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85字,读完约5分钟

喜迎国庆中医榜样人物特别报道

新时代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医学院士,计怀安

求医记133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此书由陈云志刘俊主编,由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3月第一版5次印刷,图书在版编(cIP)数据核字(2013)271426号新华书店发行。附题:《寻找中药重剂取效的秘诀》。

一、中医四大典之一的《伤寒论》被视为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的典范。书中所载113首方剂,被后世尊为《经方》。有些指出,正是由经方剂量传承的扑朔迷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今中药临床剂量多端的乱象。1981年,长沙马王堆出土汉墓东汉大司农铜友被考古发现,东汉的两应该是现代的约15.625克,以此类推折算方法,《伤害论》中《炙甘草汤》的生地黄用量为1斤,折合为现在的250g,大大的超过了常规用量……仲景的《小青龙汤》麻黄3两,去掉尾数折合现代应该是45g:细辛3两应该是45g:与李时珍的细辛不过钱(本草纲目的美中不足,在细宋代一囚死后,牢头曰:死囚身旁遗有细辛粉沫,没经过严格的验证下的结论往往有很大的出入。)误传八百年的细辛不过钱的说法延误至今。当今药典规定细辛用量是1.5g,与医圣——张仲景的45g,悬差30倍以上,何以治疗……以讹传讹毒害之深,从医者眼看沉疴离世而去,医者乏术可悲极至。

二、当代名医中科院士仝小林指出,医生们超规:A剂量应用中药饮片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疗效的追求,即重剂可起沉疴。例如,他在临床中发现,在治疗糖尿病时,黄连每日10g 的常规剂量根本是"泥牛入海”。他创新性地加大黄连用量,有的甚至加大到每日45g 90g120g,可迅速降低血糖,改善症状;

B."火神派"医生以擅用大剂量附子而闻名。对这时常规剂量为3-15g的中药,吴佩衡、范仲林、廖步祺、卢崇汉、李可等中医名家一般出最少是30g60g,危重症则用至100g200g,甚至500g,这些名医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探讨和学习。

C《此事难知》指出:“初治之道法当峻猛”,宽猛和济。明代张景岳曾说"治病用药,本贵精专,尤宜勇致....但用一味为君,二三为佐使,大剂进之多多益善。夫用多之道何在?在乎必赖其力,而料无害者。即放胆用之”。所以读者切勿盲目模仿,无实际经验者慎用。对此经量,应师其法而不用其量。用量多少,应视病情而定,不能丢掉中医辩证论法的精髓。切勿偏执某人之经验而死守其用量,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运用。

D.《当今中级高级药学教材有美中不足之处》

1、化红、橘红、通称为化橘红,错也,错误之一。化红是橙科的在外青皮,主产在广州化州,此青皮经下窖发酵而成。橘红是橘科为红橘,经糖果厂制作。两者均属芸香科,他们的共性化痰理气、温肺化痰,此为后者的差异前者多理气消食,药学教材混为一谈;

2浮小麦,教材是小麦未授到雄性花籽而干瘪,错也。理应时田地里野生麦的种子,个细尖长,同属敛汗,治虚烦,失眠,安神。后者强百倍。

F、由于教材之误,及细辛不过钱,谈附色变等使然,在临床中开过的方子凡有黑附片的司药人员均对患者言:“此药有毒。”,患者又返回问笔者,放心服吧,必需的。病人愈后应征医正确。再也不言有毒了,改为他处就诊……

其次就是用量问题,沉疴固病按常规用量行吗?纯属安慰剂,纯属见死不救之罪也。

医鉴部门也是如此按药典量行事,为保乌纱帽,药剂更是点头哈腰,不管患者死活,而以药典为据!

该书26-27页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重用枝子40g即可;34页重用土茯苓治痛风;43页皮肤划痕症脉管炎,热痹症,鼻炎重用生地黄;53页重用防己治肝硬化腹水;63页重用牵子利水、肝硬化;87页重用莱菔子治疗顽固性失眠及便秘、高血压等;92页重用白茅根治水肿;108页重用莪术治胃及各种癌症;122页重用半夏治三叉神经、失眠、癫痫、便秘;119页重用皂角刺治乳腺炎;146页重用熟地黄治哮喘、肝腹水、肝癌;149页重用白芍治一切痛症及二便不通;156页重用金樱子治尿崩症……等等、读者及从医药者可阅读此书。

本人临床经验:重症失眠症龙骨、牡蛎、磁石各150-200g,茯神粉100g,夜交藤120g,合欢各60g,男女痤疮鱼腥草300-500g不等,屡启沉疴,但也有轻剂的.如薄荷5g、灯心草0.lg等,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原则。清代名医有张锡纯句名言:"用药不据多少,以胜病为主";笔者写的论文是"药量不足邪欲难解,用足药量,去邪之力倍增,中病即止,何而不可?!"

作者:四川计怀安蜀熙(笔名)(初稿子第七届中国医师节|)

2024829


来源:央视线

标题:新时代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医学院士,计怀安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cj/78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