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551字,读完约16分钟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在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铁路逐步发展,成为大国崛起的最重要部分。
然而,经过一百年的沧桑和战火,中国曾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在加入铁路时代后短暂离开的国家之一。1894年甲午战争期间,中国铁路的总长度只有500公里,而同期美国铁路的长度达到了28万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这个伟大国家可用铁路的总长度保持在22500公里。
伴随着雷鸣,新中国成立了,巨大的发展能量在觉醒的中国大地爆发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勇往直前,从迅速修复被战争破坏的铁路开始,让钢铁巨龙领导西南,挺进青藏高原;高铁从无到有,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球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领导者。在过去的70年里,在祖国的辽阔土地上,铁路被紧密地编织成网,高速列车飞速行驶,3万吨重的货运列车横空出世。中国铁路实现了从赶超到领先的角色转变。
时光飞逝于风霜之中,它煞费苦心地改变着春风。从障碍到大道,从步行到走好,从苦于旅行到享受,70年来中国铁路在发达国家走过了200多年,中国高速铁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加速和超越的壮丽史诗。
赶上建设一条乡村大动脉
到2018年底,全国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13.2万公里,比1949年增长5倍;四条垂直和四条水平高速铁路网已经建成运营,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高速铁路网运营的国家;高铁总运营里程超过2.9万公里,是2008年的44.5倍,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居世界首位。
回顾过去,令人尴尬!回顾70年前,数量少、布局偏颇、标准繁杂、质量低劣是新中国成立时的铁路烂摊子,也是新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起点。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2万公里铁路中只有1万公里能够通车,而且大部分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广阔的西北和西南铁路网几乎是白色的。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修复和恢复了8278公里的铁路。到1949年底,全国铁路里程只有22000公里。
战后,一切都成了废墟。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首先决定在西部地区填铁路空白。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后,中共中央西南局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策是把成渝铁路的建设作为促进各行业发展的第一步。
1950年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了西南军政委员会关于要求修建成渝铁路的报告,并提出了依靠地方政府、齐心协力、就地取材、修铁路的方针。当时国民经济非常困难,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拨出2亿斤大米用于筑路。
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正式开工建设。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建设条件非常落后,西南地区有10多万军民投入建设。在道路建设之初,几乎没有依靠人力的机械设备,用铁锹和镐挖掘,用龙骨车抽水,用电石(乙炔)灯照明。
然而,在这样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施工队伍的努力下,工程进展迅速,长达505公里的成渝铁路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完工了。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这条铁路是我国设计建造的,完全用国产材料建造,开创了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新时期,为新中国的铁路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自1952年成渝铁路建成以来,中国已经建成了大量以连接西南和西北为重点的铁路干线、支线和枢纽;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完成,6100公里铁路干线相继建成;到1978年,铁路总里程增加到5万多公里,全国铁路网基本形成。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从那以后,铁路建设的步伐加快了。20世纪80年代,它袭击了南部的恒光,北部的大秦,中部的华东;在20世纪90年代,他们攻占了京九和蓝欣,迅速与宝中和后岳作战,然后占领了华东和西南地区;世纪之交,大秦、京九铁路干线、恒光、蓝欣铁路复线和一大批铁路干线电气化工程相继建成。
到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已经在西北和西南地区修建了宝成、川黔、成昆、兰青等十几条铁路;华东、华北、东北和中南地区也建成了一批铁路干线和支线。新建的京九、南昆铁路贯穿南北,为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交通要道。
跨越发展,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武器
70年来,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工业国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大国的地位离不开大国的大力支持。
作为综合运输系统的骨干,国家高度重视铁路的主导作用。70年来,中国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领先的技术创新。高速铁路、既有线提速、高原铁路、高山铁路、重载铁路等技术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名副其实。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中国高速铁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高速铁路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技术门类和专业的高科技集成。自20世纪60年代在日本诞生以来,它在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迅速传播,其技术日趋成熟。
直到2004年,中国还没有一英寸高的高铁。2019年1月,中国高铁里程达到2.9万公里;商业运行速度为每小时350公里,是世界上最高的。经过15年的冲刺,中国的高速铁路技术已经迅速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世界银行今年9月9日发布的《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已经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速铁路集成、建设、设备制造和运营管理技术,实现了从追逐者到领导者的角色转变。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它完全是靠自己探索的。中国技术人员啃骨头,通过多次迭代和探索,独立开发了先锋高速动车组。2002年9月10日,我国第一条自建客运专线——秦沈客运专线的最高时速达到292公里。
此外,株洲电力机车厂等国内科研机构,当时沿用德国高速铁路的内燃机车技术,也开发了中国之星高速动车组,于2002年11月27日在秦沈客运专线上以每小时321.5公里的最高测试速度运行。
无论是先锋还是中星高速动车组都没有成为真正的明星,但自2004年以来,在这一研发过程中培养的人才为中外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2004年,原铁道部启动200 km/h动车组招标,引进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德国西门子共同设计生产和谐高速动车组。
引进合作给人的印象是,中国高铁的成功依赖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事实上,当时只引进了制造技术,很少转让关键核心技术。孙杖,前上海铁道大学副校长,深涉相关工作,深知其中的曲折。
2008年,京沪高速铁路正式启动。在此之前,有关部门、专家和学者仅仅在研究和准备的早期阶段工作了18年。五年后,全长131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沪高速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世界上运行时间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在高速铁路的跨越式发展中,中国专注于做大事的独特制度优势得到了集中。2008年,科技部和原铁道部共同签署了《中国高铁自主创新合作协议联合行动计划》。该计划汇集了6家大型中央企业、25所重点大学、11家一流科研机构、51个国家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以及由68名院士、500名教授和1万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技团队,以每小时350公里的速度共同应对复兴动车组。
2017年,中国标准电动车组成功量产,并正式命名为复兴。中国首次实现高速动车组牵引、制动、网络控制等关键技术的全面自主,各项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复兴动车组采用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16%的高铁技术标准与欧洲和日本标准兼容。
规划政策的持续实施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200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高速铁路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框架。2008年和2016年,国家两次调整规划,明确到2020年,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铁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中城市。
环境适应性强已成为中国铁路的独特优势。中国西南山区、西北高原、西部沙漠地区、东海岸、中部丘陵地区和东北高寒地区的铁路网从南到北跨越3个时区、5个气候带和6个典型地貌。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贾利民指出,这足以证明中国高铁具有世界上最强的环境适应性。
目前,中国的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已经建成并提前投入运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城市群连成一个网络,东、中、西、东北段通过高速铁路相互连接。面向未来,中国正在加快建设以八条垂直和八条水平主通道为骨架的高速铁路网,连接区域连接线,补充城际铁路。
不仅规模巨大,中国高速铁路的安全和准时运营的魔鬼般的管理也令世界钦佩。
高铁线路通常在试运行一年后正式验收,验收合格后允许投入运营;列车控制系统自动监控列车运行和中央技术设备,以确保在不同速度水平下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在高速铁路线上建立了自然灾害和异物侵入监测系统,该系统将自动启动对策,以确保高速列车的安全;每天每条线路上的第一列列车为确认列车,第一列旅客列车必须在检查高铁设备完好后才能开通;综合检查列车每10天运行一次,对轨道、通信信号、接触网等高铁基础设施进行实物检查;电动车组车辆上有3000多个自动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运动部件的状态。
良好的基础设施和运营能力使中国高铁正点率高达98%,准点率高达95%。
从运行到运行,中国高铁的发展进程已经超出了世界的预期,现在它有能力领先。
当高速铁路接近0+距离时,它带动了城际区域的协调发展,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和集聚。
京沪高速铁路和京广高速铁路连接着中国三大最具活力的经济集群。
一天从北京到上海一千英里。京沪高速铁路连接7省11市,人口超过100万,成为贯穿华北和华东的大动脉;在过去的八年里,已经运送了超过9.3亿的乘客,并且在京津冀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之间建立了一条高速铁路经济走廊。
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基本建成1小时至3小时的高速铁路交通圈,出现了同样的城市效应。高铁悄悄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力地推动了长三角的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
随着京广高铁、广深港高铁、广珠城际铁路、厦深铁路等铁路干线相继建成通车,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内部流通大大加快,改写了大湾区人的出行地图,跨区域城市时代即将到来。
客运依靠高速铁路,货运依靠重载。铁路重载核心技术是国际公认的反映国家综合实力的前沿技术之一。
中国的能源分布是不均衡的,它富含煤炭,缺乏石油和天然气。充分利用煤炭资源已成为确保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突破口。目前,中国的煤炭运输铁路线主要集中在从西向东运输煤炭。
9月28日,世界上最长的万吨级重载货运铁路——浩基铁路投入运营,一条贯穿南北的新能源运输走廊被纳入中国铁路版图。
这条铁路全长1800多公里,北起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濠乐宝济南站,止于江西省吉安站。设计轴重为30吨,一列火车一次可以拉1万吨煤。2020年计划运输能力为6000万吨,长期计划运输能力为每年2亿吨。
作为一条新的由北向南运煤的战略通道,浩集铁路贯穿南北,直达华中腹地,改变了中国煤炭资源由西向东,经海路和水路到达华中的局面。煤炭过去需要一个多月才能运达,最早一天就可以通过铁路运达。
在此之前,大秦线主要承担国家西煤东输、南煤北运的战略任务,年正常运输能力达到4.5亿吨。
2014年,一辆总长近4公里、满载3万吨货物的列车在大秦线成功试运,中国重载铁路列车的牵引重量从2万吨跃升至3万吨。此次测试的成功标志着中国铁路重载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
开放的合作有助于中国的智慧
这条铁路不断改写中国领土的时间空模式,也提供了中国帮助世界发展的计划和智慧。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五大洲几十个国家的铁路合作项目遍地开花,谱写了与各国人民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历史总是相互呼应。1975年,连接东非、中非和南非的主要交通干线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正式开通,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被誉为自由和友谊之路。
42年后,作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十大合作计划的重要前期成果,肯尼亚蒙巴萨的内罗毕标准轨距铁路(Munne Railway)于2017年5月31日通车。
虽然非洲大陆上的两条铁路相隔近半个世纪,但它们连接着中非合作的历史和未来,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了国际影响力。
今年8月,内蒙古铁路与内马铁路交汇处内罗毕南站交通指挥控制系统更换工程竣工,实现了内蒙古铁路与内马铁路交通指挥控制系统的互联互通,两条铁路成功牵手,实现了联网运行条件。
内蒙古铁路是肯尼亚在过去一个世纪里第一条采用中国标准的新铁路。马内铁路是继内蒙古铁路之后中国在肯尼亚修建的第二条全中国标准铁路。两条线路都是东非铁路网的重要干线。
目前,马内铁路已完成内罗比站、苏瓦站和那曲站等5个车站的安装调试,即将进入全线联合调试测试,预计今年10月开通。
作为冉冉高铁市场的后起之秀,中国高铁的高性价比已经成为共识。
2016年1月,从雅加达到印度尼西亚万隆的第一条高铁线路破土动工,中国高铁产业链在万隆延伸。
雅湾高速铁路一期全长142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计划于2020年底前完成建设,2021年开始试运行。届时,两地之间的行程将从3个多小时缩短到40分钟,雅湾高速铁路将成为东南亚第一条高速铁路。
如今,老挝正处于雨季。云过雨后,薄雾消散,中老铁路已经开始繁荣,桥梁和路基已经初具规模,设备和车辆在隧道入口处进进出出。今年是中老铁路土建工程顺利竣工的关键一年。
始于2016年12月的中老铁路,从中老边境的莫汉墨锭港出发,向南延伸至老挝首都万象,全长400多公里。整条铁路都是按照中国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建造的。2021年12月建成通车后,中老铁路使老挝从一个内陆国家转变为一个内陆国家。
中国高速铁路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中国的计划打开了欧洲市场的大门。
匈牙利铁路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延伸到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全长350公里。该项目为电气化客货混运铁路,设计最高时速为200公里。近日,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代表与匈牙利铁路公司代表举行会谈,双方就项目合作达成共识,这将加快各项任务的完成。
俄罗斯的莫斯科-喀山高速铁路是俄罗斯2030年交通发展战略计划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全长770公里,最高设计速度为每小时400公里。目前,中俄铁路企业已签署合作意向书。
从总体布局到写意,中欧Banlie国际物流的品牌效应逐渐显现。
从无到有,从点到面,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图景的逐步铺开,多国多港六走廊六路主骨架基本形成,中欧铁路、陆海新通道等主要通道建设成效显著,跨国经济走廊合作日益深化。
目前,中欧列车已初步探索并形成跨国合作的国际列车运行机制。中国、白俄罗斯、德国、哈萨克斯坦、蒙古、波兰和俄罗斯的铁路公司签署了《深化中欧合作协定》。通过阿拉山口、二连浩特、满洲里和其他跨境铁路通道,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列车数量从2011年的17辆增加到2018年的6300辆。
种植梧桐树通向凤凰。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和欧洲共有近1.7万辆列车,年均增长率为133%;中国有62个城市,国外有16个国家的53个城市。列车运行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从今年1月到8月,途中重型集装箱的比率达到99%,返回途中的比率达到85%。
中欧列车运输的货物种类已经从最初的电子产品、打印机和笔记本电脑扩展到200多种食品、葡萄酒、汽车和服装。商品种类更加丰富多样,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运输的附加值显著增加。
伟大的乡村动脉,向前冲!70年来,中国铁路以最快的速度改写了历史,以开拓的姿态登上了顶峰,编织了一张民生幸福网,为国家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为世界贡献了中国的智慧,成就斐然,前景广阔!
中国的铁路是最好的
青藏铁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铁路
大秦铁路是世界上年运量最大的重载货运铁路
运营里程最长的戈壁沙漠铁路是乌鲁木齐至喀什和包头至兰州铁路
南宁至昆明的山区铁路和重庆至怀化的铁路,跨越群山
世界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以最高测试速度和每小时486.1公里的速度
世界上第一条穿越高山季节性冻土区的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
京广高速铁路是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铁路,跨越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各种地形和地质以及众多的水系
兰州至乌鲁木齐的高速铁路曾是世界上修建里程最长的铁路,穿越沙漠和风沙地区
世界上第一条热带高铁环岛海南高铁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在线直播
标题:[辉煌的70年为新时代而奋斗]铁龙奔向强国——新中国成立70周年铁路运输发展成
地址:http://www.ynszhpbzjk.net/ysxw/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