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064字,读完约15分钟

传承、革新、跨越,让民族文化绽放光芒——宜兴吴门紫砂陶艺百年传承纪实(三)

文/党忠义

百年金鼎

自清末洋务派在国内兴办实业以来,中国的民族工商业开始复兴,由上海带动的长三角商业经济开始蓬勃发展,同时影响到了紫砂行业。至此,宜兴紫砂壶开始了它的高度商品化之路,一个个紫砂商号陆续成立,进而扩展到无锡、上海、杭州和天津等全国各地城市。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宜兴紫砂陶器也开始远赴日本、东南亚,进而风靡欧美,从而出现了百年中国紫砂史上宜兴紫砂繁荣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

这些商号的经营模式基本上都是在宜兴开设作坊,在上海、天津、杭州、无锡等地开设商行或公司。其紫砂壶由大师在宜兴订坯烧成,然后刻署商行或公司的商标,运货到各地商行。晚清民初的这种新状况是宜兴紫砂壶自明代中期兴盛以来近四百年从未曾有的繁荣。收录于《品牌史册·中国紫砂品牌史》(紫砂品牌史册)世家卷的吴氏金鼎品牌便是其中一个最早、最有名气、传承百年的老字号民族品牌。

中华文明是老祖宗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吴氏金鼎品牌便是传承了老祖宗的陶艺而发扬光大的;中华姓氏则是文明的曙光、血缘的标志、婚姻的纽带、部族的开端、国家的根基。吴氏金鼎品牌也是祖辈历史悠久的陶文化,一代一代再传后世的金字招牌。

吴姓源自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姬姓。黄帝臣宁封子开始制陶,陶器一直传承后世。吴姓得姓始祖是祝融吴回。吴回是黄帝之孙颛顼帝高阳氏的曾孙,老童之子。吴回成为南方祝融部落的首领后,吴氏家族便不断发展壮大。夏朝时吴氏族沿着渭水北岸东迁至山西平陆的吴山,商朝时沿黄河而下进入河南新郑,建立吴方国。继而东迁至濮阳雷泽之西,最终到达山东临朐东北朝阳古城,史称王吴,是商朝东方的强大方国,商末纣王时期的吴伯就是其后裔,在吴姓族谱中,尊古公亶父为最近先祖。

江南吴门起源于吴太伯世家。司马迁在《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记载了泰伯奔吴。泰伯本系姬姓,和仲雍两兄弟是黄帝的18世孙,陕西岐山周族首领古公亶父的第二子。太伯、仲雍两兄弟为让父王实现灭商的愿望,让国南奔,落脚于无锡、常熟一带,建立勾吴王国。他们把王位继承权主动让给弟弟季历,季历生子姬昌是为周文王,为灭商建周奠定了基础。吴国吴地吴氏是在长三角太湖一带繁衍生息至今的。吴氏作为中国自古以来的名门望族,世家传承,生生不息。泰伯,仲庸的后裔昌顺,人丁兴旺,泱泱大吴在国内乃至世界各国都占到相当大的份额。在我国,吴姓排列在所有姓氏中的第十位,人数已近三千万。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华人中,吴姓人是分布最广,人数最多的姓氏之一,尤其是东南亚国家,港澳台地区,朝鲜半岛等有相当多的吴姓后裔。宜兴地处苏浙皖三省之交,太湖之滨,人口108万,其中吴姓人又5.4万,占全市人口数百分之五,是宜兴人口的主要姓氏。

吴门制陶的历史悠久,印纹硬陶是吴越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黄帝文化的延续,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印纹硬陶继承并创新了中华文化,在这种文化中孕育的紫砂陶,将这种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特别是在明正德年间吴颐山在大潮山福源禅寺发明制作了一种冲泡散茶的紫砂壶之后,紫砂壶便成了上流社会书案茶几上的雅品。

经过几千年的世代传承,宜兴吴门作为江南名陶的一枝奇葩,一直常盛不衰。传承到民国的时候,其紫砂陶已具有相当水平,并相当繁荣。民国时期,宜兴紫砂之所以出现辉煌时期,主要是因为自古代到近现代以来文人雅士主导宜兴紫砂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此时的民国上海工商业繁荣、国际贸易已经盛行,工商实业家、工艺美术家们成为主导宜兴紫砂新风格气象的引领者。他们所定制的紫砂壶上开始既印有“店号商号”,紫砂产品上也有“注册商标”,又有制作者的名字。他们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纷纷开设陶器商号销售紫砂制品,进入到了孕育中国紫砂品牌世家传承、传世经典的重要时期。

民国五年,一直传承并不断创新的紫砂陶艺世家、紫砂陶刻名家、实业家吴汉文在宜兴县城蛟河桥堍率先开了一座专营紫砂的商号“吴德盛紫砂陶器行”。成为民国时期宜兴最早的紫砂实业。

吴汉文

吴汉文(1874-1941),江苏宜兴鼎山人,号岐陶、歧陶主人、岩如主人,室名松鹤轩,使用歧陶、跂陶、企陶、松鹤轩、松庐主人、岩如主人等印款署名。著名陶刻名家、收藏家、经营家、陶坊主,吴氏陶艺的嫡传大师,颇负盛名的“吴德盛陶器行”及“金鼎商标”创始人,吴氏金鼎紫砂世家品牌创始先祖,清末明初宜兴紫砂陶刻高手与紫砂实业家。

吴汉文具有极高的艺术天分,擅长制壶、制陶、陶刻,并以陶刻闻名,常在紫砂陶器上亲自镌铭刻画,并以阳文楷书方章“松鹤轩”等钤于精制紫砂制品之上,形成独有的“岐陶刻”品牌风格。

吴汉文所创立的“吴德盛紫砂陶器行”是当时宜兴县城专营紫砂的唯一商号。紫砂陶器行创立之后,吴汉文不仅精心制作紫砂制品,质量意识非常强,而且品牌意识也很强,缘于此,吴德盛紫砂陶器行的产品一直是一流的。不仅如此,吴汉文还是紫砂经营行业中最早有商标意识的大家。他在经营的过程中不仅是非重视产品质量,而且很重视品牌的打造。经过几年的努力之后,为打造自己的品牌,吴汉文于1921年注册并创立了民国紫砂著名商标——“金鼎”。成为中国紫砂品牌史上较早具有商标意识的品牌和商号。

吴德盛“金鼎商标”的设计独具匠心,中央以鼎为图案,镌一圆章,中置一鼎,鼎身有“德盛”篆体二字,四角围绕金鼎刻阳文楷书“金鼎商标”楷书四字,外以圆圈作边,十分经典。赏玩此瓶,使人追思旧时代的生活雅趣,也对旧时紫砂陶人的高超技艺和精神审美心生敬意。成为百年老店吴德盛陶器行的传世商标。

“金鼎商标”堂名款印

不仅如此,他还十分重视产品上的堂名款。紫砂陶器的堂名款是在定制的瓷器上刻划、模印书写上自家的堂名、斋名或年号,从明代嘉靖年间大量出现,并从此延续,日渐流行,享用人上至皇帝、皇亲,下至精工良匠,文人雅士等多以珍藏。自清代以来,达官名士、文人墨客所专门定制的紫砂壶,通常会在器身或器底刻有商号或制壶的雅匠良工姓名。沿袭至民国时期,宜兴紫砂最少标有两个印记,其一是出品店家的商号,其二是制壶艺师的名字,以此鉴真。吴汉文擅长雕刻,许多作品都署名“跂陶”,“企陶”,“潜陶”,“松鹤轩”等都是大师自己亲自雕刻。后期吴汉文亦以阳文楷书方章“松鹤轩”钤于精制之壶。“吴德盛”、“金鼎商标”印款钤壶底,盖把一般有制壶者小方章印款。

“吴德盛制”堂名款印

吴汉文十分注重紫砂工艺的改革和创新,在吴德盛开业之初,紫砂生产就开始形成炼泥、制坯、刻字、焙烧、包装等专业分工,产品又分粗货、细货和上档货三类,每类又分正、次品等级;在工艺上也颇多创新:1916年利用工业化工原料氧化钴、氧化锰等配成墨绿泥、黑紫泥等泥色,使“五色土”更加妍艳多姿;又研制出各种低温色釉如均青釉、古铜釉等,还创造了在紫砂器上吹釉、挂釉、贴花、印花等加彩技法;1918年为适应“暹逻生意”,又利用金刚砂作抛光,使砂壶表面光滑如镜,谓之“车光壶”或“抛光壶”。

由于吴汉文吴德盛紫砂陶器行工艺的不断改进,所出产品形制优美,颜色古雅,“直齐商彝周鼎而毫无愧色”,在当时非常有名气,也成为后世非常珍贵的文物“古董”。

吴汉文本身是一位出色的紫砂陶刻大师,倾一生心血专做紫砂生意。为了振兴陶业,吴汉文招聘了一大批宜兴著名的紫砂艺人到店中与自己一起制壶。由于名家荟萃,产品上乘,吴德盛紫砂陶器行在他的精心经营下,在大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吴德盛紫砂陶器行更是风生水起,一时间声名鹊起。

“吴德盛陶器行”自创建以来,吴汉文最忠诚、最得力的雇员和伙伴当数任淦庭。

任淦庭

任淦庭15岁时开始跟着陶刻大师卢兰芳学习紫砂陶刻工艺,一直到28岁。十几年的熏陶,尽得卢大师的真传,陶刻技术非常出色。吴德盛创办之初,任淦庭就离开了师傅,到吴德盛店中陶刻谋生。他在吴德盛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二十多年里,任淦庭在吴德盛陶器行勤学好问,努力钻研,认真做事,深得吴汉文的青睐和赏识,期间,也得到了吴汉文刀法技艺的真传,制陶技艺达到了出神入化。

上世纪30年代后期,“吴德盛”名号越来越响,“金鼎商标”品牌亦越来越响,许多书画名流都会来宜兴与吴汉文合作,在紫砂壶上作书绘画。吴汉文与书画名人的合作一直都让任淦庭参与其中。在与名家和大量藏品的接触过程中,丰富的见闻对任淦庭的陶刻创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陶刻技艺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陶刻艺术水准已入胜境。期间,任淦庭还拜宜兴著名陶刻画家路兰舫为师,后又师承陈懋生等书画名家。在大师们的长期熏陶下,任淦庭的陶刻技艺入微大成,炉火纯青。

吴汉文不仅是个著名陶刻名家,还是个收藏大家,他收藏了大量的古器玩物、紫砂珍品。吴汉文的所有藏品对任淦庭从来都不回避,他们一起欣赏,一起研究,从中悟道,不断提高。一直合作到1939年吴德盛陶器行因战乱停止经营。

在博采众长之后,任淦庭成为清末民国大名鼎鼎的紫砂七老中顶尖的陶刻大师。成为新中国紫砂陶刻界承前启后且对后世最具影响的陶刻泰斗、一代宗师。

任淦庭在吴德盛期间出品了很多精品,在“吴德盛”出品的壶、瓶、盆、鼎、盘类成品上面精彩的书画陶刻装帧,基本上都是出自任淦庭之手。他的作品署款多为“干庭”、“左民”、“左腕道人”等。

新中国成立后,任淦庭担任紫砂厂辅导,期间,他悉心带徒,培养了徐秀棠、谭泉海、鲍志强、毛国强、沈汉生、咸仲英、鲍仲梅、束旦生、王品荣、张赦棠、周伯其、邵新和等一大批陶刻大师,成为对新中国紫砂陶刻界承上启下,且对后世最具影响的陶刻权威。

吴德盛旗下擅长制壶的艺人不但很多而且出类拔萃。吴德盛创办之初,吴汉文还聘请了任淦庭的师兄,陶刻大师邵云如、陈少亭、韩泰、范福筹、蒋永西等人。俞国良、范大生、冯桂林、胡耀庭、邵陆大、王熙臣、储银兰等著名紫砂大师都是在吴德盛旗下常年制壶、陶刻。包括任淦庭的师父卢兰芳、崔克顺、陈研卿等紫砂七老,陶刻大师都参与其中。

高人云集的吴德盛陶器行一开业就出手不凡,所出产品都是极品,深得海内外客户的青睐。香港茶具文物馆馆藏的黑釉长方壶胡耀庭的作品上,底部钤有“吴德盛制”,壶盖内印“耀庭“款,壶一面为书梅枝小鸟,下款“漱石”,另一面歧陶刻铭,附干支款,便是1922年吴德盛出品的。

吴德盛陶器行不仅自己制陶,还向其他大家订购泥坯。汪宝根、蒋燕亭、范锦甫、裴石民、吴云根等紫砂大家都常到吴德盛订购泥坯。经常在吴德盛订制坯件的还有俞国良、程寿珍、汪宝根、吴云根、王寅春等陶艺大家。

诸多的宜兴紫砂陶艺名家和当时国内的雅士名流参与吴德盛的作品创作、泥坯定制,极大地提高了吴德盛的知名度。

1926年,吴德盛陶器行的紫砂陶器在美国费城万博会上获得了金奖。由于之后的战乱和时局混乱,档案管理不完善,吴德盛陶器行在美国费城万博会上获金奖的谜团一直没有解开。一直到2015年杨世明先生在整理编撰《民国紫砂大事记》期间才发现了证据,北塘医院老中医胡容邈先生在“故纸堆”里发现的民国二十四年四月(1935)出版的《阳羡奇观》中,有一则宜兴紫砂在世博会上获奖的珍贵史资,在书中这则宜兴吴德盛紫砂陶器厂的广告上,说明这间厂位于“宜兴县中正街中市”,并附有一张“世界万国展览会奖凭”照片。辨析照片上的英文字迹,是1926年美国费城万博会金奖的情况,获奖品种是吴德盛厂所送的“高等手制工艺品”。

胡容邈先生为研究宜兴紫砂在百年世博会上获奖的历史情况,曾花费十多年查阅了大量资料,咨询了许多紫砂专家,了解到吴德盛字号确有记载,但一直没有找到相关获奖记录,直到发现这则广告得以证实。

欧洲大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势力随同帝国主义一道重新进入上海,上海的资本工商业当中势力飞速发展。上海的工商业繁荣、国际贸易盛行,工商实业家、工艺美术家们成为主导宜兴紫砂新风格气象的引领者。在这种情况下,民国十四年(1925年),吴汉文又在上海开设“吴德盛”分号,主要销售自家生产的紫砂制品。

“吴德盛制”款紫砂陶器以上乘的品质和精美的工艺受到了客商的青睐,销量一直很好。由于战乱等客观原因,留存后世的作品已经不是很多,非常珍稀和宝贵,是极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目前已经为拍卖市场上的收藏珍品,拍卖价都在几百、上千万元。就连吴德盛制款段泥印泥盒“以紫砂所制文房器,素雅、质朴,契合文人精神。此印泥盒外部以段泥制成,内部施釉,不仅美观,且极具实用价值。

吴德盛之所以风云一时,其主要是在民国五年至民国二十八年间二十多年的经营中,吴德盛不仅聚集了大批陶艺大家,而且名家荟萃,就连蔡元培,于右任等名家都客串刻绘,其下名家镌刻后多署款“跂陶氏刻”。因吴德盛出品的紫砂多有当时制壶名家与陶艺雅士的广泛参与,吴德盛制紫砂陶艺作品都很精良,所刻诗画文化气息浓厚,精品层出不穷。

吴德盛制款歧陶刻狮首水仙盆

岐陶刻六方盆

岐陶刻金鼎商标紫砂四方传炉壶

岐陶刻特大传炉壶

潜陶刻利用制作

“吴德盛制” 款歧陶刻紫砂贯耳瓶

紫砂以茶壶为大宗,而该器却为陈设佳器,仿景德镇陈设瓷,四委角,平口束颈,腹圆弧如悬胆,造型规整而线条优美,两侧贯耳呈方形,非紫砂大师所不能为也。一面刻高山流水瀑布,刀法流畅,构图精美,山林树石似有#法的艺术感,有文“枫林飞瀑”落款”歧陶”另一面似刘”云峰碑文”,字迹凭永。“吴德盛制”款。

潜陶刻平平安安

潜陶刘段泥刻花乌诗文方瓶

瓶身以团泥制成,作双耳扁方瓶。瓶口微侈,长颈稍内束,鼓月下垂,方图足,对称双兽耳环。光素瓶身刻画花鸟图,并署:“仿新罗画意,潜陶作”,另一面刻”清供岁在甲子春月阳羡潜陶氏题并刻。“工艺不俗,乃民国时期佳制。

潜陶刻书画段泥三层果盒

段泥材质果盒,内施釉,有细密开片。圆形盒分三层,制作规整,大小比列一致,分段刻铭各体书法、山水花卉。盒盖顶面刻踏雪寻梅图,求书题“十月先开岭上梅并落“玉子(1912)重九,潜陶#”。第一层,盒身携批粑图,蒙书刻字“用成口实爱享嘉宾,时纪王子秋月上滤,直兴潜阀饼”。第二层盒,刻有石榴,缘蒙书“槟椰,以相酬,与楼粉,而同色。王子秋月,清潜陶监制”。第三层花鸟图,行书款识“授法置钱,馈验藏壁,元日则遵以五辛,美人则报以双玉,潜陶监制”。刻画丰富,文辞烤永,耐人玩味也。

潜陶刻吴云山制紫砂水仙盆

岩如刻吴芝莱制木瓜壶

岐陶刻“吴德盛制“款段泥施釉碗

“吴德盛制”款紫砂孤菱壶

(待续)

作者简介:

党忠义,笔名:雷首山人。山西风陵渡人,生于1956年8月8日。大专文化,曾从事教育和行政工作。中国华夏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世界华人企业家联合会全球总会根祖文化委员会主委,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促进会文化顾问,运城市商业联合会文化顾问。著有《华夏始祖》《袁天罡与推背图》《酱香宗师》《磨砺88》《九州之冀—风陵渡》《摇篮曲》《中华名孝》《中华帝王卷》《西侯度遗址》《六官轶事》《王寮轶事》《华夏圣帝大舜》等书;在《百年强国梦》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了《建党精神光耀千秋》《黄河文明与中国精神》《中华国名探源》《华夏始祖与中华文明》等论文。


来源:央视线

标题:传承、革新、跨越,让民族文化绽放光芒——宜兴吴门紫砂陶艺百年传承纪实(三)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cj/71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