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690字,读完约14分钟

传承、革新、跨越,让民族文化绽放光芒——宜兴吴门紫砂陶艺百年传承纪实(六)

文/党忠义

陶容器的烧成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蒸发期,也叫预烧期。这一阶段是低温阶段,温度升到 600℃止。主要是排除坯体上的残余水分。

第二阶段是氧化期。温度为600℃到 1000℃之间。这一阶段包括氧化升温期、底火保温期两个阶段。氧化升温阶段中,硫化物、碳化物氧化成气体,并且和有机物的碳氧化气体一同排出坏体外,900°C到940°C之间是低火保温期阶段,这阶段升温要慢,目的是使残存的结晶水、有机物、碳素和气泡缓慢而安全地排除干净。

第三阶段是还原期。温度升至1000°C到1300°C。此阶段包括强还原期、弱还原期。主要目的是使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釉料完全玻化熔融、还体变硬并出现玻璃状、还体内生成莫来石结晶。1270℃至1300℃ 为高温保温期,可使窑内上下左右温度一致,还体完全硬化。

第四阶段是冷却期。温度要从 1300℃降至 80℃,期间要缓慢降温,1300℃到800℃是极冷阶段,由于作品还处在熔融状态,所以不易开裂,但要均匀冷却。800℃到400C是缓冷阶段,冷却均匀, 如果冷却太快. 作品会出现炸裂现象。400℃到80℃ 则可以快冷。

烧窑结束后,开始检验产品。成品是不是一件完好的作品,最后的一道关口就是检验。检验的方法就是看、摸、听,及时的看作品有无明显的变形或开裂,口部是否规范,釉面有无脱落或“起泡”,釉色是否纯,是否有杂质或污点;然后用手触摸口、身、底是否有粗糙、划手之感,如果有就应该及时技术处理。最后用金属棒或其他硬件东西轻敲陶品,听其声音是否清脆、悦耳,是否有破裂之声。

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吴海文精准掌握了紫砂陶器的全部工艺。从选土到炼泥,从制坯到彩绘,从雕刻到烧炼,样样精通,颇具学养和功力。但敏而好学、好学不倦、求知若渴、皓首穷经的吴海龙根本不会满足现有的学习成效,不会停止他继续学习的步履。在此期间,他不但刻苦认真地师从严父,还虚心的向当地一些有名望的紫砂名师请教学习,曾受到紫砂届诸多名师的悉心指导。在父亲的教导下,在宜兴多名紫砂名师的悉心指导下,在悠悠漫长的学艺过程中,吴海龙奠定了扎实的紫砂功底,创作和理解也颇具学养和功力。

学而不厌的吴海龙不仅孜孜不倦地虚心向今人学习,他更重视向古人学习。百年吴德盛,百年金鼎,留下了宝贵的金鼎紫砂文化,留下了诸多的紫砂精品。吴海龙家中珍藏了许多传世名壶,从清代的陈鸣远、邵大亨到现代、当代的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等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古董资源,给吴海龙的学习和研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祖上传承下来的名壶常常在吴海龙的手上把玩,把玩其实就是学习、琢磨和探索。他一头埋进底蕴深厚的紫砂文化之中,钻进了浩瀚的祖宗遗存之中,潜心研究祖上传下来的各种紫砂工艺,如饥似渴地钻研、领悟和学习,从中汲取先辈们的精华,从而激发自已的创作灵感,从家藏老壶中传承并创新。

他从家中珍藏的历代名家的作品中汲取精华、反复揣摩,不断开悟:

壁瓶,又称轿瓶、挂瓶。为诸多瓶式的一种,以挂于壁面而名,又称“轿瓶”、挂瓶。器型为常见花瓶、尊等竖部的一半,靠壁一面平坦有孔,以利于悬挂于墙壁上,做家居装饰之用。壁瓶的造型为常见花瓶竖剖的一半,正面鼓圆,背面平坦。图中所示紫砂壁瓶,通高20.5厘米,正面观看与常见花瓶无异,长圆腹,收颈,束底,敞口,圈足,比例协调优美,背面则十分平坦,颈部有一小孔,便于悬挂墙壁之上,因壁瓶使用的时间太久,瓶身出现了鸡爪纹。

吴德盛紫砂壁瓶是当年吴德盛的一款工艺特殊的紫砂陶器。下方落天圆地方印款两枚,椭圆印章为:吴德盛制,方章内容模糊待考。这件壁瓶用料精选团泥,砂质细腻匀净,发色古雅,因长年使用而表面光润。壁瓶腹部陶刻山石细草,山石奇峻,瘦透空灵,丛丛细草伴石而生。刻者刀法精熟干练,深刻细琢轻挑快走,意趣横溢。石草旁有小字:蒲石延年,落款:跂陶氏刻。

据资料记载,壁瓶最早出现在明代神宗万历年间,壁瓶的出现,深得明代藏家和文人雅士的青睐,那时的睡床有顶有柱,壁瓶既可挂于墙上,也可挂于床柱。壁瓶便成为当时高端人士家中饰品亮眼的标识。明代剧作家高濂在他于万历十九年所刊行的养生专著《遵生八笺》一书中对壁瓶作出如此的赞许:“四时插花,人作花伴,清芬满床,卧之神爽意快,冬夏两可。”到了清代,壁瓶的身价更为高贵,开始出现在清代的皇宫。北京故宫博物院中至今还有清代紫砂壁瓶收藏。

山水碑文四方倭角贯耳瓶是吴德盛的遗存宝物。该器为陈设佳器,四方倭角,平口束颈,腹圆弧如悬胆,造型规整而线条优美,两侧贯耳呈方形,简雅端方。一面刻高山流水瀑布,刀法流畅,构图精美,山林树石似有皴法的艺术感,有文“枫林飞瀑”,配以段泥发色,更有山有风来,水有声起的引人入胜之感。另一面刻“云峰碑文”,刻字秀雅隽永。古意氤氲,文风习习,令人观之忘俗。山水碑文四方倭角贯耳瓶底款刻有:吴德盛制铭:云峰碑文字右西峰西东字大小不一载金石志中惟少栖息于此郑公手书八字阳羡歧陶镌吴氏枫林飞瀑时纪丁巳孟秋之月歧陶画刻陶氏。

紫砂以茶壶为大宗,而任淦庭大师刻制的一对吴德盛制四方双色筒瓶则为陈设佳器,其造型一致,均为方口,直壁深腹,底承四足,造型规整而线条优美,非紫砂大师所不能为也。二者均以书画相配为饰,在相对的两面绘折枝花草,笔法流畅,构图精美,枝叶山石似有皴法的艺术感,譬如其中一筒瓶于花卉上方留白处落“阜长任熏写”,并“漱石氏镌”,旁“陶”字印;余下壁面则题书诗文“万叠云山供画本,一庭修竹领春兰”、“霜毫飞出玉玲珑,骨格天然高士风。闻说岭头春信早,谁知先到墨林中。跋陶氏并刻”、“呼龙畊烟种瑶草,招鹤下云眠古松。壬戌夏月跋陶”、“亲向罗浮伴月痕,至怜花尽冷霜根。黄花渐逐西风老,待传云香为返□跂陶。”字迹隽永。此对筒瓶器底均有“吴德盛制”减地阳文篆书款。

紫砂陶刻文字的内容与形式除了要与器物相谐相和外,还需要展现出一种清新高雅的情怀,尽量不以粗鄙流俗的文字内容入刻。形式章法也需要和器物、器形相得益彰。跂陶刻制的双色诗文瓶别具一格。

山水诗文陶刻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中最经典的技法之一,始终占据紫砂器皿的装饰设计的重要地位。制作而成的作品皆古色古香,稳重耐看。这一对紫砂帽筒潜陶刻紫砂山水诗文竹节帽筒和任淦庭、徐秀堂刻制的纤筒(对组)。可谓是民国时期紫砂陶刻之精品。

朱可心制、任淦庭刻的大圆竹壶很具特色,他认真地进行琢磨和研究,悟出其中精髓。

顾景舟任淦庭刻制的大石瓢壶:

王寅春制 、亚明画 、任淦庭及徐秀棠刻紫泥亚明四方壶:

吴汉文 、任淦庭合作刻制的人物笔筒和铺首方尊:

吴汉文 、任淦庭刻制的金鼎商标款紫泥粉浆赏瓶和任淦庭刻 “松鹤延年”诗文大花瓶:

冯桂林制 、任淦庭刻 、吴汉文画的《传炉》和朱可心制 、任淦 庭刻的大圆竹壶:

储铭制 、任淦庭刻大牛盖洋桶壶和任淦庭刻绘棱形花盆:

范锦甫制、吴汉文刻漱石绘柿子壶和朱可心制任淦庭刻竹鼓壶:

任淦庭制特大花盆和通景花鸟图卷缸

任淦庭刻“松鹤延年”诗文大花瓶:

土地孕育了生命,土与火的结晶,构成了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祖传的古董栩栩如生,风采照人,神韵浓郁,散发出恒久的魅力。吴家珍藏古董琳琅满目,熠熠生辉。面对每件具体的作品吴海龙都要认真观察,细细品味,从传统的工艺造型认真分析,研究每一件器形的结构,根据造型艺术的理论和法则,研究其由点、线、面组成的主体与附件如壶的嘴、口、底、足、盖的子等等的配置关系,各个方面的比例,外轮廓线的结构上的缓冲过渡,明暗面的技法处理,空间与实体所形成的虚实对比等等认真的推敲,

通过反复推敲,吴海龙不仅从中看到了很多门道,学到了很多技巧,更让他悟出了其中原理,其中的文化内涵:

紫砂壶不只是技艺卓绝,还有其丰富的内涵,更重要的是文化,是深厚的传统文化,是深厚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紫砂壶制作技术是物质的基础,艺术是精神所在。紫砂壶在技术和艺术之间,虽两者含意不同,但两者都那么巧妙的融为一体,不可分割。没有精湛的技艺平和高超的制作手法,就不会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紫砂壶的陶刻装饰艺术,集诗词、书画、文学、繁刻、艺术于一体,更进一步地把紫砂壶艺推向高文化层次。镌铭的内容与茶切、壶切、水切、形切、装饰相切,茶句,词句从论茶延伸到哲学、伦理、道德、知识等领域,这不仅升华装饰层次,而深缝的文化内涵,渗透在紫砂壶艺中提高了品位,使人值得珍赏和珍藏。

紫砂壶登大雅之堂,它与民族习性、生活习惯、礼仪接待和谐融洽,它不仅保值、增值的体现了社会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地位,同时也饱含了紫砂艺壶的文化、文物价值。

通过长时间对吴家浩瀚品牌的器型、底足、款识、陶刻、画功、发色的探索与学习,先辈的精神和气韵穿越千百年的时光隧道,渗透到了年轻的吴海龙身上。他悟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紫砂技艺突飞猛进。他严谨的制作工艺,高雅而古典的设计理念,让紫砂陶作品具备了很高的艺术含量,制作出的作品能充分展示他扎实的功底,他设计制作的紫陶作品也出版于百年无锡名人的图谱。

鲲鹏展翅

1979年,20岁的吴海龙经过五年的刻苦学习,实践历练,正式出道成师。开始自立门户,制作紫砂茶具。一出道,吴海龙就以极为严谨的态度去完成每一副作品,所有作品均以天然原材料为主,他从家藏老壶中汲取精髓,采用吴家的传统工艺和创新技法,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将高雅古典与现代文化融合,突出其精湛的技艺,自成一体,独创吴氏重传统更重创新的风格。其壶其技其艺更显超然,受到紫砂同行和前辈的赞叹。

吴海龙不怕吃苦,不怕寂寞,心无旁骛,认真学艺。身居简陋的小宅子里,整天用小锤子捶泥。阵阵捶泥声节奏分明,悦耳动听。工作虽枯燥寂寞,但海龙却乐在其中。他勤奋刻苦,埋头钻研。日复一日,废寝忘食,经常通宵达旦。忘却了暮色深沉的夜色,一点灯火伴天明,几声鸡啼驱疲劳。

缘于底蕴深厚的家传文化和孜孜不倦的勤奋努力,吴海龙很快成为一个天才的鉴赏家和设计家。他设计的紫砂壶外形既尊重传统,又“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突出变化,外形既古雅时尚、又朴实自然,别具一格。其作品寓意于壶,还魂于砂,严谨而不泥古,典雅也趣于天然。1992年,吴海龙设计的紫砂壶获的了轻工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颁发的“陶瓷美术设计”奖。

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国紫砂百年老店品牌,1997年9月,吴海龙自己创办了一个藏紫阁艺术馆。有了艺术馆的展示,他的紫砂壶艺作品便有了展示的窗口。

吴海龙紫砂艺术馆一经开业,很快便成为了紫砂壶艺界爱好者们使用与信赖的佳选,同时也受到了世界各地的紫砂壶艺界收藏家们的亲睐与追捧。“吴海龙制”紫砂壶从此开始在中国紫砂界声名鹊起,闻名四海。

2001年,三十多岁、年轻的吴海龙加入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成为一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根据《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对符合一定条件且长期从事工艺美术制作的人员,由国务院负责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工作的部门授予的称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的宗旨是:团结全国工艺美术工作者,继承和发扬中国工艺美术的优秀传统,推动工艺美术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吴海龙从此在国际国内的交往中开始展示吴氏金鼎紫砂工艺的艺术魅力。

吴海龙对生活有着独到的观察、理解,五彩缤纷的大自然赋予他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天地日月之宏大,花草鸟虫之精微,都在他的创作视野之中。他去粗取精,由此及彼,非常巧妙地把大自然的神奇融化到他的一件件作品之中,并赋予“吴氏金鼎”以独特的理念,使得吴氏每一把壶都是一件有着深邃意境的作品。其作品重在立意,贵在构思,每件作品都是他思想的载体、心灵的花瓣,从壶体至壶钮、壶嘴、壶把,一气呵成,构成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2002年,创作的《春意》作品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3年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的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吴海龙有幸参加了“全国纪念主席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他的作品获得了“纪念主席诞辰一百一十周年获特别贡献奖。”

人生三学,学而无厌,学无止境,学以致用。学无止境何处是境,生逢其时贵在惜时,成名后的吴海龙,学而无厌,永不满足,他不断学习古今各家之长,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和制作水平,产品不断更新,不断提升。2006年,他创作的仿古创新壶《竹韵》作品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选金奖。吴海龙设计创作的既有古美自然,又具时尚雅秀,壶形与文化神韵兼备优美的六方形紫砂壶获国际金奖。这款仿古创新壶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

这一年的六月,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人物,吴海龙深感责任重大,任重道远。他不骄不傲,潜心学习,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工艺的艺术内涵,不断地提升自己艺术水平和制作技能,产品更上一层楼。2009年10月27日,他的作品《寿桃壶》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精品茗壶评选中获得了金奖。

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吴海龙的紫砂壶作品连年获奖。2010年,《四方容天》作品容获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中艺杯”金奖。这年10月,在第十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吴海龙的“贴花桃子”作品经评审委员会评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待续 )

【作 者 简 介】

党忠义,笔名:雷首山人。山西风陵渡人,生于1956年8月8日。大专文化,曾从事教育和行政工作。中国华夏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世界华人企业家联合会全球总会根祖文化委员会主委,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促进会文化顾问,运城市商业联合会文化顾问。著有《华夏始祖》《袁天罡与推背图》《酱香宗师》《磨砺88》《九州之冀—风陵渡》《摇篮曲》《中华名孝》《中华帝王卷》《西侯度遗址》《六官轶事》《王寮轶事》《华夏圣帝大舜》等书;在《百年强国梦》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了《建党精神光耀千秋》《黄河文明与中国精神》《中华国名探源》《华夏始祖与中华文明》等论文。


来源:央视线

标题: 传承、革新、跨越,让民族文化绽放光芒——宜兴吴门紫砂陶艺百年传承纪实(六)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cj/71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