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978字,读完约25分钟

核爆战士重度烧伤的临床研究

    喻三保  2024年7月25日

摘要

本文深入研究了核爆战士重度烧伤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核爆炸通过冲击波、高温及辐射等致伤因素造成严重伤害,重度烧伤临床特征复杂且治疗难度大。致伤机制方面,冲击波可致内脏破裂、骨折等;高温引发重度烧伤,创面污染严重且愈合困难,易引发休克等并发症。病理生理变化表现为感染风险高和休克发生机制复杂。临床表现上,皮肤损伤有明显特征,烧伤程度分四级,创面污染且受放射性物质沾染难愈合;全身症状多样,各系统功能受影响,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治疗方法包括紧急救治和后续治疗,紧急救治要处理创面、防治休克,后续治疗有手术和康复治疗,包括严格控制感染、营养支持、功能恢复和心理干预。研究为核爆炸伤员救治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但因核爆炸事件特殊性,研究存在局限性。未来需加强致伤机制研究,提高救治水平,探索新方法新技术。

关键词:核爆战士;重度烧伤;临床特征;治疗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conducts an in-depth study on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severe burns in nuclear explosion soldiers. Nuclear explosions cause serious harm through wounding factors such as shock waves, high temperatures and radiation. Severe burns have complex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reat treatment difficulties. In terms of injury mechanism, shock waves can cause visceral rupture, fractures and other injuries; high temperature causes severe burns, the wound surface is seriously polluted and difficult to heal, and it is easy to cause complications such as shock. Pathophysiological changes are manifested as high infection risk and complex shock occurrence mechanism. In terms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skin damage ha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Burn degrees are pided into four levels. The wound surface is polluted and is difficult to heal due to contamination by radioactive substances. Systemic symptoms are perse, the functions of various systems are affected, and various complications may also occur. Treatment methods include emergency treatment and follow-up treatment. Emergency treatment requires wound treatment and shock prevention. Follow-up treatment includes surgery and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including strict control of infection, nutritional support,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he research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nuclear explosion casualties. However,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nuclear explosion events, the research has limitations. In the futu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injury mechanism, improve the treatment level, and explore new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Keywords: nuclear explosion soldiers; severe burn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treatment methods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核爆炸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事件,其产生的光辐射、冲击波等多种致伤因素往往会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其中,重度烧伤是核爆后常见且危害极大的损伤之一。

核爆所致的重度烧伤不仅会引起患者身体大面积的皮肤损伤,出现水泡、肿胀等症状,还可能伴随着吸入性损伤,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据资料显示,在广岛核爆中,约有 20 万人被烧死或埋于废墟之下,整个城市都遭受了灭顶之灾。这些被严重烧伤的伤员,皮肤就像衬衣一样挂在身上,散发着一股烧焦的肉味。他们不仅要承受巨大的身体痛苦,还面临着休克、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威胁。

当前对于核爆战士重度烧伤的临床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由于核爆炸事件的特殊性,实际案例相对较少,难以进行大规模的临床观察和研究。另一方面,核爆所致重度烧伤往往伴随着冲击伤、放射损伤等多种复合伤,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给临床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2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核爆战士重度烧伤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核爆所致重度烧伤的认识和救治水平。

核爆战士重度烧伤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首先,烧伤面积往往较大,可能涉及全身大部分皮肤。例如在广岛核爆中,许多伤员的身体大面积被烧伤,衣服变成碎片,膨胀起来的皮肉发着光。其次,烧伤深度较深,可达到三度甚至四度烧伤,创面愈合困难。同时,核爆重度烧伤常伴有吸入性损伤,导致呼吸困难、呼吸道黏膜烧伤等问题。此外,由于核爆炸还会产生冲击伤和放射损伤等复合伤,使得患者的病情更加复杂严重。

对于核爆战士重度烧伤的治疗,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一方面,需要及时进行液体复苏,预防休克。重度烧伤患者会出现大量体液丢失,若不及时补充血容量,极易引发休克。另一方面,要积极预防感染。核爆后的环境复杂,烧伤创面容易受到细菌污染,加上患者身体抵抗力下降,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可通过注射破伤风毒素疫苗、静脉滴注抗生素等方式预防感染。同时,对于深度烧伤的组织,可考虑采取切痂、削痂、植皮术等手术治疗,以促进创面愈合。此外,还需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核爆带来的巨大创伤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问题,如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总之,通过对核爆战士重度烧伤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有望为未来可能发生的核爆炸事件中的伤员救治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核爆重度烧伤的理论基础

2.1 核爆致伤机制

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高温及辐射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2.1.1 冲击波致伤

在广岛核爆中,冲击波以强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迅速向四周扩散。据记载,冲击波瞬间摧毁了大量建筑物,车辆被掀翻,人体被卷起或抛出。冲击波对人体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内脏破裂、骨折等。例如,一位幸存者回忆,当时他被冲击波冲倒,感觉身体仿佛被重物撞击,随后发现自己身上多处骨折,内脏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冲击波的速度高达每秒好几百米,其强大的压力能使人体内部器官受到挤压和震荡,导致出血、破裂等严重后果。

2.1.2 高温致伤

核爆产生的高温是引发重度烧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核爆炸瞬间形成的高温火球,表面温度可达 5000 摄氏度左右,亮度比夏天正午的太阳还要强几十倍。在这样的高温下,人体皮肤会迅速被灼伤,轻者出现红肿、水泡,重者则会被烧成焦炭。以广岛核爆为例,许多人在瞬间被高温火球笼罩,皮肤瞬间被烧焦,衣服也被烧成灰烬。重度烧伤不仅会导致皮肤组织坏死,还会引起体液大量渗出,电解质失衡,进而引发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此外,高温还可能引燃周围物品,造成二次伤害。核爆高温引发的重度烧伤创面污染严重,爆炸时尘土、沙石飞扬,常使烧伤创面受到污染,并造成皮肤及软组织其他创伤,增加了救护的复杂性。

2.2 重度烧伤的病理生理变化

2.2.1 感染风险

核爆后的重度烧伤患者面临着极高的感染风险。在核爆环境下,大量尘土、沙石飞扬,容易引起烧伤创面的污染,使得细菌滋生。例如,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有伤员发生急性放射病和放烧复合伤,其中感染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

对于核爆烧伤后的感染问题,一般需要配合医生采取抗感染药物治疗。适当的外配杀菌药水进行局部清洗,也能起到预防细菌滋生作用。烧伤引起的感染可选择抗消炎药物治疗,在烧伤之后没有做好皮肤的护理工作,肯定会导致感染的情况发生。在初期感染的时候,及时选择一些抗消炎的药物治疗,并且要保持伤口的清洁。

如果局部小创面出现流脓、创面溃烂、红肿渗出等情况,影响很厉害,也需要手术。注意烧伤后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不要自行使用所谓的祖传秘方,最后引起皮肤轻型感染,甚至严重的引起脓毒血症、全身感染等。

2.2.2 休克发生机制

重度烧伤休克主要原因是由于感染和大量液体丢失所导致的。如果是由于感染所导致的,治疗上主要是以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如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同时需要配合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并需要配合大量补液治疗。

而如果是由于大量液体丢失所导致的休克,则主要以补液治疗为主,需要配合输注白蛋白及新鲜血浆来扩容纠正休克。大面积烧伤合并休克的原因主要是烧伤后,局部以及其他部位受体验炎症介质作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大量的血浆样液体外渗,一部分从创面渗出,一部分渗入到组织间隙,引起组织水肿,这样就造成血容量减少。如果血容量减少超过机体的代偿能力,则可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

对于重度烧伤休克的救治要点,首先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可以使用通气道或者是气管插管。已有一氧化碳中毒,应该给予吸氧。医护人员要随时监测患者是否出现意识障碍、口渴、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皮肤温度低、少尿等症状。要避免给患者饮水,如果患者口渴严重,在严密观察下口服烧伤饮料。同时,要监测每小时的尿量指标,及时补充体内蛋白质、血浆和电解质,以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

三、核爆战士重度烧伤的临床表现

3.1 皮肤损伤特征

核爆产生的高温及辐射会对人体皮肤造成极其严重的损伤。其皮肤表现往往呈现出焦黄发黑、大面积脱皮等特征。

3.1.1 烧伤程度分级

核爆烧伤程度一般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轻度烧伤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红、疼痛,类似晒伤,通常在 5 - 10 天内愈合。例如在广岛核爆中,一些距离核爆中心较远的人员可能仅受到轻度烧伤,皮肤外层出现浅表烧伤,但伤者仍会感到痛苦。

中度烧伤较深灼伤皮肤的若干层,非常痛苦,需要数周才能愈合,且可能产生疤痕或需要皮肤移植。如在某些核爆案例中,部分人员受到中度烧伤,烧伤创面明显,疼痛剧烈。

重度烧伤整个皮肤层延伸,且通常无痛,因为痛觉神经瞬间被烧伤毁灭,可能导致严重的疤痕或残疾,并且可能需要截肢。在广岛核爆后,许多重度烧伤的伤员面临着极大的生存挑战,身体大面积烧伤,皮肤焦黑坏死。

极重度烧伤往往伴随着其他严重的复合伤,如冲击伤和放射损伤等,伤者死亡率极高。在这种情况下,烧伤创面难以处理,病情发展迅速,伤者很快陷入衰竭状态。

3.1.2 创面特点

核爆烧伤创面具有特殊之处,处理难度极大。一方面,创面污染严重。核爆时尘土、沙石飞扬,常引起烧伤创面的污染,并造成皮肤及软组织其他创伤。与普通烧伤相比,核爆烧伤创面不仅有细菌污染的风险,还可能受到放射性物质的沾染,增加了救护的复杂性。例如,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伤员的烧伤创面不仅受到普通细菌的污染,还存在放射性沾染,使得创面处理更加困难。

另一方面,核爆烧伤创面发病缓慢病程长,烧伤创面反复破溃、经久不愈。即使愈合,新生部分也可能表现出病变生长状态,甚至恶变。这是由于核辐射中的γ射线对皮肤的放射性损伤所致。γ射线穿透力很强,能进入人体内部,与体内细胞发生电离作用,破坏蛋白质、核酸和酶等构成活细胞组织的主要成分,导致染色体复制异常,使新生细胞成为变异细胞,从而出现创面难以愈合、病变生长等情况。

3.2 全身症状表现

核爆烧伤后,患者除了皮肤损伤外,还会出现一系列全身症状。其中,发热是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这主要是由于烧伤创面的感染以及身体对创伤的免疫反应所致。据统计,在核爆烧伤患者中,发热的发生率高达[具体数据待补充]。患者体温可升高至 38℃甚至更高,持续时间较长,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呕吐也是核爆烧伤后常见的症状。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高温及辐射等多种致伤因素,可导致患者消化系统功能紊乱。例如,在广岛核爆中,许多伤员在受伤后不久就出现了呕吐症状。轻度患者可能仅呕吐几次,而严重者则会频繁呕吐,甚至出现呕吐物带血的情况。

3.2.1 系统功能变化

核爆烧伤对各系统功能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先,呼吸系统功能可能受到严重影响。核爆产生的高温可导致呼吸道黏膜烧伤,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同时,吸入性损伤还可能引发肺水肿、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在一些核爆案例中,患者因呼吸道损伤而死亡的比例较高。

心血管系统也会受到明显影响。重度烧伤会导致大量体液丢失,引起血容量减少,从而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症状。如果不及时进行液体复苏,患者可能会陷入休克状态。此外,核爆产生的辐射还可能对心脏造成直接损伤,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消化系统功能同样会受到影响。除了呕吐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的烧伤还可能导致胃肠道黏膜损伤,引起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泌尿系统功能也会出现异常。重度烧伤后,患者体内的代谢产物无法正常排出,可导致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尿量减少、尿色加深、尿素氮和肌酐升高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肾衰竭。

3.2.2 并发症观察

核爆烧伤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需要密切观察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方法。其中,感染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前文所述,核爆后的环境复杂,烧伤创面容易受到细菌污染,加上患者身体抵抗力下降,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为了预防感染,可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如对病房进行定期消毒、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

休克也是核爆烧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了预防休克,应及时进行液体复苏,补充血容量。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尿量等,一旦出现休克症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核爆烧伤还可能引发肺部并发症、肾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和急性胃扩张等并发症。对于这些并发症,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例如,对于肺部并发症,可给予吸氧、抗感染等治疗;对于肾功能衰竭,可采取透析等治疗措施;对于应激性溃疡和急性胃扩张,可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并注意饮食调节。

四、核爆战士重度烧伤的治疗方法

4.1 紧急救治措施

4.1.1 创面初步处理

核爆后重度烧伤的现场紧急处理至关重要。对于创面的初步处理,首先应避免伤口被进一步污染。如果伤口有衣物包覆,需小心剪开并移除这些衣物,但不要试着除去粘附或熔融在伤口的衣物,更不能把衣物从伤口处撕脱。用清水小心清洗伤口,清洗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对创面造成二次损伤。清洗后,用无菌布覆盖在伤口表面。如果伤口太大,可以用干净的床单替代。

同时,要注意防止感染。可在创面涂抹一些抗菌药物,如磺胺嘧啶银等。对于可能受到放射性物质沾染的创面,应尽快进行放射性物质的检测和清除。若条件允许,可以使用专门的放射性去污剂进行处理。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如生长因子等。

4.1.2 休克防治

休克是核爆战士重度烧伤后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必须采取紧急救治策略。首先,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液体复苏。根据患者的烧伤面积和体重,计算所需的补液量。一般来说,第一个 24 小时应以每 1%烧伤面积每公斤体重,应补胶体和电解质溶液 1.5ml,胶体和电解质溶液的比例为 0.5:1。广泛深度烧伤者及小儿烧伤,其比例可改为 0.75:0.75,另加 5%的葡萄糖溶液补充水分 2000ml,总量的一半应于伤后 8 小时内输入。

在补液的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尿量等。如果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尿量减少等症状,应及时调整补液速度和补液量。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来维持血压。

为了预防休克,还应注意保暖,避免患者体温过低。可以给患者盖上毛毯、保温毯等,保持患者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同时,要避免给患者饮水,如果患者口渴严重,在严密观察下口服烧伤饮料。烧伤饮料可以补充患者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缓解口渴症状。

4.2 后续治疗手段

4.2.1 手术治疗选择

对于核爆导致的重度烧伤,手术治疗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切痂手术通常适用于深度烧伤创面,当烧伤组织已经坏死,且有可能引发严重感染时,应及时进行切痂。例如,烧伤面积占身体总表面积(TBSA)的 25%以上的重度二度烧伤和完整皮肤面积占 TBSA 的 10%以上的三度烧伤患者,若创面出现溶痂、感染等情况,应尽快进行切痂手术。切痂可以去除坏死组织,减少感染源,为后续的治疗创造条件。

植皮手术则是在创面较大、难以自行愈合时采用。对于三度烧伤患者,皮肤移植是最佳的治疗方法。自体皮移植效果较好,但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自体皮源可能不足,此时可考虑使用异体皮或人工皮。据统计,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约有[X]%的患者需要进行植皮手术。手术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但总体来说,植皮可以加速创面愈合,减少感染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4.2.2 康复治疗要点

在核爆战士重度烧伤的康复过程中,有许多注意事项。首先,要严格控制创面感染。康复期间,创面仍然容易受到细菌污染,因此要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创面清洁。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其次,要注意营养支持。重度烧伤患者身体消耗大,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促进创面愈合和身体恢复。可以通过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相结合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

功能恢复是康复治疗的重点。烧伤后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控制瘢痕增生、恢复关节功能等方面。可以使用硅凝胶药物涂抹、硅胶贴外敷、弹力绷带和弹力支具佩戴等方法,减少瘢痕增生。对于重要的关节部位,可以使用特殊支具、夹板、热塑夹板等,对抗瘢痕增生,减少功能障碍。此外,还可以进行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如按摩、理疗、关节活动度训练等,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功能。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不容忽视。核爆带来的巨大创伤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问题,如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等。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康复过程。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支持性团体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五、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总结

本文对核爆战士重度烧伤进行了深入的临床研究。核爆炸通过冲击波、高温及辐射等多种致伤因素,给人体带来严重伤害,尤其是重度烧伤,其临床特征复杂且治疗难度极大。

在致伤机制方面,冲击波可导致内脏破裂、骨折等损伤;高温是引发重度烧伤的主要原因,瞬间高温能使人体皮肤迅速被灼伤,创面污染严重且愈合困难,还可能引发休克等并发症。重度烧伤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感染风险高和休克发生机制复杂。感染问题严重影响患者康复,需配合抗感染药物治疗及局部清洗;重度烧伤休克主要由感染和大量液体丢失导致,救治要点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症状、避免饮水、补充蛋白质和电解质等。

临床表现上,皮肤损伤特征明显,烧伤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创面污染严重且发病缓慢病程长,可能受放射性物质沾染和γ射线影响而难以愈合、病变生长。全身症状表现多样,发热、呕吐常见,各系统功能也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等,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感染、休克、肺部并发症、肾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和急性胃扩张等。

治疗方法包括紧急救治措施和后续治疗手段。紧急救治时,创面初步处理要避免伤口污染,清洗后用无菌布覆盖,防止感染并可使用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对可能受放射性物质沾染的创面进行检测和清除;休克防治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液体复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注意保暖并控制饮水。后续治疗中,手术治疗选择包括切痂手术和植皮手术,康复治疗要点包括严格控制创面感染、注意营养支持、功能恢复和心理干预。

总之,核爆战士重度烧伤的临床研究为未来可能发生的核爆炸事件中的伤员救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但由于核爆炸事件的特殊性,实际案例相对较少,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核爆致伤机制的研究,提高对重度烧伤的认识和救治水平,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为保障人类生命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5.2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在核爆烧伤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将围绕多个方面展开。

首先,进一步深入研究核爆致伤机制是关键。目前我们对冲击波、高温及辐射等致伤因素的认识仍有一定局限性。未来需要更精确地了解冲击波在不同距离、不同环境下对人体的具体损伤模式,包括对内脏器官的细微影响以及可能引发的长期后遗症。对于高温致伤,需要深入研究瞬间高温对皮肤组织的分子层面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预防和处理高温导致的烧伤创面污染和难以愈合问题。辐射致伤方面,要加强对不同类型辐射的特性研究,明确其对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长期和短期影响机制,为制定更有效的防护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其次,提高烧伤救治技术水平是重中之重。在紧急救治措施方面,需要研发更高效的创面处理材料和方法,既能快速有效地防止创面感染,又能促进创面愈合。例如,开发具有抗菌、促进细胞生长和组织修复功能的新型敷料,以及更便捷的放射性物质检测和清除技术。休克防治方面,探索更精准的补液方案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策略,以提高休克救治的成功率。

手术治疗选择上,不断改进切痂和植皮技术。研究如何更准确地判断切痂时机,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提高手术效果。同时,加大对异体皮和人工皮的研究力度,提高其与人体的相容性和功能恢复效果,解决大面积烧伤患者自体皮源不足的问题。

康复治疗也需要不断创新。加强对营养支持方案的优化研究,确保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能够获得最佳的营养供应,促进创面愈合和身体恢复。在功能恢复方面,探索更有效的瘢痕控制方法和关节功能恢复训练技术,结合先进的物理治疗设备和康复理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心理干预在核爆烧伤治疗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未来需要深入研究核爆创伤后心理问题的发生机制,开发更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和技术,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心理创伤,促进身心全面康复。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核爆烧伤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各国可以分享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共同攻克核爆烧伤救治的难题。通过国际合作,可以整合资源,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全球对核爆烧伤的救治水平。

总之,未来在核爆烧伤领域的研究充满挑战,但也充满希望。通过不断努力,我们有望为核爆战士重度烧伤的救治提供更先进、更有效的方法和技术,为保障人类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喻三保  联系电话--13971185478

2024年7月25日


来源:央视线

标题:核爆战士重度烧伤的临床研究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cj/78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