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83字,读完约6分钟

摘要: 去年下半年以来,在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风险”的政策基调下,金融业的杠杆和潜在风险开始引起各方关注,并逐渐成为宏观调控的重点。从国际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伴随着银行信贷扩张和资产泡沫,这在许多国家已经出现。这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即利率市场化导致利差收窄,以存贷款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银行模式受到严重冲击。

曾刚:稳定预期,有序化解金融风险

去年下半年以来,在抑制资产泡沫、防范风险的政策基调下,金融业的杠杆和潜在风险开始引起各方关注,并逐渐成为宏观调控的重点。从国际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伴随着银行信贷扩张和资产泡沫,这在许多国家已经出现。这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即利率市场化导致利差收窄,以存贷款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银行模式受到严重冲击。在利率市场化阶段,各国银行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通过加速资产扩张来实现数量定价,通过一体化经营来扩大收入来源。在实践不断突破的背景下,如果金融监管体系不及时完善,必然会导致牛棚关猫的局面。现有监管体系难以有针对性地限制和约束创新业务。监管存在许多灰色地带,影子银行等金融混乱也在加剧。

曾刚:稳定预期,有序化解金融风险

在上述背景下,完善监管体系、加强监管政策的实施是抑制资产泡沫进一步升级、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键。但是,由于重点业务(如工业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的存量规模较大。)的规定。在自查过程中,由于未来政策方向不明确,我行为了规避风险,大幅度减少甚至暂停了部分业务。这种过度反应,一方面影响了一些原本合理的业务;另一方面,它强化了市场的恐慌预期,并叠加了负反馈,使得市场流动性日益紧张,引发了整个金融体系的波动。这种情况显然不是宏观调控或加强监管的初衷。如何在政策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合理引导机构和市场预期,稳步实现去杠杆化和风险防范目标,将是未来宏观调控政策的关键。最近,有关部门频频表态,只是想加强对市场的沟通和引导。综上所述,有以下重要信息值得关注:

曾刚:稳定预期,有序化解金融风险

首先,金融(银行)系统的风险仍然可以忍受,不应该被过分夸大。从目前各界关注的财务杠杆状况来看,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中国银行业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56%、10.91%和10.75%,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18%、13.45%和13.28%,高于监管要求,保持基本稳定;杠杆比率指数(银行资本与资产负债表内外调整后资产的比率)于2016年发布,四个季度分别为6.4%、6.17%、6.34%和6.25%,2017年第一季度末为6.29%,略高于去年底,远高于监管要求的4%。

曾刚:稳定预期,有序化解金融风险

从以上数据来看,银行业的整体杠杆水平仍在审慎监管的要求之内。因此,在关注风险的同时,不宜夸大财务杠杆,使政策偏离风险管理的初衷,损害正常的金融创新。当然,应该指出的是,整体杠杆率低并不意味着所有机构都是审慎的,仍有少数银行(尤其是一些中小银行)存在杠杆率过高的可能性。此外,由于监管套利的普遍存在,一些业务没有按照实际风险反映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资产中。这些机构和企业是货币政策和监管的主要目标。

曾刚:稳定预期,有序化解金融风险

其次,稳定和中性的货币政策并不总是紧缩的,中国还远未进入加息周期。低利率环境是金融空套利的根源。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国家推出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就中国而言,一方面,它受到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宽松政策溢出效应的影响,另一方面,它也面临着稳步增长的压力。自2013年货币短缺以来,货币政策总体保持宽松趋势。自2012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降息,并通过各种流动性工具扩大资产负债表。从2012年到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其他存款公司的债权从1.67万亿增加到8.47万亿,四年间增加了五倍多。在流动性充裕的环境下,金融市场的利率仍然很低,这为一些机构提供了规模扩张和逆趋势套利的机会。

曾刚:稳定预期,有序化解金融风险

有鉴于此,去杠杆化最重要的前提是货币政策转向稳定的中性。它不仅能为金融去杠杆化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还能逐步逆转市场预期,为有序化解金融风险创造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完善货币政策非常重要。进入2017年后,央行稳步收紧市场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上行的意图日益清晰。但是,应该指出的是,与过去宽松的货币政策相比,稳定的中性具有相对紧缩的含义,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已经进入持续加息的紧缩周期。与美国不同,中国的实体经济不支持真正意义上的货币紧缩。目前,供应方面的结构性改革仍在推进中,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远未释放。随着消费物价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的下降,市场利率在空以内进一步上升,这是相当有限的。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过度紧张的预期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利率将回到相对稳定和可持续的水平。在金融去杠杆化过程中,为实体经济的平稳运行创造条件。

曾刚:稳定预期,有序化解金融风险

第三,加强监管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而是疏通和堵塞的结合。近期的一些金融风险包括银行自身的经营问题、货币政策环境的因素、监管体制和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原因等。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监管不可避免地需要统筹考虑:首先,必须有序推进,不仅要应对和化解关键风险,还要考虑机构和市场的承受能力,不能一蹴而就;二是放开组合,不仅要清理一些不合理的业务模式,还要为银行的合理创新预留足够的空空间,以适应利率市场化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尤其是市场关注的银行间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必须打开正门,堵住后门,让影子银行重新确立业务创新的正确轨道;三是标本兼治,加强现有政策执行力度,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优化监管体系,有效降低监管成本,引导银行转变经营理念,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曾刚:稳定预期,有序化解金融风险

此外,监管协调也是一个值得强调的问题。目前,许多部门同时进行监督,政策效果不可避免地会重叠或扩大。此外,不同部门的监管措施(如表外财务管理的监管)甚至相互冲突,使机构处于亏损状态,从而放大了市场的恐慌。对此,有关部门特别提到了出台有机衔接监管政策的时机和节奏,这意味着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认可。希望不同部门能在具体监管规则(如MPA框架和微观审慎监管框架)上更好地协调,尽快完善和明确各种相应的业务监管制度,进一步稳定市场和机构预期。

曾刚:稳定预期,有序化解金融风险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是从互联网上转载的。如果涉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

来源:央视线

标题:曾刚:稳定预期,有序化解金融风险

地址:http://www.yangshinews.com/yscj/7740.html