显现:设备陈旧,生产成本高,炼铁高炉多次大修,开炉冒烟,让人喘不过气来
从“九五”开始的大规模技术改造为鞍钢带来了一个转折点。在资金紧张、产量稳定的压力下,鞍钢努力实现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率,为一批老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探索了一条新路。
21世纪第二个十年,国内钢铁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鞍钢一度连续五年亏损。
在深化供方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鞍钢贯彻改革引领、创新驱动、质量提升、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的工作要求,坚定不移地提炼和壮大主钢产业,协调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不断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了一钢多业并举。
鞍钢还加快了智能制造的步伐,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变。王帅告诉记者:我们一直在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力争成为高端人才的聚集地、行业技术的领导者、未来科技的探索者,力争成为行业最具竞争力的钢铁旗舰。
鞍钢不再是鞍钢,鞍钢将永远是鞍钢
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进入新时代,形成了集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轧钢、炼焦、耐火、电力、运输、技术研发于一体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拥有热轧钢板、冷轧钢板、镀锌板、彩涂板、冷轧硅钢、重轨、无缝钢管、型材和建筑材料等完整的产品系列。
令人惊讶的是,当你走进鞍钢时,你看不到的不是巨大的厂房和高炉,而是充满你眼睛的绿色和活力。王帅表示:鞍钢始终把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断拓展清洁、绿色、低碳钢铁产业的发展内涵。
2008年,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绿色示范工厂——鲅鱼圈钢铁新区在渤海湾建成,成为钢铁企业利用清洁能源的示范基地。
所以在你面前,两件伟大的事情同时出现:一件是太阳,宇宙骄傲的儿子;一个是鞍钢,中国钢铁工业的基地。(摘自郭小川的诗)
在这片郁郁葱葱的土地上,巨大的烟囱拔地而起,仿佛带着希望看着鞍钢的发展,看着鞍钢精神的传承,看着这里生产的钢铁,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新时期振兴东北]“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精神仍在传承,方向始终坚定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xw/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