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龙文化之魂,筑全民同心之境
龙文化传承人 陈兆威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在他们身上熠熠生辉,激励着一代代劳动者奋发图强,接续奋斗。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特开展“弘扬劳模精神,争当时代先锋”特别报道,向全国中医战线的劳模致敬。
千年文明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始终以龙的图腾勾勒精神的脊梁。这条腾飞于九霄的神兽,既凝聚着"九似"合一的包容智慧,更承载着"乘时变化"的勇毅品格。当时代的浪潮再次拍打命运的堤岸,唯有重拾龙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践行"上下同欲"的精神传统,方能在时代变局中筑牢全民同心的精神堤坝,以从容不迫的心态跨越所有阻碍。
一、天人合一:在变局中锚定精神坐标
《周易》有云:"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这种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宇宙观,本质是教会我们在变化中寻找平衡。面对生活中的跌宕起伏,不妨将视角投向浩瀚星空——春日的嫩芽突破冻土,秋日的落叶融入泥土,自然万物从不会因季节更替而惊慌失措,而是遵循"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法则。现代人面对工作压力、社会竞争时的焦虑,本质上是遗忘了"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就像龙舟上的桡手,唯有与波浪的节奏同频,才能在惊涛中划出稳健的轨迹。当我们学会像接纳四季更替般接纳生活的起伏,便如同在心中种下一片梧桐林,任外界风雨呼啸,自能守得"心有佳木,向阳而生"的澄明。
二、上下同欲:在协作中凝聚破局力量
龙舟竞渡的古老习俗里,藏着中华民族最朴素的生存密码——船头的鼓点、船尾的舵手、整齐的号子,缺一不可。这正是"上下同欲者胜"的生动注解。新冠疫情中,从白衣执甲的逆行者到社区值守的志愿者,从科研团队的日夜攻关到普通百姓的居家坚守,十四亿人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信念筑起钢铁长城。面对当下的经济转型、环境治理等挑战,这种精神尤为珍贵。就像黄河之水穿越九曲十八弯,正是因为千万条支流朝着共同的方向奔涌,才能汇聚成势不可挡的洪流。当个体的困惑在集体的智慧中被化解,当个人的奋斗融入时代的浪潮,再大的阻碍也会化作前行路上的铺路石。
三、乘时变化:在坚韧中孕育新生希望
龙文化中最动人的品格,是"潜龙在渊"时的积淀与"飞龙在天"时的勇毅。现实生活中的困境,何尝不是一种"潜龙"的修炼?古籍中记载的"大禹治水",并非一味与洪水对抗,而是"疏川导滞,钟水丰物",在顺应规律中创造生机。这种智慧启示我们:面对事业挫折、人生低谷时,不妨学习竹子的生存哲学——暴雨压弯竹枝,却让根系在泥土中扎得更深;寒冬冻住新芽,却为春日的拔节积蓄能量。就像敦煌壁画上的飞天,衣袂飘舞间既有对现实的超越,更有对人间的眷恋,我们既要在困境中保持"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更要怀持"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希望。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每个中国人都是龙文化的当代传人。当我们以"天人合一"的智慧看待世界,便不会被眼前的迷雾遮蔽双眼;以"上下同欲"的信念凝聚力量,就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站稳脚跟;以"乘时变化"的勇气面对挑战,必能在风雨过后看见更绚烂的彩虹。正如黄河之水穿越崇山峻岭,终将在入海的刹那绽放磅礴的生命力——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也必将在亿万同胞的共同守护下,永远奔涌着生生不息的希望。让我们以龙的传人之名,携起手来,在时代的征途上,既怀"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辽阔,又具"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坚韧,让每个日子都成为照亮未来的星火,让全民一心的光芒,永远闪耀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之上。(龙的传人一陈兆威)
来源:央视线
标题:以龙文化之魂,筑全民同心之境 龙文化传承人 陈兆威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cj/80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