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1字,读完约3分钟
4月24日,出席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第一次理事会会议的部分理事单位代表来到北京玉生堂中医药博物馆进行调研和采访。
传统的器具,如商代的药厂、中国古代医学的牌匾、右手拿着灵芝的明代神农雕像和参观房子用的木制药盒都在博物馆里,就好像当crossing 空时,它们返回到数百年前的明清时期的旧药店(见图,代表们观看明清时期的针灸器具。本报记者与裴娟合影)。一条棕色的丝绸手帕引起了客人的注意。这是辽代医生用来包注射器的手帕。手帕上的图案是一个男人牵着缰绳,带领七只骆驼在沙漠中跋涉。当时,丝绸之路上的贸易繁荣也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和西亚国家的医学文化交流。
甲骨文的龙骨、针灸用的金针、用鸟羽毛制成的装急救药品的盒子,这些珍品显示了中医和传统文化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许多客人在展品前呆了很长时间,用手机仔细拍照。
北京玉生堂中药博物馆,原名玉生堂老字号,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一家集中医、中药、历代医案于一体的商号和药店。
北京玉生堂中医药博物馆馆长白建江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参观了该博物馆。游客对中医药文化非常感兴趣,这对振兴传统医学、保护人类健康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大有裨益。
《人民日报》副总编、新闻合作联盟主席方江山表示,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开启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近年来,中医药的研发不断呈现出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充分展示了文明交流应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历史智慧。
在中医体验区,博物馆展示了常用的中医诊疗工具,精心准备了切脉、按摩等体验活动,并指导媒体代表如何粉碎和包装中草药。
埃及报纸《金字塔》的执行编辑曼苏尔·阿布·阿兹姆在去博物馆的路上感到恶心和眩晕。医生给他量了脉并按摩后,阿布·阿兹姆感觉舒服多了,他的紧张感也减轻了。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充满魅力。今晚我亲身经历了,这真的很不寻常。
老挝外文出版社社长佟洛端沙湾每次吃海鲜都会感到手指和膝盖疼痛。在雨天,症状会变得更糟。中医陈美君为他开了中草药,并写下了烹调中草药的详细步骤,他说这些药物可以促进体内水分和寒气的排出。结合频繁的手指伸展,可有效缓解症状。
俄罗斯报纸记者伊里·奥诺拉·戈宁告诉记者,她正准备写一篇关于中医的报道。中医药现代化是一个很好的视角,我相信俄罗斯人民会有浓厚的兴趣。
老挝外文出版社的记者卡提玛·雪之少女经历了所有的项目。他说: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很大,中医注重整体辩证思维,在疾病预防、康复、保健等领域给人以启迪。这种中医经验实际上是一种文明的交流活动。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并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政府卫生合作的重要领域。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涂表示,希望媒体朋友利用新闻合作联盟机制下的全媒体整合平台,进一步推动周边国家卫生政策的创新和交流。(兼裴张娟彭辉孙珍)
《人民日报》(2019年4月25日,08版)
(原名:体验中医,促进文明交流和相互学习)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在京体验中医药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jk/3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