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971字,读完约20分钟

新华社兰州8月23日电:开创富民富民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黄河之西,祁连山之北,河西走廊,犹如同一条绿色的丝带,绵延数千公里,横跨陇原大地。

它曾经是一个大国的梦想之地。2000多年前,西汉在这里列了四个县,开辟了丝绸之路,开辟了西域,开始了一代人的繁荣。

今天,甘肃正乘着高质量发展、西部大开发、建设一带一路的东风,肩负着消除贫困、推进生态文明、弘扬优秀文化的历史重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新时代铺就辉煌的丝绸之路?

8月19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沿河西走廊自西向东走了1000多公里。他先后访问了敦煌、嘉峪关、张掖、武威、兰州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为加快建设幸福美丽的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富民的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深化扶贫,解决人民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

我们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追求普通人幸福的党。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我们肩负着沉重的责任。我们不能一劳永逸地休息。只有坚定不移、锲而不舍、锲而不舍,我们才能与时俱进,与人民同舟共济。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民生问题一直是总书记最关心的问题。

在今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代表团,认真询问了临夏州、甘南州和天祝县的扶贫进展情况,并以强烈的心情说:我非常关心甘肃的扶贫工作和扶贫任务的完成情况。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带着这样的担忧,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张掖市山丹县和武威市古浪县,走进学校,看望农民,询问民生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本,职业教育是提高就业技能、确保稳定扶贫的有效途径。

山丹派瑞学校是由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路易·艾利和英国劳工运动活动家何克先生于1942年创办的职业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山丹培力学校一直秉承“用双手、用头脑创造、分析学校”的宗旨,肩负着为中国黎明培养新人的美好愿景,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实用技术人才。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此调研。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秘书长习近平和山丹培力学校有很多缘分和感情。20世纪80年代,培力学校进行了恢复和重建,Xi中勋同志应邀担任名誉校长。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推动企业支持这所学校。在中央政府工作后,他一直关心学校的发展。2014年和2015年访问新西兰和英国时,他对李艾和何克给予了高度评价。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谈到这些过去的事件,习近平说:我所做的是微不足道的,送鹅毛千里反映了我对培力学校的感情。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西北地区的发展相对落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发展条件不同,但机会的公平性不会有差异。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山丹培力学校已发展到近2000名12个专业的学生,成为国家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在参观了学校的全貌、了解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并参观了路易·艾黎的故居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培训教学楼,观看了正在进行的诸如机械加工和智能家居设计等职业技能培训,并向学生们询问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经过3年的培训可以达到什么技术水平?

有机会在工厂实习吗?

毕业后你想工作还是继续学习?

我听说学校里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当地的农村,他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一项技能,他们的就业也是有保障的。习近平非常高兴。这表明通过职业培训,学生的适应性更强,真正实现了“两手都要硬”的办学宗旨。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习近平鼓励每个人:中国的经济应该由实体经济支撑,实体经济需要来自大国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匠。职业教育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三百六十行,先排队。我希望你们继承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努力学习,掌握更多实用技能,努力成为国家需要的有用人才。我支持你!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离开学校时,老师和学生们唱着校歌,向总书记告别。

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是一个典型的易地脱贫致富的村庄。过去,大多数村民生活在南方的深山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一方无法支撑另一方。去年,新农村建成,来自8个乡镇的1300多个家庭和4500多人从山区来到这里定居。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沿着整洁宽敞的村道,习近平一路走着看着。一排排白色墙壁的新房子整洁干净。每个院子里都种着花、植物、水果和蔬菜,这是一个和平繁荣的景象。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当地干部告诉总书记,从山区搬下来后,人们的饮水困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与此同时,按照“能搬、稳、富”的要求,大力引导和支持贫困人口发展水产养殖和蔬菜种植,大部分拆迁户脱贫。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近年来,为了真正摆脱贫困,习近平总书记走访了中国14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

他很清楚,农村贫困人口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保障三个保障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在这方面,秘书长对此给予了特别关注,并在视察期间仔细观察和询问。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义务教育有保障吗?

习近平来到村里的小学,跟着钢琴走进音乐教室。

参加暑期兴趣班的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玩燕子。当他们看到Xi爷爷来了,他们欢呼并聚集在一起。

离学校远吗?去哪里吃午饭?提供什么课程?习近平仔细询问了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

知道学校可以为全村学龄儿童提供义务小学教育,满足孩子们就近上学的需要,每天早上吃有营养的早餐,留守儿童也可以参加暑期兴趣班,总书记频频点头,告诉学校的负责同志,他们不仅要让孩子们好好学习,还要让孩子们吃好、运动好、长得高、壮、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基本医疗保障吗?

在村党群服务中心的便民大厅,习近平向工作人员询问了扶贫搬迁后各项惠民政策和便民服务措施的落实情况。

在了解了养老、生活补贴和就业的情况后,总书记还特别问:这个村子里有多少诊所?他们都是全科医生吗?

当地干部告诉秘书长,全村有6个标准化村诊所,都有合格的乡村医生、乡镇医院和全科医生。

甘肃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将在9月底前加快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填补乡村医生缺口,全面解决村卫生室建设问题。

住房保障有保障吗?

习近平走进村民李颖川的房子,在房子内外,看了看院子,看了看房子,打开了厨房的水龙头,按下了卫生间的开关,仔细地了解了村民住房的改善以及水和厕所的改善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后来,习近平和李颖川一家三代五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聊起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李颖川告诉秘书长,他们家以前住在亮亮镇的亮亮村。开始安置后,他们自己筹集了2万多元。加上政府补贴和长期住房贷款,他们去年搬进了新家,住在一栋90多平方米的大瓦房里。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说着,李颖川拿出一张搬迁前的旧照片,给总书记看。以前的黄泥墙和土坯房与有明亮窗户的新房子非常不同。

你对搬进来满意吗?还有其他要求吗?总书记问道。

没有要求,真的很好!李颖川兴奋地说道。

你快乐,我们也快乐。习近平说,共产党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是共产党的事业。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听取甘肃省委、省政府工作报告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维护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我们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是检查我们党是否为人民服务。永远记住,我们的船在茫茫人海中航行,水可以载着一只船,把它翻过来,所以永远不要失去人们的心!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甘肃面临的两大底线任务是战胜贫困和建设生态文明。

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辽阔的草原、辽阔的戈壁和白色的冰川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整个地理环境就像一块玉石。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甘肃代表团的审议,认真研究了甘肃省的地图,并对陇原幅员辽阔、山川秀美、自然风光旖旎表示由衷的赞赏。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总书记深知甘肃地处西北,既有丰富多彩的地理特征,又有脆弱的生态环境。他多次对甘肃的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要消除国内生产总值的诅咒,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的诅咒。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如何保护甘肃水土,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视察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没有回避道路,而是孜孜不倦地工作,一次又一次地开车翻山越岭,涉水翻山越岭。

看到这座山,他亲自提出了问题,并亲自接受了。

秋季,张掖市山丹赛马场长满了水生植物和奔腾的马匹。

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祁连山北麓的大营草原,实地考察了中农法山丹赛马场有限公司车间,了解赛马场改革发展和祁连山生态恢复保护情况。

早在公元前121年,西汉将军霍去病就曾在这里驻兵养马,驱逐匈奴。如今,这里以总面积300多万亩的草地、耕地和林地为依托,开展多种经营,努力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协调发展。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习近平走进牧场,检查了牧场的整体外观和马匹的存量,并与放牧马匹的马场工作人员进行了亲切的交流。

在不远的地方,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祁连山以其高耸的山峰拦截并储存了来自太平洋温暖湿润气流的水汽,并将其转化为丰富的冰雪融水,滋养了河西走廊广阔的土地,从而创造了中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商品粮和经济作物产区。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然而,祁连山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局部生态破坏问题一度十分突出。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决整改。2017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的中央检查组也对此进行了专项检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门听取了检查报告,并严肃处理了有关责任人。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两年过去了,中央的要求落实了吗?祁连山的生态环境是如何恢复的?秘书长习近平亲自前来视察。

站在俯瞰祁连山的大草原上,总书记听取了甘肃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的汇报。

所有114个采矿权都被收回,一些水电站被关闭,核心地区的所有居民都被收回。据了解,中央提出的整改任务已经基本完成,祁连山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取得初步成效。习近平肯定了近年来祁连山生态保护取得的巨大成就。甘肃生态保护工作体现了新发展观的要求,希望继续向前推进。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与此同时,他提醒当地干部:当我们达到这个发展阶段时,我们不应该踩在西瓜皮上滑倒,而应该继续爬过山脊,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看看林,他称赞为鼓舞人心的模范。

多年来,河西走廊一直受到祁连山冰雪融水的滋养,但其外围地域辽阔,干旱少雨,荒山荒漠茂密,狭长的绿洲随时都有被侵蚀甚至淹没的危险。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甘肃的荒漠化防治和生态恢复。早在2013年,他就发出重要指示,确保位于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之间的绿洲甘肃省民勤县不会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毗邻民勤的古浪县也是中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超过200万亩,风沙线长达130多公里。

21日中午,习近平总书记沿着砾石路颠簸前行,参观了距古浪县30公里的八步沙林场。

走进林场,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高兴地看到黄沙中出现了一片片绿地:中国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为全球生态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绿色发展的概念变得更加流行。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巴布沙林场位于腾格里沙漠的南缘。过去,沙尘暴在这里肆虐,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吞噬农田和村庄。秋风吹动田野,春风吹死牲畜。

20世纪80年代初,六名当地老人在合同上按下了他们的手印,并发誓要用白发换绿洲。在过去的38年里,巴布沙林场的三代工人,以六位老人为代表,继续奋斗,书写了一个绿色的篇章,从沙子迫使人们撤退到沙子里。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不远处,几个林场工人正在用草方格压沙。习近平走过去问他们如何操作压沙,每亩土地投资多少,以及它能发挥什么作用。他拿起开沟犁和他们一起工作。不一会儿,他在沙地上开了一条两米多长的直沟。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六老之一郭朝明的儿子郭万刚也作为第二代治沙造林人的代表出现在现场。他告诉总书记,正是用这种手工劳动的方法,一棵树和一把草压下沙子,防止被风吹倒,三代人完成了20多万亩的治沙造林。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新时代需要更多当代的愚人和像刘老汉那样的时间模型。习近平称赞说,要继续发扬当代六老的愚笨精神,发扬他们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把沙漠变成绿洲的进取精神,长期坚持不懈地做出新的贡献,使绿色长城坚不可摧。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看着水,他关心长江,永远不会忘记黄河。

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北方有黄河,南方有长江。两条大河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

保护母亲河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可持续发展的伟大计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了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唱响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长江的歌曲。

今天,总书记的眼睛盯着黄河。

21日下午,习近平来到黄河治理兰州蓝天泵站工程,登上观景台,俯瞰大坝加固和防洪工程,了解当地黄河治理和生态保护情况。

黄河流经兰州,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饮用水源,也成为沿海居民的休闲场所。

近年来,兰州市全面加强了河流生态环境管理,对全市54个排污口进行了日常监测,疏浚了部分河流。原取水泵站因生态保护而废弃,现已改造成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在河边散步,一些市民正在休闲散步。看到总书记来了,每个人都围了过来,一个接一个地向他打招呼。

一位怀抱孩子的市民告诉总书记,黄河沿岸的风景就像他自己的花园,步行和健身都很方便。他每天心情都很好,住在这里的幸福指数提高了。

城市属于人民,城市建设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让人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习近平告诉每个人,金杯和银杯不如人们的声誉好,人们说好真的很好。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他告诉省市两级负责同志,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和补给区,首先要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恢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而兰州则应努力带头维护黄河健康。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在听取甘肃省委、省政府工作报告时,习近平总书记热情洋溢地说:我曾经说过,长江病了,还不算太坏。今天,我想说的是,黄河一直是多病的,经常被洪水淹没。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治理黄河应注重保护和治理。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景观、森林、湖泊、草地的综合管理、系统管理和源头管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调合作,共同抓大保护,共同推进大治理。下一步,党中央将对黄河流域的保护和优质开发进行专题研究,推进黄河流域的优质开发,使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河。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的繁荣导致国家的繁荣,而强大的文化导致强大的国家。

自西汉张謇出使西域以来,河西走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东西方文明相互碰撞、交流、借鉴。多元文化的精髓已经积累了多年,厚重的历史在这片狭小的土地上一次又一次地展现出来。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与总书记在龙源大地漫步,就像穿越中华文明的时间隧道,沿着千百年来从未被阻隔的历史文化长河,探索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血脉。

敦煌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展现了中国文化博大的胸怀。

我一直向往敦煌,我希望去河西走廊。在今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甘肃NPC代表热情邀请总书记访问敦煌,习近平作出了回应。

19日,习近平总书记如期抵达,甘肃探险队的第一站来到敦煌莫高窟,探索古丝绸之路的奥秘。

走进石窟,习近平仔细研究了一下,不时向工作人员询问莫高窟的历史渊源、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听说莫高窟被掠夺和破坏了数百年,不仅得到了妥善保护,敦煌文化也越来越多地向海外传播。习近平不禁感叹一个强大的国家可以让文化繁荣。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高30余米的唐代坐佛、40余平方米的五台山地形图、唐代七身原始造像、张謇出使西域的生动多彩的壁画雕塑、一侧精美的壁画,历经千年沧桑,依然闪耀着迷人的传奇之美,见证着多元文化的融合与融合、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主持座谈会,认真听取专家学者关于文物保护、文化遗产和文明互鉴的意见和建议。他向他们介绍了丝绸之路花雨、沙漠敦煌等优秀文化作品的创作、制作和走出去的成功经验,了解了基层文物保护队伍建设情况,听取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和宣传的意见和建议。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在中国文化中创造新的辉煌,就要以更宽广的胸怀与世界各国开展文化交流,更积极地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敦煌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自信的文明才能包容、学习和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同时保持自己的特色。要加强对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持和扶持,保护国粹。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习近平强调,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文物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揭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心理,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建设一带一路,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增进人民心灵交流,共同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更多更好的人类文明成果。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建于600多年前的嘉峪关,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懈的奋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爱国情怀。

与敦煌文化不同,嘉峪关体现了中华民族保卫国土、热爱和平的不懈追求。

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嘉峪关关城,走上楼梯,登上城楼,仔细查看关城的布局。我看到了城市中的一座城市,城外的一堵墙,城外的一条壕沟,层层设防,布局紧凑,不愧为世界第一。抬头望去,祁连山被白雪覆盖,河西走廊充满了绿色。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当地负责同志告诉秘书长,近年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基础上,依托长城文化资源,发掘长城文化的精神内涵,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传承创新。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习近平强调:在当今世界,当人们提到中国时,他们会想到长城;当你提到中国文明时,你也会想到长城。长城、长江和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我们必须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保护中华民族精神的无尽之根。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发生在80多年前的高泰战役显示了坚持革命、不怕牺牲的英雄精神。

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我去过井冈山、遵义、会宁、杜愚等许多革命老区,但我的心一直关注着红军和阵亡将士的历史。我希望当我能当场记住和悼念他们的时候。今天,我来了。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20日上午,习近平来到张掖市高台县,向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和烈士陵园致敬,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并向革命烈士赠送花篮。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英勇西进,与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用自己的生命构筑了不屈不挠的精神丰碑,为人民留下了光辉的红色印记。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在深刻理解了战斗的历史和被标记的军队的感人故事之后,习近平动情地说:历史是这样写的:你有多么雄心勃勃地去牺牲!他们不可替代和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他们体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体现了红军精神和长征精神。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忠于我们最初的愿望,牢牢记住我们的使命。

Xi鼓励在座的工作人员讲好党、红军、西路军的故事,让广大共产党员不要忘记自己的首创精神,记住自己的使命,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新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让我们的青少年从小就打上红色印记,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读者》创刊近40年,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取得了巨大的文化成就。

一条河、一碗面条和一本书是兰州的特色名片。一条河指的是黄河,一碗面条指的是兰州牛肉面,一本书指的是读者杂志。

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在《读者》编辑部,工作人员拿出出版流程图,告诉秘书长,他们在每期杂志中精心挑选了3万多篇文章,从最好的文章中挑选出最好的,最后向读者展示了50多篇漂亮的文章。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常常会被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深深打动。习近平指出,倡导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才能越来越厚、越来越深。他鼓励在场的文化工作者制作小系列,为人们提供更多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这很好!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从千年敦煌的古老魅力到百年嘉鱼的辉煌,从革命时代的血腥西征到改革浪潮中的“读者”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千里迢迢来到这里,聆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历史的脚步,深入思考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战斗力的不竭源泉,进一步增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在线直播

标题: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纪实

地址:http://www.ynszhpbzjk.net/ysxw/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